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9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90(1 / 1)

,和裴迪有许多的赠答诗。】 【辋川别业曾经是宋之问在蓝田的别墅,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王维得到了这个地方就开始修缮,而后一直到安史之乱前夕,他都时常住在这里。】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杜审言一顿,宋之问? 他何时在终南山有住所了? 说起来自己倒是可以去终南山找个地方住。 如今女皇看似重用他,实则对他防备得紧,偏偏他想退却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可这后世这么多晚辈都选择隐居,若自己退居终南山,或许能得同意。 杜审言知道自己在朝堂上不会有太大的建树了,要想保全自己,这或许还是个不错的法子。 【也就是说从公元744年一直到公元756年,王维就是长安城和辋川别业两头跑,中间有一段时间长住,在他母亲离世的那段时间是在这里守孝三年。】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母亲离世? 王维蹙眉,他最怕的就是听到这些。 虽说他早知道人就是向死而生,他对已经逝去的人心中也已经想开了。 可是生自己养自己的如今还能时不时地同自己说话的母亲,这还是很难叫他接受。 【他写给裴迪的诗并不太好考究时间,但大概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咱们一起来看看,和好友相处的王维是什么样的,但是首先简单了解一下裴迪吧,裴迪也是官员,也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也受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影响很大,也是来自山西,和王维算老乡,由此两人关系好那就很正常了。】 东晋。 陶渊明都有些佩服自己了。 自己到底影响了多少人啊? 他自己的惊讶还算不得什么,外面的人才是都快疯了。 不止是东晋的那些人,包括叛军,甚至北方也派了许多人来南方寻找陶渊明的下落。 他们都不知道找陶渊明要做什么,但他们却都拿出了一种得到陶渊明就能得到天下的感觉。 而谢灵运所在的军队也是所向披靡,他自己更是莫名其妙地被封为了将军。 这让谢灵运在无言地征战的同时,也开始羡慕起早已藏起来的陶渊明来了。 如今的他为了躲避他人的各种接近只好一直在军营不出。 没过多久众人都知道了陶渊明回到了桃源, 想要见谢灵运只能参军,而颜延之却是闭门谢客,谁也不见,据说是在研究学问。 颜延之还真算是在研究学问,虽然研究的是陶渊明的东西。 他也看出来如今这天下已经很难定下来了,偏偏他想安心做事这些人却不给他机会。 危难当头,缠着他写墓志铭,简直不可理喻。 于是他一气之下干脆放弃了自己的仕途,闭门开始研究陶渊明的诗文。 如今陶渊明的诗文已经被他装订成册,也散播了出去,如此他的诗想来很难丢失了。 解决了他的事,就剩他自己的事了。 自己的诗比陶渊明的诗差在哪些地方,要不要改,怎么改? 日日想着这些,倒是很快把外面的喧嚣给忘了,左右他在将军安排的地方,只要他不去投靠旁人,将军利用他的名声如今也是越来越好。 【首先看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前两句写秋景,景物描写是王维最擅长的,也基本是他中后期的诗中未曾缺失的部分,景物起兴也是很正常的描写,但是看王维的景物描写可以往禅意的方向去思考一下,这个说不难有点难,说难也不是很难,在寒秋,山色也仿佛变得更深了,秋水更是一日一日缓缓流着。】 众人都是一幅皱眉深思的表情。 这有什么禅意呢? 其实很多人都还不懂禅意这个词的真正的意思。 【我个人其实也不是很能解释,根据我的理解,他虽然描写的是景,但是可以理解为他说的是时光,时光一天天地流逝,它是山色,是秋水,是世间万物,人不管做什么,时光还是会继续流转。】 众人似懂非懂,但觉得女子这话是没什么问题的。 再一看王维的诗,好像也可以这样理解吧。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我倚着手杖站在柴门外,迎着风听着秋日的蝉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大家可以闭眼想想,我想大概是一种外界喧嚣,而自己的内心却无比宁静的一种感觉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渡口处已经没有了渔船,只剩下那一轮落日,而村里炊烟也袅袅升起,日落黄昏,众人都回家了。】 这样的诗句就是有禅意的诗句吗? 众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只在心中这样想着。 在他们看来这不就是很平常的乡村景象吗? 若说有什么不同,那大概就是他们许多人都没有倚靠在柴门外听蝉鸣的经历吧。 不知王维听出了什么禅意,他们也想试试。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里的“接舆”就是指的楚狂,很多古人按庄子的意思,认为接舆就是陆通的字,在读诗的时候碰到“接舆”一词,咱们先理解为行为看一看,再理解为名字看一看,哪个合适用哪个。恰好碰到接舆你醉酒而归,在我门前的五棵柳树前放声歌唱。】 “咦?王维门前也种了五棵柳树吗?” 其实早在陶渊明越来越受欢迎以来,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自己的门前种起了柳树,而且大家都觉得五棵特别好,但是也有种六棵的,他们称呼自己为六柳先生,听起来有点怪,但是在村里嚎一嗓子就能听到几处回应,有趣极了。 当然了除了柳树也有种桃树的、梨树的,继而五桃先生、五梨先生,各种先生横空出世。 只是他们没想到自己还是动作晚了,早有人这么做过了。 【王维的门前真有五棵柳树吗?这不见得,这里显然是以陶渊明自比,而把裴迪比作了楚狂人,不得不说这里找的对象是很妙的啊,不愿意入仕途的楚狂,内心纠结的陶渊明,那不正是能表达王维此时心境的两个人吗?】 【从这首诗可以看得出来两人的志趣相投,性子也很合,难怪能成为这样的好友。】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确实和裴迪关系很好。 他也觉得自己和裴迪很谈得来。 想到这里,王维就忍不住想给对方写一封信。 【类似这样的悠闲的诗还有好多,比如《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和《登裴秀才迪小台》,虽然具体的内容不大相同,但是都是讲在终南山隐居的悠闲的生活的,辋川也是在终南山。】 【讲都讲了,我们再看一首后期的《酌酒与裴迪》,这首诗也是比较有名的,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