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2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00(1 / 1)

曹雪芹进宫得了皇上的赏赐后,他这里渐渐地人就多了起来。 众人都想看他写的红楼梦,他就干脆把自己的稿子放到了书铺,如今才放到第四回 呢,这幕中女子怎就把第五回的内容给放出来了? 【写的是宝玉最后虽然与自己命定的金玉良缘中的宝钗成了婚,但是他心中念着的还是木石前盟,即便宝姐姐如孟光一样贤惠,但他心中始终忘不了已死的林妹妹。】 《红楼梦》一经发出,书铺都被抢疯了,根本来不及刊印。 不过大家口耳相传,至少在京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红楼梦》前四回的内容。 “什么?林妹妹死了?” 众人都惊呆了! 他们才开始看就发现了结局,这…… 林妹妹那般怜人,如何能死呢? 还有这贾宝玉! 怎么能忘了绛珠仙草娶了别人呢? 后面到底发生了何事啊! 【第二处也跟宝黛钗三人有关,我们都知道黛玉在贾府寄人篱下,身边没个真正完全为自己撑腰的人,所以她自己经常会像刺猬一样竖起尖刺保护自己,于是许多人就更喜欢性情温柔大方的宝钗,黛玉清楚自然是不高兴的,即便这时候他们年纪还小,但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纪,所以有些情绪根本藏不住,宝玉把黛玉对宝钗的那种不喜看在了眼里。】 【然而在四十二回宝钗和黛玉谈心后,两人就相当于和好了。宝玉察觉两人关系改善,十分惊讶啊,他心说,“这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但是曹公并没有这样说,曹公怎么写的呢?“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明明是梁鸿接孟光的案,此处反写表示事情的反常,这典故用得好,作品能增色不少呢。】 众人猝不及防地被幕中女子透露了后面的内容,心里更痒痒地想看了。 可是书铺说每七日才发一回呢。 众人都很不愿,只能跑到书铺去堵着,想让书铺老板能早点把后面的内容给放出来,甚至愿意多加银两。 书铺老板心中乐开了花却是无能为力。 这书又不是他写的,一开始就说好的,他能有什么法子? 女子这般评价,倒是让乾隆朝以前的那些人都对这《红楼梦》产生了点兴趣。 可一想这内容左不过是些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便又将兴趣歇了。 【扯得有点远了,说回李白这首诗,他说:“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自己四处漫游并未有任何成就,只有一身虚名,“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这里说的是他在永王兵败后入狱被宋若思、崔涣营救,宋若思很看好他,还把他推荐给朝廷,但是也不知道肃宗是怎么想的终究还是给李白定了罪,在这里我大胆猜测,可能是以前那些跟李白就不对付的人的推动吧,此猜测没有任何依据。】 【不过呢,作为领导,最忌讳的事情就是朝令夕改, 很难留住人才的。】 这话是所有人都赞同的。 朝令夕改太让人难做了。 就连那些皇帝也赞同,可有时候做决定哪能完全由他们? 他们看起来手握权柄、高高在上,实则每个决定都被人盯得死死的,但凡出了点岔子就一堆折子呈上来,那不得改吗? 【李白感谢宗氏对自己的不离不弃,说他们两人就像是干将莫邪剑,“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而你宗璟也不远万里乘风破浪来送“我”,真是让“我”惭愧。“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 【接下来的几句他就开始幻想之后的日子,提前表达了自己对两人的思念,“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咱们说得简单点,这几句的意思大概就是,“我”之后要路过白帝城、黄牛山、明月峡这些地方,向西而行的这一路上都会想你们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有些惭愧。 宗氏修道,他与宗氏是有很多话可说的。 可是宗氏虽说家室败落,但到底是名门之后,嫁与自己后对自己不离不弃,自己对她倒是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职责,反让疼跟着自己吃苦,着实不该。 【诗歌就在这儿结束了,这首诗的层次是很丰富的,从表面上来看,它就是一首离别诗表达自己对不离不弃的亲人的不舍。往深了点看,写出了他自己的无辜,永王谋反不论真假本质上与他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不过是遭了无妄之灾罢了。再往深了想,其实整首诗在很多地方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他们刻薄寡恩、他们朝令夕改、他们让他“空名动京师”,满满的都是激愤与无可奈何。】 李隆基无奈。 一首诗能说这么多的话吗? 这李白的能力真是不能小觑的,从前是自己低估他了,没能给他施展的空间只顾自己快活了。 日后必不会了。 如此才能,糟蹋了也真真是可惜了。 【然而事情不到最后一步,咱们永远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公元759年,唐肃宗干元二年,关中大旱,唐肃宗大赦天下,李白在白帝城这个地方得到被赦免的消息,写下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 【彼时李白五十九岁。】 李白轻叹。 时间一晃他竟就花甲之年了。 没实现理想不说,还遭了牢狱之灾,还被流放。 当真是天妒英才啊! 按女子先时说过的,自己也快离世了吧。 第94章 李白 【自从安史之乱后,李白写的作品似乎就差了那么点意思,当然也不是说不好。有些人仿佛自带光芒,又或许他生来就是光,李白就是这样的人,但是这个时期自带光芒的李白身上的光就像是被掩盖了一般,至少与从前的他自己相比是如此。】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下意识地看了自己一眼。 自带光芒,是他吗? 虽然他不知道女子为何要这般评价自己,但这显然是一个不错的评价。 许多人都是在逆境之中写出的诗句更为人称道,怎么到了他这就不行了呢? 李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杜甫的诗句,他诗句中的沉郁风格确实与自己的大相径庭。 不过细细看来,从古至今大多数的文人也不是所有的诗句都能让人喜爱的,都有创作的高峰。 只是他与杜甫的高峰不同罢了。 【但是看完《早发白帝城》,我们可以就感觉到他的光芒又回来了,他还是那个闪耀的李白。】 李白已经能很轻松地体会到女子话中对他赞扬的东西,大抵都是那种潇洒之作。 以往他也觉得自己应当随时随地潇洒一些,遇事不必太过在意。 可女子说得对,不管怎么样,那些都是他的,想写什么便写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