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还有那秫种吗?” 不说还好,一说就被嗔了一眼。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①”,在乎于山河之间也。】 宋,庆历年间。 欧阳修拍手叫好。 “好一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于山河之间也。” 杜工部的经历真是让人动容。 女子所言极是,如今官家善于纳谏,又重视他们这些人,他们更该趁此机会干一番大事业,别落得像杜甫那般的凄凉下场。 【虽然我们经常说杜甫的诗歌是沉郁顿挫、萧散自然,但其实多读他的诗就会发现他不是只会这两种风格,而是各种风格他都能驾驭,只是写得多少的问题,元稹曾经说他的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还把他的诗与《诗经》、《楚辞》、曹操、刘桢、沈佺期、宋之问、苏武、李陵、颜延之、谢灵运等人相提并论,一看到这么多的人我们就该知道了,他的风格的多样化。】 【除了他的诗歌风格,在诗歌体裁方面也是众体皆备,众体皆佳,他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 【在这首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自然,但杜甫的自然当中又带着自己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众体皆佳?” 杜甫有些惊讶于这极高的评价。 他从来不怀疑自己的文才,但听到自己是伟大的诗人时心中已经是十分激动了。 现在他又听到了什么?众体皆佳。 而且这元稹竟把他与那么多厉害的诗人相论,会不会太夸大了? 唐,元和年间。 元稹可一点也不觉得夸大。 他与乐天一向崇敬杜甫,杜甫,当为我辈读书人之楷模也。 【我们再来看看其三,其三是邻人提着酒壶来找“我”闲谈,然后一起谈到国家大势的场景。】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客人来的时候家中的鸡还在争斗,咯咯乱叫,“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撵着把鸡撵到了树上,这才听见了敲门声。】 【这短短几句,就将一副充满乡村野趣的场景给描绘了出来。赶鸡上树这个大概是说把鸡赶回窝的意思,现在的农村也有鸡是睡树上的,但我没见过,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了,这不是特别重要。】 东晋。 没见过?何意? 鸡不睡在树上睡在何处? 陶渊明有些好奇,他自己的诗中不也写过“鸡鸣桑树颠”之句吗? 为何当时女子没提出疑问? 不过杜甫这些诗句确实挺自然的,他挺欣赏。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原来是一群老人来慰问远行而归的“我”。】 【这些老年人的手里都带着酒,倒出来才发现这些酒都清浊不一,“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为什么呢?老年人们自己解释了,“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这些酒之所以这么清,是因为种黍的地没人去耕种,“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战争还没结束,家中的劳动力都打仗去了。】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请让“我”为这些父老们歌唱吧,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带着酒来看“我”,“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唱完不禁仰天长叹,众人都落下泪来。】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他统治下的大唐。 李隆基摇头,完全忘了巨幕之中已经是自己儿子的天下。 以往他只觉得大唐威武,那些周边蠢蠢欲动的小国打了就打了。 可如今看来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他的一个小小的随意的行为可能就会给之后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子曰:“三思而后行。” 此话正该是他们这些人该听的。 【《羌村》三首,情绪层层推进,看起来此处只是一个没有受到战争波及的闲适山村,然而覆巢之下无完卵,他们都身处同一片大地,他们都属于同一个大唐,大唐破碎了,他们能安然无恙吗?】 【杜甫用平实的话语,写出了最残酷的战争下的乡村之景。】 【这就是杜甫诗史的意义。】 【若是没有杜甫,那我们所了解到的可能只是史书中战争下牺牲的冷冰冰的数字,但是我们却无法知道这些幸存的底层人民的生活,也无法体会他们心中的煎熬。】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后面的山河是故意改的 第53章 杜甫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停下了手中的笔,表情更加凝重。 他看出来了,此女是在反对战争,从一开始只要一说到战争她就是反对的态度。 不管是说哪个朝代。 若她是平民百姓,她的想法刘彻能够理解,却无法认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于那些时常骚扰边境的人外邦人他不可能心慈手软,但女子有一点是对的,他应当多关注一下普通民众。 他大汉不能像那唐朝一般。 现如今大汉国力昌盛,必须得一直维持下去。 征服四方很重要,百姓也同样重要。 【在这个时期,杜甫还有一首很重要的描写他一路见闻和表达期望国家中兴的长篇叙事诗《北征》。】 【若是只看这个题目,可能我们会以为杜甫马上就要去北方打仗了,然而并非如此,他只是从凤翔被放还家而已。】 【安史之乱前夕,杜甫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自长安还家写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以抒情为主,而《北征》以叙事为主,两首诗写于不同的情况下,却是同样的忧国忧民,同样的壮志难酬。】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将先前的长诗拿了出来,还未有战争他便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 如今战事起,不知他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句子来。 战争,自古以来都是劳民伤财的,他清楚却没太过在意。 这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帝王真正在意? 在他们看来,此乃小家琐事,战争乃家国大事,自然要以家国大事为重。 可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去看过战争下百姓的生活。 此时此刻,他希望快点看到这“北征”之下的百姓的现状,却又害怕看到。 【“开头四句,规规矩矩地写了他此行北征的目的,‘苍茫问家室’,苍茫二字不仅表达了当时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还表达了他自己苍茫四顾的内心。】 【为什么会苍茫呢?“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如今时局艰难,朝野上下都特别繁忙少有闲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可是“我”啊却独受皇恩,圣上亲自下令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