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6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69(1 / 1)

庭背景等原因,就是这封求职信就让古代那些清高的文人不喜,我刚才说过的,其实古人大多还是喜欢含蓄,你夸人可以直接一点,自夸就可以稍微收敛一下。】 【不过呢,我认为李白也并不是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也不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真正地进入官场,他也不是不会收敛他的豪气,但是他没有这么做,我觉得他可能是在等一个真正能够理解他的人,就像主动找上河边闲情钓鱼姜子牙的周文王,又像是包容冯谖任性的孟尝君。】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完全不负责任,总而言之,李白求职再次失败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算是看明白了。 想要碰到这样的赏识自己的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仔细一想,当世真正懂自己的人,唯贺监耳,只可惜…… 也不是。 杜二甫当也是懂他的。 【人生总是起起落落落落的,这点挫折并没有彻底地打倒李白,在求职信石沉大海之后,他又游历江夏、太原等地。】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在太原,李白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秋思之作《太原早秋》,这时候他已经三十五岁了。】 第77章 李白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岑勋、元丹丘和李白三人相聚嵩山,李白写出了满篇金句的豪迈之曲《将进酒》。】 【将进酒读qiāng进酒,是请饮酒的意思,它是汉乐府旧题,是劝酒诗,知道它是劝酒诗后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正常来看第一句写黄河之由来,下句写黄河之去,黄河从天上来显然是夸张之语,是来自空间上的夸张。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感叹人生短暂,青丝成雪不过从早到晚的事情,是时间上进行的夸张。】 东晋。 一说到劝酒,陶渊明就懂了。 先时就听过李白以自己为题材所作的劝酒诗,水平很高。 虽这首诗只看了前几句,但感觉写得更好。 时光匆匆,人生苦短,当然得“实时一杯酒”了。 【那它为什么要突然说黄河说白发呢?】 【其实黄河两句脱胎于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不会倒流,时光亦是如此,人生苦短啊!要干嘛呢,接着往下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得意的时候就该尽兴,尽兴做什么?当然是要喝酒啊!】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看到这样爱饮酒的李白又皱了皱眉。 虽说他自己也爱酒,但是饮酒不仅误事,还浪费粮食。 尤其是子建也喝酒误事,想起这事情他心中总有点疙瘩,好不容易子建最近安分了不少,若是让他又学到这些,倒是又饮酒误事,大事当前,自己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咳。”他轻咳一声,看向正认真盯着巨幕的曹植。 曹植却恍若未决,只是微微蹙眉看着巨幕。 其实他确实心中有些动摇。 打心底里来说,他还是很欣赏李白这份豪情的,并认为自己也应该保持那样的潇洒。 可他也真的担心李白会因为醉酒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来。 幕中女子提到过的那事情带给曹植的影响真的很大。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现在没有得到重用有什么关系,生而为人,自己自然有自己的作用,钱用了也没有关系,还可以再赚。】 【让我们喝酒吧,就着牛羊肉,喝上个三百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嘶——” 听到此话的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三百杯,这李白是酒仙吗? 普天之下,爱酒之人何其多也,但是像李白这般夸张的还真是不多见。 西晋景元年间。 嵇康被关在牢房之中。 对于这牢狱之灾他都没什么反应。 生于这个世道,他们都是向死而生的,他早已经做好了离开这个世界的准备。 可现在他也不是没有遗憾。 还想再喝一杯酒,还想再奏一首曲子,方才不负此生啊! 【这会儿才说到正题,“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指名道姓的,快喝啊!可别停啊!“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李白说到这儿,情到深处还要为二人高歌一曲。】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功名利禄这些东西都没什么作用,不如饮酒长醉,“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往今来那些圣贤死后都销声匿迹了,只有饮者留下其名啊。所以别在意那些了,畅快地喝个够吧!】 东晋。 陶渊明忽然懂了李白先时不赞同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是何意了。 此处并非指他们真就是说圣贤们寂寞,这个寂寞是指的无人理解无人赏识的他自己。 高志之士总是寂寞的。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像曹植那种爱酒之人,当初摆酒宴,一斗美酒值万钱,他们开怀畅饮。】 说到此处,曹植顿了一下。 他一时还没反应过来这个陈王是指的自己。 在后世之人眼中,自己就是个酒徒吧? 同李白一样,是个文才还算不错的酒徒,但是在国事之上毫无建树,自己若是李白的那家庭背景,恐怕比李白还不如呢。 这次他一定不能放弃父亲给自己的机会,一定能将科举之事办好。 后世之人可以的,他们也可以。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你怎么说你没有钱了呢?尽管端酒上来,我们一起喝。“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五花马、狐皮裘,让人拿去换美酒,与你们同饮来消融这万古长愁。】 【这首诗很多人的理解都不同,有些人觉得是李白乐观的体现,有些人又说是李白消极的象征,能让人产生完全矛盾的理解,一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陈子昂的诗句突然被提及,他怔愣了片刻。 还真是,不管是什么题材的作品,作品中总能有作者的思想。 虽谈不上非黑即白,顶多也只是持中庸观点。 倒是极少有这样矛盾的。 但问题是还说不出什么不对来,确实其中既有乐观又有消极。 能看到李白颓丧的一面,同时又让人想要积极奋进。 当真奇怪。 【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讲,当时,李白恐怕就是痛并快乐着,他的情感是十分矛盾的,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