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3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35(1 / 1)

困,妻子瘦弱,小儿子离世,而他还被逆贼困于长安,“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但是他那时候还是没有放弃为国担忧,还写诗为百姓叹息,他徒步投奔唐肃宗,“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希望皇帝和他能像古代的明君贤臣一样,“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他宁愿自己被冻死也希望天下百姓能有安居之所。】 这些内容都是之前在说杜甫时细细讲过的。 幕中女子再一提起,众人就好像又徜徉在了杜甫的世界。 那样的颠沛一生的杜甫,直到死都没能定下来。 有些人想,若是他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待在杜甫草堂,或许也能死有归处。 可是很多人也明白,杜甫的离开是必然的。 就算他的人留下来,但是心却也是没定下来的。 心在漂泊,身向何方已经不重要了。 【这么一大段都是对杜甫大半生的总结,杜甫无疑是悲惨的,但是他自己在困顿的时候却没有忘记心忧国事,他这样的精神显然是王安石所推崇的。】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觉得自己没有为民做事时也不就是把国事忘了啊。 他虽然坚持“穷则独善其身”,可他保全的是他的身体却不是他的心。 而他当然也是推崇杜甫的,但他与杜甫不同,他与王安石也不同。 独善其身,是为了有机会兼济天下。 【不过从整体来看,其实王安石是在杜甫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绪和白居易所坚持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间徘徊的,总体来说,王安石他会相对灵活一点,说白了,他更适合当这个政治家,他也确实做到了。】 【只是他的失败不是他努力就能逆转的,这个世界从来不站在孤勇者的一边,他需要支持,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臣依附于君的年代,没有权威的支持,他的一切安排都吹弹可破。】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赵祯在心中狠狠地点了点头。 他承认幕中女子的话,王安石很需要他的支持,他也一定要支持对方。 能遇上这么一个连自己都不顾也要为大宋的人,不是那么简单的。 只要他态度强硬,王安石就能认真去做。 他给王安石足够的支持,大宋会好起来的。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王安石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是感叹自己的悲伤情绪与怀才不遇,那他便会为对方感到羞愧。由此看来,他还是倾向于杜甫这种气节的,“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所以在看到杜甫的画像时,忍不住参拜流泪。】 【“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像杜甫这样的人实在少见,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那他定要坚定地追随对方。】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轻笑了一声。 这人以后可是权倾朝野的宰相,竟然会说出这样孩子气的话。 虽然他也明白,这只是对方美好的愿望。 杜甫觉得自己或许并不能帮助王安石什么,王安石他原比自己厉害很多。 不过他心中依旧欣慰后世之人对自己的承认,若是他能做出点成就来,那就更好不过了。 【其实他说出这种话,就已经是在追随杜甫的精神了,相信如果杜甫真的能够看到,看到有这么多后人认同他一生的坚持,那他定也会觉得欣慰。】 第166章 王安石 【现实主义文人大多少不了讽刺之作,王安石的讽刺之作虽然不多,但也有,他的《郊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通过描写蚕农的艰辛讽刺苛捐杂税,像他后来变法时实施的方田均税法就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税收太重的问题。】 关于税收太重这个问题,那是历朝历代都有的。 他们也不想收那么重的税,也不想为难百姓,可是国家要运行下去,国库没有钱怎么能行? 这事情还能有解决的法子吗? 很多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麻烦,却没办法完全解决问题。 或许王安石纠结于此也是他失败的原因吧。 【这首《郊行》很简单,读一遍你就能看出他诗中的讽刺之意了,王安石前期很多这种作品,跟他后期是不大相同的。】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桑树上的嫩芽都被采光了,绿色都变得稀疏起来,说明农民们采了很多,采桑叶自然是为了养蚕,不枉辛苦一场,芦箔上的蚕是又多又大,芦箔,我们理解为养蚕的容器吧,按理来说有了这么多蚕,生活应该过得不错才是。】 【于是“我”问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为何这么勤苦却还闹饥荒呢?“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许多百姓只一听,便很快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 他们有时的收成是还不错的,不管是种桑养蚕还是种其他的粮食,但也不可能每一年都是风调雨顺的。 收成好时赋税还是勉强能够负担的,可若是收成差了他们还是得上交那么多的东西,这叫他们怎么活? 总听人说朝廷在大荒之年是要减免赋税的,可是小荒之年呢? 若真是碰上了大荒之年,他们几乎是颗粒无收,朝廷发放赈灾的粮食,可那时根本连维持他们的生计都无法保证。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他们相信或许官家和朝堂上的大老爷们是想让他们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的。 可是一层层地下来,到他们这儿总会有那贪的。 他们要想真正受到恩惠,那得是什么样气运啊! 这些他们从前想不通,在那时,他们都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可是如今见了巨幕中的讲解,他们也明白,朝廷有着真心为他们的好官。 而宫里那位要么关心他们的活路会管他们,要么只顾自己享乐,这样的皇帝却也不会去短他们这点。 是中间出了问题啊! 【本来是一幅丰收图,最后却以这样的一个问句结尾,讽刺意味拉满了,王安石的作品看着很简单,这作品跟之前白居易的也有点像了,我想他应该是受了白居易的影响的,虽然句子简单,但是表达出来的都是对民生的关心。】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也觉得他的这讽刺之作与自己的类似。 但说是讽喻,自己的似乎不如他的这般讽刺,自己只是将事实都写了出来,没有提出这样引人深思的问题。 在杜甫诗中也常常有一些对话,他也不曾这样讽刺,将那时候的社会给描绘了出来。 自己不如他描绘得好的话,就该多添一些更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东西。 每每看一个人的诗文,白居易反思而后总能学到更多。 【王安石这样的不慕权势、忧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