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他还能有好日子过,那就是稀奇了。 他虽每每悔恨交加,但他知道,他如今的日子已然算是不错了。 【这首《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上阙写南唐曾经有过的繁荣,下片写 离别金陵时的所见所闻,由盛转衰,经历变故后, 其词作更有悲剧感。】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建国四十余年,山河三千余里,这就是南唐从前的状况,“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宫殿高耸入云,宫中奇花异树,哪里遇到过战争?】 儿时虽有兄长压制,可那时他却不明白,反而怨兄长。 如今他还巴不得被兄长压制着,至少这样他是能有兄长在身边。 即便是天塌下来了,也能有兄长顶着,不至于流落于此。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一旦成为俘虏,两鬓发白日渐消瘦,这个沈腰潘鬓是一个成语,有消瘦衰老之意,沈指的是沈约,出自《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来人们就用沈腰表示日渐消瘦,而潘是我们才说过的潘岳,他在《秋兴赋》序中说:“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这时候的李煜四十岁,也差不多是正常该长白发的年纪。】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如今的李白也正到了生白发的年岁。 他自认自己还未日渐消瘦,可是这些天却也憔悴了些许。 别人看不出来,他自己却清楚,离开长安城于他的打击实在不小。 但估计被幕中女子先前那么一说,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 罢了,也不能违了自己潇洒的本性。 人生在世,谁是顺顺当当的呢?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最令人悲伤的是辞别宗庙的那天,教坊为“我”演奏别离曲,“我”与宫娥挥泪告别。】 【我个人感觉这应该不是真的,若是 战败国亡,国君被俘虏,还会有乐师为他演奏吗?这里应该是他自己的想象,但从此以后金陵再与他无缘却是真的。】 就是啊,众人也赞同幕中女子的说法。 一个俘虏罢了,即便曾是个国君,可也是一个战败的国君。 没如那些直接被射杀的人已经算是天道对他的一种仁慈了。 【苏轼曾经写了一段话来批评李煜的这一首词,针对的就是“垂泪对宫娥”这一句,说他“ 当彻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而不是对着宫娥哭,甚至还想听教坊曲。”】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这确实是苏轼曾经说过的。 天下兴亡,匹夫尚且不能置之度外,而他作为一个帝王,在国家危难之际竟还想着宫娥曲子,这实在是让苏轼百思不得其解。 或许正如幕中女子所言,李煜或许是一个好词人,可是让他做一个帝王,却是让整个南唐百姓都遭了殃。 【这一年,赵匡胤离世,赵匡义即位,李煜被改封为陇西公。】 【次年,太平兴国二年,李煜沉迷于酒,借酒消愁, ?别的事什么也没干,词倒是写了不少,著名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就是那一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默默无言地登上西边的小楼,入眼只看到一轮如钩的月亮,“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寂寞地立于深院,一切都笼罩在寂静凄冷的秋色之中。】 寥寥数字,写出孤人登楼之景。 方才还有些嫌弃李煜的众人这时候又不得不为之钦佩。 为何,偏偏是这样一个人得了这泼天的才能。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剪不断也理不清的是离别故国之愁,那种愁说也说不清,“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其实我们应该可以理解李煜的这种愁,虽然不能深刻地体会一个帝王变成一个阶下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感受,但是我们都应该经历过那种产生极大落差感的事情。】 【比如说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带着满腔热血来到朝廷,迎接他的却只是附庸逗趣。】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说得没错。 这一句点醒了李白,李白不是理解了李煜为君时的碌碌无为,而是理解了他困于汴京时的万般苦痛。 最痛苦的不是无法拥有,最痛苦的是曾经拥有整个星空,低头一看,一只夜萤都只是虚妄。 他是如此,李煜是如此,世人都是如此。 【而第二年,李煜的言行自由都被限制了,而且生活也十分穷困,他的心里便更加痛苦,写的词也是愈发悲怆。】 【这《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就是其中代表作,它将一个亡国之君鲜明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听着帘子外潺潺的雨声,显然春天快要过去了,被子却还是耐不住半夜的寒凉。】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闭门谢客的辛弃疾倚靠在院中躺椅上慵懒地望着巨幕。 同他一样,以景开头。 看着是几句写春日小景之句。 可是有时候前面越是平淡,后面就越是让人痛彻心扉。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梦里不知道自己是俘虏的身份,只贪图那片刻的欢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不要独自一个人靠着栏杆远眺,想起那故国三千里,走的时候很容易,想要回去却难了。】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还能奢望回去吗? 他已经不奢望了,尤其是今天之后,他已经无法奢望了。 幕中女子对他的评价对他并不算好,唯有写词能入其眼也,可…… 可他感觉自己现在心中,往日不停往外蹦着优美词句的心中如今空空如也, 他或许永远也写不出一首好词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落花流水,春天已经走了,跟过去相比,一个天上一个人间。】 宋朝的人有些不快了。 这如何说得他们汴京很差似的。 试问哪个亡国之君被灭国还能安安稳稳地活着的?更遑论还有小楼可住。 宫里实在是太仁慈了。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李煜死于汴京,后被安葬在洛阳。】 【关于李煜的死因有争议,但都认为是被毒死的,其中有一种说法说得比较清楚,这种说法出自《默记》,说是七夕那天,李煜追思往事,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让南唐故妓咏唱,宋太宗听说后很生气,于是赐下“牵机药”毒死了李煜。】 七……七夕? 七月初七已过,那他这是平安度过了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