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探亲,真是惭愧。】 【用最平静的语气讲述出了最令人无可奈何的事情,明明他这时候得到了为国效力的机会,却又眼睁睁看着机会从自己手中溜走,他可以放弃自我,在圣上面前做一个乖顺的左拾遗,可这样就与他为国效力的本心背道而驰了。】 【所以此事无解,杜甫也只能“拜辞诣阙下”,去宫里跟圣上辞别,然而却惶恐不安,走了好久都没能走出来,“怵惕久未出”。大家都在为国事操劳,他如何能安然回家呢?可他没有办法。】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 已经将杜审言召到了跟前,但却只是赐座并没有搭理对方。 殿内一阵寂静。 突然,武则天开口道:“婉儿,你帮朕想想,这李隆基可有叫李亨的儿子?” 若是有干脆掐死得了,他也好再重新培养一个象样点的。 “回禀圣人,未曾听闻。” 武则天瞥了一眼老实坐在一旁的杜审言,没再说话。 杜审言心中打鼓,虽猜测圣上并不会对自己如何,但她这气势着实骇人。 有时候女子真真比男子还要可怕。 【其后几句一直到“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都是在表达危难之际自己离开的忧愁与不安,可是即便他在宫中逗留许久,圣上依旧没有将他留下,他还是踏上了归途。】 【前面的辞行我们划分为一个段落,这后面的归家途中又是一个段落。】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作者在乡间小路上缓慢前行,人烟稀少,四处都十分萧条。“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遇到很多带伤的人,他们都痛苦呻吟在流着血呢。】 巨幕之中突然出现几张画,那些画像是真实的一般,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人身上的伤口。 然而人们却没有时间去想那是怎样的神技,能画得如此真实,因为那些画中入目即是山河破碎,到处是破墙烂瓦,到处是受伤的灾民,他们满身伤痕形容枯槁。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就是战争下的人们吗? 李隆基虽参加过政变,也不是没有见过流血,但从未真正上过战场,从未见过这样骇人的景象。 几年之后,他大唐就是这样千疮百孔吗?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回头望去,凤翔的旗帜还忽隐忽现的,可是“我”啊,却不得不离开了,“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我”向前登上寒山,总是看到战士喂马饮水的水坑。说明他经过的这些地方都曾经是战士们途径之地,甚至是战场。】 【从“邠郊入地底”一直到“甘苦齐结实”都是写一路上的自然风景,有山崖、秋菊、古道、野果,看起来仿佛一片祥和。】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这些让人忍不住地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加觉得自己身处的世界不堪了。】 东晋。 陶渊明没想到自己的诗文对后世能有如此大的影响。 先时女子提到那些诗作时,他的感触并不是很深,毕竟谁不喜欢美好的东西。 可如今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他才终于知道自己的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也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女子说自己的诗句是这些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能让他们在痛苦的时候心中有所向往,自己的诗文也没算白写。 【然而,桃源虽好,却也只是身处乱世的陶渊明的幻想罢了,杜甫很清醒自己现在还在现实之中。】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在山岗上遥望鄜州,山谷山峰交错,山势险峻,路途遥远,“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我”都到水边了,仆人还落在坡上像是挂在树梢一样,“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鸱鸟在枯黄的桑树巅鸣叫,野鼠在地里乱拱。它们都很热闹,可是却没有人烟,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夜深了,“我”走过战场,只看到寒冷月光下的森森白骨。】 说到此处,巨幕中的乐声突然阴森了些。 但是众人却并没像上次出现鬼怪那般被吓到,而是只觉得一阵辛酸。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秦楼楚馆,先时各处都还人声鼎沸,这会儿也没了声响,反而隐隐听到人们的啜泣声。 他们一生都未经历过战争,若是没有巨幕中那些真实的画他们永远不敢相信,如今自己脚下繁盛的大唐会变成那个样子。 但是稍微敏感点的有志者想了想,近几年朝廷的行事作风确实大不如前了。 圣上为何会变成那副模样,难道是因为那什么杨贵妃? 妖女祸国? 不不不! 朝廷早就变了,而那女子才进宫而已。 他们中有很多都是男人,又岂会不明白,若是他们不想,女子又如何能蛊惑得了他们,更何况是严明的君主。 所谓的红颜祸水,不过都是借口罢了。 可这些男人极少会承认这些,他们大多继续用谎言欺骗他人,也欺骗自己。 【看到这些杜甫又回想起这两年的战争,为什么潼关那么容易就失守了,“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秦民就是陕西这一带的百姓,为异物是离世的意思。“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这一段就是讲他一路的见闻和感慨,虽然这一段中描写人文的景象不如自然景物多,但是不管是白日里的鸟鸣鼠蹿还是夜间的四周寂静,那都说明了一路上的人烟萧瑟,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 【接下来他又写与妻子儿女团聚时的场景。】 这场景在之前的《羌村》其一中已经讲解过了,但是众人百看不厌。 唐,元和年间。 这些诗元稹都是读过的,所以他脑子里其实早有了杜甫与家人重逢的画面,只是听女子说出来似乎又有不同的感受。 本来有了既有的想法之后再想改变那是很难的,但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每读一次都能有新的印象,而配上女子给出的画和乐声,那种场景就更丰富了。 元稹最近写传奇正好写到了重逢的画面,历来人们总倾向于大团圆的结局,但几乎所有的大团圆都不是真正的团圆,总会有些遗憾才能体会到真实。 所以他们作传奇也当如此。 【这一段的内容可以《羌村》联合在一起来看,本诗中描写得更为详细,若是没有切实的经历很难这么准确地描绘出来。】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我”曾经落入了胡人的手里。就是他被困在长安的那段时间。头发都已经花白了,“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过了一年多才回到这草屋,只看到妻子孩子的衣裳缝缝补补不知多少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