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观点。 她说许多事都离不开矛盾性,意思就是说李煜这样的状态有好的一面。 就算这让李煜获得了文学积累,但是相对南唐的灭亡这好处也太无足轻重了。 还有,既然李煜之事如此,那李隆基之事也是了? 他间接地造成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他让唐朝由盛转衰,有什么好处? 难道是为李白、杜甫提供了诗词之妙思? ①关于金圣叹的名字只是传说罢了。 第138章 李煜 【像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也几乎可以确定是他前期的作品,里面将白日举行的一场舞会描写得惟妙惟肖,很好地反映了李煜早期的奢靡生活。】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除了奢靡生活,他也是有做实事的,李煜在心中反驳。 他没有不早朝,也没有受后宫女子所惑。 他只是……只是生不逢时罢了。 定是如此的。 【当时的南唐,朝廷上下都如同李煜一般,即便有那些想要发奋图强的人也几乎是孤立无援,当时,有一个咱们很熟悉的大臣叫韩熙载。】 韩熙载? 很熟悉?为何? 韩熙载已经离世近十年了。 他虽几朝为官,为南唐也做了不少事情,但是并没能做出多大的贡献,何以为后世熟悉? 难道是因为他那放纵不羁的性子? 【韩熙载曾在李璟朝时奏请出兵,收复大唐国土,但是没有被采纳,后来又因为后周崛起组织南唐北伐,这事情说明韩熙载还是希望南唐能奋起的,但是后来到了李煜朝时他却借纵情声色以拒绝相位,这是为什么呢?】 李煜蹙眉。 自己一度想拜韩熙载为相,但是对方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自己失望。 如今看着倒像是他有意而为之,何故? 是看不上自己? 平日里倒是看不出来他有那么多的心思。 【根据史书记载,李煜是很看好韩熙载的,而且明确表示了想拜韩熙载为相,他派顾闳中去韩熙载的家中,或是监督也好,或是查探也好,或是规劝也好,让顾闳中绘制出了如今唯一流传于世的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 十大名画! 此言一出许多爱画之人都惊了。 重点是这是唯一流传于世的啊! 那另外的几幅又是谁的作品呢? 【说起来这幅图在清朝时被收藏在紫禁城,我们之前说过乾隆皇帝是个盖章狂魔,这幅《韩熙载夜宴图》自然没能逃脱他的毒手,在卷首的位置就有他的题字盖章,若只是这样倒也还好,至少还是在我们自己人的手里。】 清,乾隆年间。 自从上次在洛神图提到这事情之后乾隆已经收敛很多了。 可惜了他那几百枚大印了。 可是如今这些画都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的东西自己盖几个章关他们何事? 思及此,乾隆决定不管了,待会儿巨幕结束,他偏得在那些书画上面留下自己的痕迹。 还有在自己人的手里是何意? 【但是后来到了溥仪的时候,溥仪三岁登基六岁退位,虽然他这一生具有极大的戏剧性,但其实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视频片段。】 幕中女子说完巨幕中出现黑漆漆的画面。 压抑的色彩与她先时放出来的那些有着明丽色彩的场景都不同。 一个少年出现在画面上,而后…… 他竟是在偷东西! 乾隆表情渐渐凝重,这地方正是紫禁城。 那是他的花瓶。 溥仪为何要悄悄地把宫里的东西偷拿给他人? 【这就是电影《末代皇帝》中的一个片段,这部电影十分真实地还原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帝王溥仪的一生,在1988年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多个奖项,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 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帝王? 众人细细地咀嚼着这个描述。 何意? 幕中女子把他们如今的社会称之为封建社会,她先时就是如此称呼的了。 最后一个帝王又是何意,难道以后都没有帝王了? 她那时候没有帝王,何人来约束他们呢? 这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还有这叫电影的东西,色彩怎的如此怪异,那什么奥斯卡又是什么东西,没有人能说出答案。 【历史上真正的溥仪是怎么样的我们不太清楚,但是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个有思想的人,他还想出国留学,贩卖文物也是为了积累财物,他同时是一个悲剧人物,也是一个为这些文物带来悲剧的人物。】 【《韩熙载夜宴图》和许多文物一起被他运出宫流落民间,所幸当时没有出国,要不然现在这画都该不知踪影了。】 “岂有此理!” 乾隆虽也看不懂那所谓电影中的内容,但是他却看出来了这溥仪是他的后代。 而溥仪所偷着倒卖的文物那是他的东西。 他平时磕了碰了都会心疼半天,这溥仪居然敢给他卖了,简直是天大的狗胆! 作为一个帝王,没银子给他用吗?何至于此啊! 乾隆痛心疾首,已经无法再去思考溥仪为何会落得那般境地了,他只想溥仪永远也不要再当皇帝,说不定那样就万事不愁了。 他的这些东西,他要带到棺材里去! 【虽说李煜当政的时候文艺方面搞得那是没话说,但是政治经济却真的不怎么样。】 【公元964年,北宋干德二年,根据韩熙载的建议,南唐开始铸造铁钱,在南唐时期还没有纸币,最早的纸币是出现在北宋事情,当时流通的钱币大多是铜钱,而铁钱就显然不如铜钱值钱,那南唐为什么要用铁钱代替铜钱流通呢?】 纸币? 北宋朝之前的那些人匪夷所思。 纸还能做成钱币吗? 有更先的还没将幕中女子所说的纸给造出来就听到纸还可以做成钱币,那不是一项大生意? 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蠢蠢欲动。 【原来,当时李煜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他接手的就是一个奄奄一息的国家,我们可以用烂摊子来形容,李煜接手之后虽然时常纵情声色,但是在政治经济方面也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再认同不过了。 但是他心里却也很清楚。 虽然他做了,可他做得不好,就是这铁钱一事也是做得一塌糊涂。 【因为李璟朝经历了许多的战争,所以南唐长期处于一个通货膨胀的状态,大家都学过政治,应该知道通货膨胀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当时市场上流通的铜钱远远大于市场需求,所以为了收回铜钱,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