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6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65(1 / 1)

一进入官场就着眼于现实,不过我觉得这个应该不会是有很明显的分界点的,不太可能是做官前不关注,做官了马上就关注了,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他们这种更加关注现实的一类,官途就明显更顺畅一点,当然了,除开他们在官场上遭遇的挫折来说哈。】 此话一出,各朝各代的人都震惊了。 他们仿佛发现了一个大秘密,这就是幕中女子给他们的升官之道吗? 那些被贬地方的官员们也都心中激动起来。 他们哪里是被贬了,他们是掌握了一条平步青云的道路啊! 幕中女子不提,他们还没有发现。 若论文学,他们孰强孰弱难有评判,但大部分的人其实在心中也是有个排序的,再怎么李杜二人也是更为顶尖的存在。 但是若论官途,这二人的经历就很难看了。 原来诀窍就在于王安石和白居易二人更加关注百姓吗? 那些帝王们同样吃惊,原来百姓这般重要! 【而像李白、杜甫,他们前期的作品很多都是表达自己的远大的志向,即便是他们游历时的那些咏史之作也有类似的感觉,若是要去批判的话,那就是不太落在实处,有点虚,但这仅是就内容而言,真正让他们落到实处已经是安史之乱前夕,那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这个社会出问题了。】 李白和杜甫的脸色都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他们不是没想过自己仕途不顺的原因,以往他们都觉得自己或许没有那方面的才能,或许是没有运气,也或许是出身不够好,可他们从没有想过会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是也有很多关注百姓的人仕途不顺的吧,比如苏轼? 想是这么想,可是李白仔细回想了一下他当初在朝中的那些日子。 圣人不是蠢的,反而很有能力,不然不可能有开元盛世,现如今也不会有那罪己诏和一些诏令。 但是当时的圣人却一再地忽视他,只愿将他作为一个乐子。 李白想,若当初的自己能将关注点放到百姓身上,哪怕是夹杂在呈给圣人的诗作之中,再稍微注意一些,是否结局会不一样。 多少人能有像他那样长伴君侧的,可他却没有抓住机会,反而还把过错都怪在了圣人的身上。 圣人固然有错,而他自己也不无辜。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划分,和一个大体的方向指向。】 【王维做官虽然成就不如王安石、白居易,但是他有那个意识,他的这些意识很多都展现出了年轻一代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批判,像这首《洛阳女儿行》写的就是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按照我们先时的说法,我觉得他有这样的觉悟可能还是因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众人又有些不懂了。 其实像他们这般,能得以入朝为官的,大多还是家中注意教育的。 但说实在的,说起来能有幕中女子提到的觉悟的少之又少。 故而这话大家却是不敢茍同了。 【很多大家族,尤其是那种延续了多年的底蕴深厚的大家族,他们最注重的其实就是孩子的教育和家族的荣耀,很多时候他们根本不会允许后辈在外面打着家族的旗号乱来,丢家族的脸,一旦家族中事件频出,那就说明这个家族很有可能就要完了,或者是在迅速地走下坡路,因为他们连教育都不注重了,参考《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 清,乾隆年间。 曹雪芹深以为然。 曹家便是如此败落下去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些家族表面荣光,其实根里早就烂了,而最先体现这种败势就是在年轻人的身上。 有道理,着实是有道理啊! 曹雪芹丝毫不觉得幕中女子这话是在夸他,他只觉得对方是懂他的。 【相反那种仗势欺人之类的情况除了出现在家族没落时,就常出现在像杨国忠那种靠着杨贵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暴发户身上。】 百姓们也明白过来了。 确实,许多大家族的人对人那都是谦和有礼的,而且还会在他们这些人遇到困难时施以援手。 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大家族都是好的,有些是公子姑娘们仗势欺人,甚至有些下人也敢狗仗人势地欺负他们。 而像幕中女子所说的暴发户其实也是一样的,并非所有都是坏的,也有好人,然而,有一家好人对他们而言杯水车薪,但是有一家恶人于他们而言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幕中女子讲这些道理,能不能教教他们要怎么解决这番困难呢? 【而李白、杜甫,他们的家族都是已经没落了的,所以我觉得他们在儿时所受的教育就没有那么好,不是说没有交给他们好的东西,而是对他们的约束并没有那么严格。】 李白和杜甫还是不解,他们儿时受到的教育不好? 可杜甫觉得自己儿时受到的教育是极好的,能得启蒙,能得姑母谆谆教诲,又有父亲的约束,怎么也不能算不好的吧。 【像李白,“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我觉得鼎盛大家族的公子哥儿不会这么做,勤俭节约倒不是,但是他们会比较强调树大招风,不会愿意这么招摇,他们的钱用在什么赈灾资助、修缮祠堂等等一系列事情上,别人只会羡慕这个家族有钱,但是若是像李白这样,那就会被人说成是骄奢淫逸。】 原来如此。 李白有些反应过来了。 似乎好像是这么回事。 他想了一下,若是自己是那些大家族的人,他们和自己做同样的事情,他们的方式可能并不是大张旗鼓地送出去,而是悄悄地拉拢那些人,卖个人情? 也不是吧? 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而且李白觉得这样的人都是些装腔作势的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坦坦荡荡,他是不屑的。 就算是他出身在那些的世家,他也同样不会那般。 【当然了前面这些是我个人根据这几个人的经历从某个角度去进行的解析,不一定具有普适性,大家看看就行,也可以发表你自己的不同的看法。】 许多人都摆摆手,或是一笑而过,对这样的话并不放在心上。 不如看王维的诗句,看看这个世家子弟是怎么批判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的。 【我们来看看这个《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对门住了一个洛阳的女子,很年轻,才差不多十五岁,“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她的夫君骑的马很好而且上面还佩戴着珍贵美玉,而她的侍女端着的盛鲈鱼的盘子都是金子做的。这是围绕着女子和她的身边的人来写的。】 “哇!” 在各个地方,许多人都忍不住地发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