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人搓搓手掌,等着幕中女子的讲解。 然而她却一本都没细说。 【那个时候同人小说其实是很恐怖的,因为娱乐活动少,这小说在一方面他们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影响了人们对于真实历史的判断,直到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于历史的了解都还受到演义小说的影响,所以要想真正地了解历史,那还是得读正史,但是呢,正史有缺不可避免,而且那时候的普通人的读书机会不多,可娱乐性的东西传播力度却是不容小觑,在正史缺失的情况下,人们又不得不去野史中找补,此题难解。】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如今只能躲起来的屈原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现在已经没办法自证清白,如果他出去解释,或许也只是越描越黑。 但是试想一下,若是他也能写一本《七国演义》,把这些天的经历都在书中写出来,那样的话,百姓们自然能懂。 秦国的阴谋也就不攻自破了。 然而,他能想到,嬴驷、嬴稷等人也不是不长脑子的。 如今的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是安定的生活,那他们就告诉百姓,秦朝统一之后战争就会消失,他们就能过上安逸的生活。 【那说回到商朝,纣王和妲己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司马迁说商纣王天资聪颖有口才,然后力气还大,说他“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这个……老阴阳家了,看着像是在夸其实是在贬,意思是说他巧言善变,足以拒绝劝谏和掩饰过错,那他可能生错了时代,适合去春秋战国当个纵横家。】 这跟阴阳家有什么关系? 说起来,这帝辛其实也不是个无能之人。 但是就是没把力用在正道上。 似乎许多帝王都是如此。 【这里也确实提到了妲己,“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对于妲己的传说有很多,争议也很多,我们这儿没有办法为她翻案,此处的观点也是司马迁的观点,我就不对妲己做太多评价了,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以帝辛的这个性子,如果没有妲己,他就能成为一个明君吗?显然不行,所以大家可以信这很多的传说,但是有个观点我一个喜欢和稀泥的人我是不能信的,那就是商朝的灭亡是因为妲己祸国,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众人都已经懂了幕中女子的意思。 意思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就算妲己祸国,那也是帝辛给了她机会,绝不能完全把错归结于妲己身上。 那个时候,女子在男人们的世界里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很多时候男人们愿意要聪慧的女子在身边,却不愿意她们干涉自己的公务甚至是生活。 他们只是想要能讨人欢心能唱得好听的金丝雀罢了。 所以妲己能言什么让纣王听呢? 谁也不能确定。 【而在《殷本纪》中,司马迁还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典故,比如说“酒池肉林”,说玩得大,那还是得看这些王室啊,“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啧啧啧,好涩涩的场景啊,我在花市也没见过这样的啊。】 许多帝王木着脸看不出是喜是乐,但是他们却纷纷腹诽。 这女子,怎么说话的? 什么叫王室玩得大? 若到自己面前,那死一万次都是不够的,太嚣张了。 【还有什么靡靡之乐,比干剖心,网开一面,这些典故都是出自《殷本纪》。】 【有着这样的皇帝,商朝注定不会长远,于是武王伐纣,建立了商朝,司马迁作《周本纪》。】 幕中女子讲得太简单,许多人都看不明白她到底想讲什么了。 可是又不得不字字不漏地听,说不好那句话就提到他们了。 但是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人们却都是竖起了耳朵。 马上就到他们了呀! 【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是这么说的,“幽厉昏乱,既丧酆镐;陵迟至赧;洛邑不祀。”说明周朝的大问题出在幽王和厉王的身上,而真正灭亡是到了周赧王时,当时周赧王离世,周朝掌握在了东周国和西周国的手中,这两处一处在洛阳,一处在巩邑,直到秦庄襄王也就是嬴政的父亲子楚灭了东周国,周朝彻底灭亡。】 【从司马迁对夏商周的简述来看,咱们就能看出他的一些思想了,也就是他的“通古今之变”,一个王朝是怎么样开始的,怎么样繁盛的,又是怎么衰弱的,怎么灭亡的,这就是他的重点,而他的重点着眼于人,也就是帝王,那些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帝王,而目的是为了“思来者”,是为了让看到此书的人可以以史为鉴,思考未来该怎么做。】 众人也看出来了。 但这也是大多数人的习惯吧。 总是关注开始与结局,而中间能被关注的,只有那最出挑的。 【关于周朝呢,我们就更熟悉一点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说到周朝,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分封制,分封制的起源难说,但是全面推行分封制的就是周朝,分封制的理想状态就是在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共同管理下达到社会稳定。】 许多周朝的人都暗自点头。 这制度那是极好的制度。 若不是礼乐崩坏,还能更加稳定。 【但是后来分封制碰上土地私有制,产生了极大的“化学”反应,土地兼并,诸侯国逐渐强大,为什么孔子一直谈及礼乐崩坏?其实最大的表现就是周天子管不住这些诸侯国了,之前建立的那些礼乐制度已经没有人遵守了,多的是僭越之事。】 春秋时期。 谈及此事,孔子是最心痛的。 若是人人都能遵守礼乐,那这一切的烦忧就都是不存在的。 【而礼乐制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他看似就是一些关于礼节、文化的制度,但是放到秦朝,那就是焚书,放到西汉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维护统治的思想控制,但是它比秦汉时期的统治手段温和许多,可能比朱熹时候的“存天理灭人欲”还要温和一点。】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思想控制吗? 许多百姓都不懂。 其实之前幕中女子也说过了。 可是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被控制了什么。 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但是如果连孔子都推崇的,那肯定就是好的吧。 【关于礼乐制度在周朝是怎么维护统治的,其实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并不多,但是“存天理、灭人欲”,乃至整个宋明理学在宋明,尤其是明朝所产生的影响那是巨大的,所以有时候啊不能小瞧了文化人,也不能小瞧了文化的作用。】 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