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已经过去了一半,眼前的景物都让人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阶下的的落梅像雪花一样凌乱,拂去了还是落了满身。】 “这是情景交融吧?” 幕中女子讲这些详细之事讲得不多,但是许多人都把她讲的给记了下来。 如此一表示,再想起文人的经历,便能很简单地了解对方的诗词了。 若是再能知道诗词创作年代,对应下来就更简单了。 如同此句,知道李煜肠断,还要知晓他因何而肠断,方才真正地理解他有多肠断。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雁来”两字我们可以理解其来自于苏武鸿雁传书的典故,以后碰到类似的词大家都可以首先考虑类似的意思,雁来却无音信,路途太遥远,想要回家的梦难以成真,“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别愁绪就如同春草一半,飞得更远更是繁衍不息。】 【最后这个比喻真的是绝,如春草如春风如世间万物,心中有离恨,万事万物便都是离恨。】 唐,元和年间。 没错,白居易微微颔首。 就如同原上春草,风一吹,便撩了满原。 【公元973年,开宝六年,李煜上表愿意接受北宋册封爵位,但是却被拒绝了,第二年李煜上表想让李从善回国,又被拒绝了。宋朝是想干什么呢,他们就是想让李煜自己去投降。】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时常在想,若是自己那时候主动去往汴京投降了会是什么结局。 他并不觉得自己能比现在过得好。 他们当然可以觉得自己能过得好,事情没发生,不管什么事都可以全凭一张嘴。 【公元974年,开宝七年,赵匡胤借着祭天,让李煜进京,李煜托病不从,然后宋军开始攻打南唐,李煜没有办法,他打算找救兵,于是写信给吴越王求救,说:“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然而吴越王不仅没有响应,反而还把信转头给了宋朝。】 【李煜是懂唇亡齿寒的道理的,就是运用得太晚了,现在十国已经没剩几个,统一已经是天下大势,后来吴越为保一方生民,采取“重民轻土”的举措,直接纳土归宋,成就了一段顾全大局的佳话,如果李煜也像吴越一样,不仅是他自己受不了那么多的苦,就连百姓也不会受那么多的苦。】 不应如此的! 自己虽不是直接投降的,可自己如今的处境…… 吴越比自己多的,大抵不过一个体面吧? 他确实比吴越王蠢一点,若是自己将大义也搞得人尽皆知,或许确实能在明面上稍微好一些? 至于南唐军民…… 李煜伸手擦了脸一下,沾了满手的热泪。 【可是后退容易,但是投降却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因为实力太过于悬殊,南唐节节败退,而这时候李煜还心存幻想,他派人到宋廷,进献财物,求宋缓兵,然后赵匡胤却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而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了一个著名的典故。】 第140章 李煜 【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自此南唐灭亡。李煜身处围城时,还在作词,连赵匡胤都感叹,若是能以作诗的功夫来治国就不会轻易被破城了。】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韩愈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李煜自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个文人,其次才是一个皇帝。 他天生不是做皇帝的料,又生不逢时,年轻时被兄长忌惮,远离朝堂,后又匆匆让他做这个帝王,在这乱世,叫他如何做? 不如创作诗词来得轻松。 【这首《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就是当时的作品。】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樱桃应该也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樱桃,但是在古代他有一个特别的寓意,就是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一个传统,现在樱桃落尽,春天归去了,他的帝王生涯也结束了,蝴蝶翻着翅膀双双飞舞着,蝴蝶的欢喜反衬得他孤苦悲伤。】 不只是蝴蝶,所有的飞鸟都能让他艳羡。 为何所有的人都能自由自在,而自己从前身不由己,到了如今仍旧身不由己?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子规我们讲过几次,就是杜鹃鸟,它其实是有一个典故的,传说古蜀国的国君杜宇禅位隐居山林,夜间啼叫令人悲伤,而后才有了杜鹃啼血的典故。与李煜同病相怜的杜宇所化的子规在小楼西边整夜啼叫,主人公越过玉钩罗帐,惆怅地望着袅袅暮烟。】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子规啼月的典故虽然许多人用,但是如今看起来依旧是常看常新,由此可见,写什么典故不要紧,写典故的人才要紧,写典故的人的经历才要紧。 看着这李煜的经历,他与杜甫都忍不住地哀叹。 何至于此啊? 他这样一位金尊玉贵、众星捧月般的人物,怎么就少了点血性呢? 但想到这些,两人同样难免想到自己。 有时候评判他人容易,总觉得自己如果是他,自己一定可以力挽狂澜,拯救万民于水火,但是他们真的可以吗? 但是李白想,若是自己,应该会比这李煜做得好些。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人烟散去,小巷中一片寂寥,只能凄然地面对残烟低草,“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香烟围绕着绣有凤凰纹样的丝织品,空拿着罗带,回忆起来怎么能让人不仇恨绵绵?】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莫说是那些旧物,只要但凡与他过去的经历有哪怕一点点关系的东西,都能撩动他的心房。 非恋旧也,遗憾也。 【整首词以思妇喻仇恨,但我看着是直接代入李煜的,在围城之中他还有心思写词,这真的就是把诗词刻进了骨子里的。】 除此之外,他似乎无事可做。 就是此时此刻,李煜仍旧想提笔作词,只是这时的他脑子一片空白,纵使叫他写,恐怕他也写不出一首好词来。 【南唐灭亡后,公元976年,开宝九年,李煜被俘送往汴京,被封违命侯,这个称号有点特别,这算是赵匡胤气李煜违抗命令的一种羞辱吧。】 赵匡胤对他的羞辱又何止这一点。 李煜跌坐榻上,他病败亡国,这就已经是自己对自己最大的羞辱了。 【灭国后,李煜在汴京过得自然不会有多好,愁苦无处可诉,他写了许多词作,作品中满是悔意。】 这也是他为何会抵抗到最后的缘故。 既知来了也是受苦,他为何要投降? 自古胜者为王败者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