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43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30(1 / 1)

的贡献。】 生物学是何意思? 众人虽然不懂,但却觉得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词语。 对于他们而言,有什么比血脉传承更重要的呢? 【我们带着一开始咱们说的三个要点来看《五帝本纪》,这里司马迁要讲的是什么呢,他在其中提到舜布教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父亲要有道义,兄友弟恭,母慈子孝,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这是舜时期的社会现状,或者说这是司马迁笔下的舜时期的社会现状,或者说是咱们所希望看到的社会现状。】 三句接连着的话,像是在绕弯子似的,让众人都恍了下神。 但若是了解幕中女子的想法之后就不难理解了。 或许司马迁笔下的那样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但是他既然写了就有一定的作用。 这个作用就是那样的社会真正存在而产生的作用。 若是把它当成真实存在的,就会更容易理解司马迁所想表达的东西了。 简单来说,就是站在司马迁的立场上去理解他写的东西。 【后来他又说道禹“兴九招之乐……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说禹用《九招》之乐招来了祥瑞之物,凤皇来翔,而天下的明德就是从虞舜时期开始的。】 【“明德”就是司马迁所强调的一个点。】 果然,这不就验证了大家的猜测? 他不是无缘无故写明德,他就是在强调明德。 能出现在文中的有用的东西一共就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等待强调,一个是等待反转。 这里便是强调了,而前面说到的舜时的世界也是强调。 【舜的帝位是怎么来的呢?是由尧禅让而来,舜后来又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里体现的那是那个时候有着一定民主色彩的禅让制,让贤不让亲,我们大多数的时候还是比较认同这段历史的。】 【但是历史上对此并非毫无争议,许多学者就认为,禅让是不存在真正的禅让的,更有可能的是“臣弑君”,这个说法也不是凭空的猜测,从尧舜时期一直到宋朝出现的禅让不管是禅让给自家人还是别家人,也就是所谓的内禅和外禅,就有好几十个。】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蹙眉,这话他是同意的。 所以他一直不明白自己怎么会禅让皇位。 心中不好的预感让他不想幕中女子再提到他。 【像著名的李隆基接受李旦的禅让,那是因为李旦自己当不好这个皇帝整日还担惊受怕,儿子在身边也是个很强的存在,所以他让了,你说他不想当那个皇帝吗?谁信呢?而后来安史之乱后,李隆基又把帝位禅让给了李亨,那李隆基是自愿的吗?那不是自己儿子自立为王的吗?】 【首先李隆基犯了大错,已经失了民心,也失去了一些大臣的支持,这个他反对所引起的可能就是内乱,但是大敌当前,他们要是还内讧,那高兴的只能安禄山,那个时候,李隆基就真要成为亡国之君了,于是他选择了妥协。】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大殿之上一阵尴尬。 虽然 众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个真相。 但是三位大诗人都站在殿上听着女子将这样不堪的事实说出来,李隆基仍旧觉得脸面大失。 【而其他时候的禅让也是一样,没几个是自愿的,不说是已经拿到手的皇位,就是那些垂帘听政的太后,那些代掌权力的大臣,有多少是能在该退的时候心甘情愿地退下去的呢?首先,权力是诱人的,难以抵抗的,其次能得到权力的人大多有两把刷子,而这些人通常自负,他们很少会觉得别人能比自己做得好,李旦那种……除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害怕把权力交出去之后,对方把一把好牌打烂。】 这权力掌握在谁的手中还真是一件大事。 但是 所有人都明白,真正清明的时代,无论权力在谁手中,只要他们都是为着江山社稷,那么情况就还没那那么糟。 可事实是,大多数时候的争权夺利那都是为着一己私欲。 掌握了权力那些人才会去做实事,如此一来,苦的是百姓。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尧舜禹不一定就是心甘情愿地禅让,但是既然让了,有了这个禅让制的存在,那就是比禹所创立的世袭制更加的民主,更值得追忆。】 皇帝们是不爱听这话。 他们是世袭制最大的受益者,说什么也不可能重回禅让制的时代。 【而世袭制的产生意味着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是一种权力集中的象征,国家在这个时候也就应运而生了,或者说国家的诞生代表着世袭制的创立,并且这个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 【虽然这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显然不是一个什么好的制度,但是在那个时候却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不错的制度,当不去想着权力斗争的时候,大家才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搞发展。】 百姓们其实都已经习惯了有着一个帝王统治着整个国家。 可是女子这话说得好啊,那要发展啊,若是剥削他们这些人,那还不如不要皇帝的好。 至少他们回到远古去还能靠着自力更生活下去! 【《史记》中并没有对此发表太多的议论,更多是陈述事实,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提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他认为五帝的丰功美德,应该万世流传,所以他把他们放到最开头,而关于禹之后的事情,司马迁就将其放到了夏朝。】 【关于夏朝其实咱们能说的不是很多,司马迁记载,大禹治水以建天下,夏桀荒淫放逐鸣条,其中的重点就是他们两个,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成为了咱们现在许许多多小学生写作文的素材,这精神却是我们直到老都可以学习的。】 【而《商本纪》写到成汤建商,帝辛无道。】 就这? 众人惊呆了。 夏朝就不说了? 也不至于如此吧? 【说到商朝,其实我们能够了解的似乎就要多一些了,我不知道有多少跟我一样,对于商朝的了解最初是来自于《封神榜》,其实也就是商纣王的故事,关于他的影视作品有很多个版本,大多都是讲的商纣王和妲己,它是来自于明朝小说《封神演义》。】 【明朝的时候小说兴起,演义小说其实类似咱们现在的同人文吧,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像《三国演义》、《东汉演义》、《西汉演义》、《东周列国志》……】 因为先时听过《三国演义》与真正三国的不同,大多数人不是太愿意自己被这样写。 但是若是写了他们,能让他们有所收获,那他们还是乐意听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