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42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29(1 / 1)

的很熟悉啊。 他这书可与那些诗词不同,他这书那么长呢。 还是说他这书在后世真的那般有名? 清朝许多的人也在猜测。 女子讲了那么多的文人,提到的大清的人似乎就只有曹雪芹一人吧。 如今不仅皇上重视他,就是他们平日里不喜欢看这些的,看了他的书那也是能夸一句的。 只是想起这《史记》和《汉书》,会不会因为皇上关注,他就写得不那么好了呢? 这也是曹雪芹纠结的事情,他如此写书,看的人多,他势必就要考虑得更多,可他承受得起吗? 思及此,他很快打定了主意。 先把自己满意的内容写下来,而后誊抄一份藏起来,再进行增删,总之,这书得流传下去。 还必须是自己想写的书。 【除了他的创作宗旨呢,还有他的创作动机,“述往事,思来者。”其实这个是可以归属到他的宗旨里面的,但是我们把它单拎出来是想强调一下它的重要性。】 【我们在读的时候牢牢记住这两点和前面提到过的不要因“势窘而溢价”。】 天人、历史、百家、思来者、不势窘溢价。 众人细细品读着。 其实《史记》是许多人看过很多次的书,这些他们也不是没有思考过,但却没有这么清晰地概括。 导致幕中女子一说,众人便觉得恍然大悟,好有道理。 但一想自己早就明白了。 为何女子总能有这般神力? 是后世之人都有的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史记》的第一个部分是本纪,本纪是按照王朝更替来讲的,先秦时期从五帝到夏商周秦,然后秦汉以人物为中心,写秦始皇、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一共是十二卷。】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许多人惊讶了。 吕后? 说的是吕后吗? 众人看向刘邦。 这么多的帝王,竟要说一个女子。 为什么说她呢? 许多人开始回想幕中女子的话,似乎只在说韩信的时候说过,难道就是因为她帮陛下杀了韩信吗? 发出这样的疑问,众人自己都不相信,不是这个那一定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 她后来变得很强? 其实很多和吕雉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她这个人并非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 这其中最清楚的莫过于刘邦了。 他的心情霎时就复杂起来。 【首先《五帝本纪》,对于黄帝和颛顼、帝喾、尧、舜几位帝王,司马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其实也是后世许多人对于那个时候的帝王的一个印象,被提到最多的就是尧舜时期,在众人的眼中,尧舜时期那就是政治清明的典范,像屈原的作品,还有杜甫,这些文人的诗句中都有提到。】 许多深陷政治旋涡的人最想要回到的时代便是尧舜时代。 那个时代哪有如今这尔虞我诈的风云。 大家一起为着同样的发展部落的目标而努力,那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啊! 思及此,幕中女子突然一早在说屈原时,她所强调的大家一起搞发展,那不就是尧舜时期吗? 难道几千年后,后世又回到了尧舜时,还是说更加厉害呢?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在羡慕尧舜时期的时候,尧舜时期的人也正在羡慕着他们。 想要真正地改变困境,只有立足当下,否则只能是一事无成。 【但事实上,关于五帝的事情那都是带着神话色彩的,尤其是黄帝和颛顼是否真正存在那都是存疑的,而尧舜也是在《尚书》中有出现,其史料也是比较少的。】 【不过一般说到五帝,其实我们常会把他们和三皇联系在一起,这也成为许多人批评《史记》的一个点,通俗点来说,那就是你都说五帝了为什么不说三皇呢,要说不真吧,真真假假本来就没人能说得清楚。】 说到这些有争议的东西,最热闹的依旧是学子们。 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学子们,他们对于史书本就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这时还体会不到太多朝堂上的风云,家中也只会教他们不要随意评判其他人,于是很多时候他们便把一腔的热血都投向了历史。 即便不能那种当世的人代入进去,也同样吵得欢乐。 【至于司马迁为什么不写,我们还得站在他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在西汉时期其实三皇的传说比咱们这个时候看到的还要少,司马迁也不是神,他的许多创作那也是收集资料而得,没有资料怎么写呢?】 【其次关于三皇五帝的人物是有争议的,三皇中有燧人氏、有巢氏、伏羲、女娲、神农、祝融、黄帝,这几个人拼凑出了许多个版本,没有一个人是所有版本都在的,而黄帝却是五帝中公认的一个人,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后世的《大戴礼记》、《资治通鉴》的记载,很难说不是受了《史记》的影响。】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这些专修历史的人,自然对《史记》也是十分推崇的。 对于过去的那些历史,他们还不是只有看史书,或者是从其他的书籍中寻找蛛丝马迹。 史书若不可信,那其他书中可信的内容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尤其是那些甚至找不到创作者名讳的书。 万一是那玩笑之作呢? 不确定的情况下,他们会信看起来更可信的官修史书。 但是《史记》例外,因为它哪怕只是私史,可还是写得很好。 人无完人,何况是书? 若要从中挑毛病,那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但是从侧面来说,黄帝的地位至少是被人认可了的,而既然不确定,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写呢?我个人认为,他想创作的是一本通史,通史就是从古至今的历史,那势必要有一个源头,而黄帝就是他所选择的华夏之祖。】 结合她前面说的,众人就明白了。 司马迁写一个东西或许不一定是真的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 其实不只是司马迁,他们所有的文人都一样,比这个东西本身更重要的或许是它的象征意义,或许是它的领起作用。 就好像诗歌中的起兴。 又或者说,他们所追求的有始有终。 突然,能够进行解释的说法就好多好多,这让想到的人忍不住地咋舌。 怎么……怎么就能想到这么多了呢? 【直到现在我们仍旧不能完全肯定黄帝就一定是我们生物学上的祖先,但是这不影响我们认为我们是炎黄子孙,为什么呢,因为所需要的是那一份归属感,而我们崇尚的是那个时候的一些精神,我们承认的是那个时候的人们在摸索中发展从而为人类发展所作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