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6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68(1 / 1)

了那个渔人的不舍。 但他终究不属于桃源,因为他有他要做的事,他要履行自己的责任。 若是可以他倒是可以在功成名就之后再来此处。 【然而,等他出去后又想念着世外桃源,“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终于还是辞家来寻找这地方,谁知道“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还以为来过就不会迷路,结果眼前山景都变了,“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当时只记得山林幽深,绕了好几道弯来到桃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又是一年的春天,桃花与水都在,桃源去已不知何处去寻了。】 虽然早知此结局,看到此处,众人还是忍不住低落。 渔人就是他们每个人,他们每个人都在渴望着人间仙境。 可很多时候即便他们到了人间仙境,却又舍不得凡尘俗世,在凡尘中又念着那人间仙境,如此循环,恍恍一生。 【从内容主题来说,这首诗和原作是差不太多的,都是表达对这样的不收纷扰的世外田园的向往。从写作上来说,两个体裁不同,不好对比。】 【我们再来整体看王维的这首诗,其中已经开始有了他后期作品的一个特点:韵律感。】 【从一开始渔人看美景到进入桃源是 比较悠闲的状态,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冲突,就是找不到路的时候,而进了桃源之后,渔人被桃源的来历与风景所吸引,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种好奇,感觉处处都是平淡中带了点惊喜,但是他念着自己的家不得不离开,情绪下沉,节奏稍缓,可是回去之后他又实在觉得这是个好地方,于是辞了家人匆忙寻找,结果却遍寻不得。】 【从“出洞无论隔山水”一直到最后,这几句节奏很紧凑,仿佛让我们也开始跟渔人一起着急起来,为什么怎么找都找不到呢?“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物是人非、怅然若失,各种情绪都在这两句中,让人回味无穷。】 “我就说吧!”方才提到韵律那人沾沾自喜道。 众人纷纷点头,看向幕中女子曾经教过的节奏的变化曲线,竟跟他们方才看诗时的感受那般相似,不免啧啧赞叹。 【《桃花源记》因为篇幅比较长,所以很多内容都交代得很清楚,读起来就十分丝滑,但是《桃源行》就是典型的意在言外,很多话并没有清楚地指出来,就会有一种带了点陌生化的感觉,整个诗的意境其实是有拓宽的,而且王维“诗中有画”的特征在这首诗中已经有所呈现,只不过这时候还不算太明显。】 【另外不仅是他,还有韩愈、王安石等人也曾经写过相关的诗词,但因为他们的经历不同,他们所写下来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他们的风格。】 第176章 王维 【清代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唐宋的桃源诗“最传者王摩诘、韩退之、王介甫三篇”。】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王安石再一次听到自己的名字已失去了许多的惊异感。 不过他的桃源诗比之王维的怕是不怎么样吧。 自古以来,众人写桃源诗都是向往那世外桃源之地,自己却跟他们不同,他希望人间处处皆桃林。 【我们就来看看明明只是化用他人的东西,他们三人的桃源诗为什么获得的评价会这么高。】 这也是许多人不理解的。 有关桃源的诗,自陶渊明以来实在是多不胜数。 而这一类的诗大多意思相近,文人们竟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属实是令人惊讶的。 【我们先谈谈韩愈的《桃源图》,说到韩愈这个人要先提一下他的思想倾向,他应该算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又不是那么绝对的无神论者,他著名的《谏佛骨表》就是为了反对当时盛行的佛教,真的是头铁,直接反对皇家的佛教活动,而对于道教他也是不怎么相信的,但是韩愈他信有鬼神,这看似有点矛盾,怎么解释呢?】 唐,元和年间。 看似有些矛盾? 韩愈皱着眉头,没懂,何处有矛盾? 他就算不信佛不信道就不能信有鬼神吗? 鬼神本就不是佛道专属的。 【他在《原鬼》中写“无声与形者,物有之矣,鬼神是也。”无声无形的东西是有的,那就是鬼神。然而,虽然韩愈的这一整篇文章是在宣扬有神论,但是他的本质是为了恢复儒家道统,而儒家的鬼神观是什么呢?孔子提出“子不语怪力乱神”,可却也不是完全不信,他又说:“敬鬼神而远”,“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连人的事都没做好,还去管鬼?】 许多信奉鬼神之说的人忍不住地摇头否认。 这幕中女子问的什么话? 正是因为他们做不好人的事,所以才希望鬼神能帮他们做好这些事啊! 求鬼神不行,难不成还能求人吗? 【所以韩愈他的鬼神观大概就是鬼神存在于世间,但说白了它并没有保佑、诅咒的功能,韩愈曾经在地方上进行过祈雨活动,不过我们一般并不认为他是真的相信祈雨有用,而是他的一种政治活动,因为当地是有这个祈雨的习俗的,所以他祈雨就是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人,从而帮助他自己的工作进行下去而已。】 关于这一点,许多官员是能够理解的。 他们做地方官员往往能在地方上碰到一些奇怪的习俗。 这些习俗有点好有的坏,有的让人无法理解。 一般情况下,只要这些习俗对人对朝廷无害,他们都选择视而不见,若是在特殊情况下他们还会跟着当地居民一起参加这些习俗,即便他们并不信。 【如果说王维的《桃源行》是描绘了一个桃源仙境,那韩愈的桃源诗就是为了反对桃源仙境之说,他的诗叫做《桃源图》,以桃源图为引来表明这世间是没有仙境的,这首诗直接就将王维诗中“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这种把桃源写成仙境的说法给否定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有些事情本就是如此,信则有,不信则无。 虽说幕中女子已经说过这世间没有成仙之事,但王维相信,信成仙的人依旧不会少。 人都有美好的幻想,有些人就宁愿活在幻想之中。 至于他,他信不信且不论,但他肯定不会以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仙境,毕竟若真是,那陶渊明恐怕已经成仙了。 他之所以会那般写,不过是一些随意而来的想法罢了。 或许,或许心中也有一些相关的念想吧。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开头直奔主题,神仙多半是没有的,说桃源是仙境更是荒唐。】 【“流水盘回山百转……架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