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首拗体诗,其实我不太懂,所以本来不是很想说,但是大家还是可以了解一下,因为律诗和绝句是属于新体诗,新体诗的很大一个特征就是要押韵、讲平仄,其中是有固定规则的,但是拗体诗就是打破了这个规则,又不完全打破,把本来平声的地方用仄声,本来仄声的地方用平声,听起来还蛮有意思的啊,其中写这种拗体诗最好的就是杜甫,这更加能说明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了。大家有兴趣自己下去了解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许多唐朝文人都不太放在心上,这对他们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给你斟杯酒,请你自己宽慰一下自己吧,这人间的人情往来本来就是这么反复无常的。】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相知到老了可能还得按剑提防,而那些率先富贵起来的人却笑话弹冠者,“弹冠”典故出自《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在汉代,有两个人是好朋友,王吉与贡禹。这个王吉有一天被封官了,贡禹就把自己的官帽拿出来掸去灰尘,因为他知道“茍富贵不相忘”,自己的好友做官肯定会拉自己一把,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他就真的做了官。】 【但是现在那些先发达起来的人不仅不帮忙还嘲笑朋友弹冠的行为,这事情不一定是完全复刻,不过类似的事肯定是会有的。】 说起这个,许多人都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朋友变仇人的,这世间还少吗? 人确实是不能全信的,哪怕是再好的好友。 关键时候能拉一把固然是好,而更多的是不落井下石就已经让人庆幸了。 但众人都觉得若是自己先发达定然不会吝啬拉好友一把的。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草色青青都被细雨打湿了,花枝缓慢生长春风却依旧有些寒冷。万事万物都像他们一样在朝前发展着,人们并不能轻易地去改变什么,“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世事如浮云,有什么可在意的呢?不如高卧山林多加碗饭。】 【其实这首诗知道了是劝说裴迪的,那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不知道裴迪具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可能是有关人情往来的,王维先是为之斟酒,然后让裴迪别那么沮丧,又告诉裴迪现实就是很残酷的,然而残酷的现实就像风雨中的花草,都是世间的某种存在,我们非要去究其缘由那根本没有必要,有那功夫不如吃好喝好,养好身体,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后的事谁又能说得好呢?】 确实。 这话说到了许多人的心坎上。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有些惆怅起来。 若是往常,没讲他之前,他肯定会将这话牢牢记在心里,并且坚信。 可是他怎么就那般悲惨,一蹶不振呢? 他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诗看似有起,但那是他自己在宽慰自己。 而他却没有享受那三十年的河西。 思及此,他又撇了撇嘴。 谁又能说没有呢? 幕中女子所说的他那就是河东的三十年,自从巨幕出现,未来就已经是河西的了。 【这首诗,不管是在布局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很精巧的,而且王维的很多诗其实质量都很高,像这般带着禅意但是又比较含蓄的也很多,王维可能他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委婉的人,所以他的诗中的感情不是那么直露,需要我们去挖掘去体会他的言外之意。】 第184章 王维 【这一次入仕半官半隐着,直到公元750年,天宝九载,王维从一个八品小官一直慢慢爬到正五品的库部郎中,要说他的官途坦荡吧,其实也算不上, 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你想他的领路人张九龄都已经被陷害得贬了官,他在朝中能顺利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不仅是王维的情况,也是许多同时期大臣的情况。 自从李林甫上位,他们只有遭排挤的份儿。 如今李林甫落马,众人可算是大快人心了。 然而,先时受到的那些压制却已经发生,还是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的。 对此众人能怎么办呢? 只有朝前看。 【公元750年,天宝九载,王维的母亲离世,他离朝住在辋川,丁忧三年,一直到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在这期间除了我们之前说的他和裴迪之间的应和诗,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写景的诗,比如我们熟悉一点的《积雨辋川庄作》、《辋川别业》、《山中送别》、《山居秋暝》等等,因为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可能没办法一一讲解,就简单地说两首吧。】 写景的诗到底能有多好呢? 众人听幕中女子之意,王维的优秀作品应该大多在此处。 他原来的那些作品就已经够好了。 难道他也像陶渊明那样,写许多的组诗吗? 【蛮难选的,因为都挺好,还是看一下《积雨辋川庄作》吧,“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积雨,就是久雨,在我的理解中可能是春秋雨季吧,但雨一定不大,是那种山间烟雨朦胧的感觉,这样的山间几率炊烟袅袅升起,做好的饭菜已经送到了东边刚开垦出来的田地中。】 看到王维的这些诗句,众人想到女子先时说的王维和陶渊明的风格的问题。 她说王维是慢慢地从无我变成有我,可许多人直到这时也还是没能看得出来王维诗与陶渊明的诗有什么大的差别。 说相同倒也没有,但这其中的不同却怎么也说不上来。 【很多时候我看着王维的诗句,我都会想王维的诗跟陶渊明的诗到底不同在哪里,两个人的作品,你要说谁好谁不好是很难论的,但是在定为都很好的情况下两人的作品是相同的吗?显然还是有差别的,而这差别在哪儿呢?在王维具有禅意上吗?这个说起来很玄,就是说不清楚,只能靠体会,可万一有人就想要一个比较确切比较具体的答案呢?】 “对啊!太玄了!” 许多人忍不住赞同,尤其是他们这些完全不解佛道的,什么禅不禅的,根本看不出来。 但是他们确实都想要一个具体的答案,于是众人都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我个人觉得那就是陶渊明的诗作中都是人,而王维的作品中“没有人”,这个没有人也不是真的没有人,当然了,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哈,就好像这两句,你要说没人吗?肯定有啊,做饭的人,送饭的人,吃饭的人,但是王维却没有写做饭、送饭、吃饭,他是从炊烟和地点,也就是从侧面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