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这一段内容,刘禹锡认为桃源是来自于桃源图,这桃源图画得好,再加上上面的题词让人感觉仿佛真的进入了仙境,于是就跟着建了这桃源。】 这样的话倒也说得通。 这世间多少因古诗古画而建居所的,若因一幅栩栩如生的桃源图建立一个桃源也并非不可能。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秦汉衰败、天崩地裂他们都不关心,“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只关心如红霞一般的桃花,也就是他们身边的风景嘛。“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开始住在这桃源里的时候还想家乡,久了就真把这儿成了家乡了。】 若真有这样的地方,谁不想去呢? 百姓们对朝代的兴亡其实并不关心,只要谁对他们好,能真正地考虑着他们,那他们就愿意支持,甚至是上税。 可若是有那实施苛政猛税的,他们巴不得早日改朝换代呢! 【随着家族制度的衰落,交通信息等的发达,人们慢慢地也对家乡没有那么大的执念了,有家人在的地方就可以是家乡。】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关于这一点,苏轼早早地就有所体会了。 他走到一处再慢慢的适应下就愿意将那地方当做自己的家。 然而,老天总是爱捉弄人的。 就是他这般简单的要求也难以实现,他一生漂泊,可还是舍不得自己的家人跟着自己漂泊。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渔人不知从哪儿来,人们看到他的不同装扮忍不住地猜测打听,才听说如今早已改朝换代,“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这里前句说的是秦朝灭亡,刘邦建立汉朝。】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大蛇中断?”刘邦不解其意。 这怎么就是在说自己了?难道是说他是一条大蛇? 【关于刘邦斩白蛇这个典故大家是需要知道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说的是刘邦当时做泗水亭长时需要押解农民去骊山服役,结果因为徭役太重,半路人就跑了一大半,这事情自然该是由刘邦负责,就算到了骊山他也活不了,于是他摆烂了。没想到在醉酒时斩杀了一条白蛇,而那白蛇是白帝子,后来刘邦名声渐起,遂起义反抗暴秦。】 刘邦怔愣片刻,而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说此事。 但他并不知白帝子之意。 这后世的史书都是这样写的吗? 【毫无疑问,这个故事是有很多的传奇因素在里边的,但是大多的开国皇帝都有不同程度的神奇来历,不管是出生还是发迹,像黄帝,是他妈“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他的同母异父的兄弟炎帝是 他妈“游华阳,见神龙首,感生炎帝”,就很神奇,而刘邦说的是他妈“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然后就打雷了,他爸去一看,这不得了,看到一条龙和自己老婆在交合,早期的人兽啊,姐妹们,还是绿帽文学,玩还是老祖宗会玩,但这显然只是为了说明刘邦是真龙天子。】 刘邦:“……” “这……”这真是在说他? 这怎么可能呢? 编能不能也编得靠谱一点? 虽说刘邦对此很无语,但是这样的说法无疑可以提升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那可是真龙天子,谁不愿做真龙天子呢? 他不仅不能将这说法压下去,还得大方地应下来。 刘邦知道,虽说幕中女子的很多话都说得头头是道,但其中大部分的话都是猜测的,毕竟她一个千年之后的人怎知自己是如何出身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只要找一些目击的证人就行了。 【咱们接着说《桃源图》,“群马南渡开新主”说的是五胡乱华后,东晋建立。】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这是刘彻最不能接受的。 如今大汉多繁盛啊!最后竟会让胡人在这片土地上作乱,他不甘心。 可现在他却不能随意出战了。 嘴上说着不在意,其实他很在意幕中女子说他好大喜功。 他得在不被说好大喜宫的情况下把胡人给解决掉。 【“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众人听了都怅然若失,然后述说他们的经历,原来他们到这儿已经六百年,“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以前知道的那些事情,不知道还有多少在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大家争相款待渔人,但就连礼数也不相同。】 东晋。 陶渊明又开始端着酒壶喝酒了。 他自己真是想不到自己的诗文影响力这么大。 不过看着这些后世之人根据自己的文章作文还挺有意思。 这一段跟他文章中的内容差不多。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这地方环境清幽,“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听到鸡叫看到太阳出来直觉心惊,为什么心惊呢?因为不想离开这个地方,太阳出来就说明天亮了,该离开了,可是“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家中有人,渔人不得不离开。】 那样的人间仙境,谁愿意离开呢? 没有战争,没有剥削的地方一直是他们不可遇更不可求的。 许多人都在想,若是他们生在大唐盛世会不会不一样呢? 即便是像李杜二人那样,哪怕后来命运坎坷,至少他们曾在盛唐的土地中生长。 【“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船前行时再回头只见茫茫烟水,“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然而这其中事情的真真假假还有谁能说得清楚呢?现在还在传说的也只有武陵的人罢了。】 如今怕是不止了。 这天下,谁人不止武陵桃花源了呢? 【这真应了那句“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到的桃源都是不一样的,但在古代,桃源大多被仙化,像韩愈这样直接否认仙境的实在少有。】 唐,元和年间。 这世间万物都能被他们仙化。 一切事物在他们心中都可以是仙物。 但独独这人无法成仙一事没人能骗得了自己。 【而王安石的《桃源行》就又是另外的一种风格了,如果非要形容,那就是带着政治家的气质。】 众人讶异,又是政治家。 果然还得是王安石啊! 许多帝王都很欣赏王安石,这样一个有政治头脑又一心为国为民的大臣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指鹿为马的典故我们之前应该是提到过的,就是赵高想要乱政,但是害怕群臣不听,所以把鹿牵到众人面前说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