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6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66(1 / 1)

感叹声。 这些是他们这些贫民百姓难以见到的场景,即便是在大家上也是偶尔能看到匆匆而过的富人。 但事实是,许多人一辈子都去不了繁华的街市,像接待李杜二人的老柳便是如此。 “小老儿见到过的最风光的就是衙门大老爷家的公子,那公子只是手持一柄铁剑戴了一根玉簪,已是我等见了就要避让的了。” 若不是这巨幕的出现,他们怎么也见识不到这样的场景。 不过这时候他也没有太过于大惊小怪,毕竟早在先时幕中女子早就已经说过许多类似的人了,只不过先时老柳无人可说,这时候能有两个倾听的人,自然话就多了一些。 老柳本是随口一说,却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白和杜甫二人如今虽有些窘迫,但他二人身边也不乏权贵。 虽然他们不认为所有人都能和权贵搭上什么关系,但只是远远地看上一眼当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不是他二人为了躲着人往这小路而来只怕永远也不会知道竟有人会把见权贵一面当成奢望。 看来这人间百态,他们了解得也还是不够。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她家雕梁画栋的楼阁遥遥相望,楼下是各种桃红绿柳。在脑子里过一下就跟那风景名胜区似的,“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他们家的车是用七种香木而制,上面还挂着绫罗帷幔。是真正的宝马香车。仆人们举着宝扇,把她迎回绣着九花图的彩帐之中。】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她的丈夫正是青春得意时,骄奢胜过很有钱的石崇,季伦是石崇的字。“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他自己教导舞姬跳舞,名贵珊瑚送人说送就送。“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他们在夜间寻欢作乐,直到天亮方才散去,灯烛的影子一片一片落在窗户上。】 长安。 一听骄奢胜过石崇,众人纷纷变了脸色。 那可是石崇啊!西晋时期著名的大富豪。 虽说如今长安城富豪乡绅多,能与石崇比肩的怕还是能数出来的。 本来呢,只是富也没什么问题,可是这石崇那是劫商而富的啊!谁愿意和他扯上关系? 而他们这些富商之所以能成为富商完完全全靠着正经生意做起来的寥寥无几,谁家没点子不足为外人道的事,就是不知这王维说的哪一家了。 一时间城中富人都惴惴不安,想着若能躲过这一劫定是要设摊施粥做些好事赚取些好名声。 好在是幕中女子没再深入这个话题。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她整日玩乐,都没有时间温习曲子,化了精美的妆容,也只是熏个香闲坐罢了,“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她相识交往的都是城中的富贵人家。“赵李”指的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和婕妤李平,都算是富贵之家。】 这些话让众人想得很多。 意思这家富人和皇室外戚走得近? 这可不能细想,细想之下直叫许多人对号入座,心中难安。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谁能怜惜那貌美的越女呢,因为贫贱只能在江头独自浣纱,越女指的是西施,西施在年轻时候很贫穷,这里应该是一个对比,西施也是四大美女之一,貌美如花却因为穷只能在江边浣纱根本碰不到那什么香车宝马,这其中或许有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但是因为这是王维年轻时候的作品,我们对他的经历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并不能确定他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不过诗中肯定是有对上层社会的讽刺的,这首诗的主题有点接近前面说过的《过始皇墓》,都讲了铺张浪费,说明王维还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我们从他后面的经历中也能看得出来,不说多节俭,起码是不会挥霍无度。】 许多百姓却不能认同幕中女子的话。 他们可还记得,那王维在辋川有座别业,这还节俭吗? 但是他们却又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人家自己用自己的银两,就像李白仗义疏财,他们虽不喜,虽不平,可到底跟他们没有关系。 他们又不是仇恨富人,他们仇恨的是那些剥削他们的人。 【这首诗整体其实也挺简单的,从表面来看,它就是描写了一个洛阳女子,应该说是贵妇的生活,她的衣食住行,她的侍女、丈夫以及交往的人。其实就是半真半假地描写了上层贵妇群体的现状,毕竟他不可能知道女子在家中熏着香静坐吧,在古代社会,许多女子嫁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基本就能一生富贵,相反就会受人磋磨,在那个时候女子依靠男子。男子负责赚钱养家,女子在家相夫教子就是很理想的生活了。】 对啊! 许多女子很是赞同,幕中女子先时还批判这种观点,这日子多好啊。 然而,这些女子大多都是没嫁过人的。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看着几个姑娘向往的眼神蹙了蹙眉。 还是年纪小了。 她说:“你们真以为嫁个有权势的人就真能一生无忧了吗?” 这话问得众人皆是一愣,可是李清照却没有说下去,而是继续看巨幕去了。 几人心里都有些打鼓,本来她们是在一起看书练字的,巨幕一来却突然被叫到一处,但她们来了夫人却只是教她们看巨幕什么也不说。 这时候开口却又是这样一个问题,实在奇怪。 从一开始就很奇怪。 她们这些人前后进府,都是被夫人从外面捡来的,原以为是来做侍女,但没想到夫人好吃好喝地供着她们还教她们读书习字算账,却又没提缘由。 若不是对方是鼎鼎有名的才女李清照,她们都要以为对方是要把她们教出来做那些勾当了。 她们虽然穷,却不至于做那种事,然而就算仍心有疑虑,可她们没有去处,也只能过一日算一日了。 【这里能看出王维前期的诗还有一个特点,还算有点烟火气,写点日常见闻,还没有发展到后期的那种禅意空灵的状态。】 东晋。 烟火气三字并不难理解。 但陶渊明觉得他这烟火气怕是差了点吧。 是见闻却不太日常。 【公元719年,开元七年,王维参加京兆府试中举,什么叫京兆府试,这要说到当时的行政区域划分,在唐太宗时,行政区域按地形划分为了十个道,其中京兆府就属于关内道,到了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李隆基分十道为十五道,其中京兆府属于京畿道。】 【这个京兆府试就相当于现在一个市的考试,别以为一个市的考试就很简单哈,这可是京城,王维中举,《赋得清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