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10(1 / 1)

,不管到何处都只能是难以为继。 若不是巨幕的出现,或许他还要再自欺欺人一段时间,可如今巨幕现,他该去直面这现实了。 杜甫有些庆幸,此番巨幕出,他和李十二白的名声应当更显。 这下不用他们去寻人,应当就会有人来寻他们了。 可他却仍旧担忧,担忧这世道之变更,并不是自己能扭转的。 【“自然弃掷与时异,况乃疏顽临事拙。”像我这种不合时宜的人在这个时代自然是要被抛弃的,更何况我还不懂得随波逐流、投机取巧。】 【杜甫这里所说的不能被认同,不仅是他这个人与当时官场的格格不入,还有他的诗歌。】 【他与陶渊明一样,诗歌都是在死后才备受推崇,造成这情况的原因可以用他说的“与时异”来解释。但也不是说他的诗歌在唐朝就完全不被人所知,他比陶渊明的情况还是好一些的,凭着他的这种“与时异”的诗歌,那是生生在浪漫的唐朝杀出了一条血路的。】 【说到这个那得说说唐朝的文化环境。】 【首先唐朝是从魏晋南北朝那时候过来的,抛开隋暂且不提,隋太短了。】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 自从上次隋炀帝大病一场,再醒来之后发现天下都大变样了。 “你再说一遍?谁谋反了?” 跪在地上的小太监战战兢兢,这活他也没法干了。 岂止是一人谋反,是整个天下都要反了。 再加上巨幕预言,若是圣上再晚醒几日,恐大隋已经没了。 然而还没说话,巨幕就又出现了。 一看之下,杨广终于知道是谁谋反,可刚找了人去捉拿李渊,这巨幕又给他来了闷头一棍。 太……太短了? 【三国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人们早就已经累了,所以开始流行玄学,但玄言诗这种体裁在浪漫的唐朝文人这里那肯定是不够看的,他们喜欢的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喜欢写五言如“初发芙蓉”的谢灵运。】 【再者当时社会风气前所未有的自由,这里面的原因还是挺复杂的,简单讲几点,首先就是儒释道开始融合,文化不同,思想碰撞就大,虽然不像春秋战国那时候一样百家争鸣,但总的来说是推动了社会自由的。】 【其次史上第一个女皇出现在这个朝代,武则天当政时,女子虽然没能翻身,但地位还是有所提高的,甚至出现了很多女官,这也促进了当时的民风开放。】 女皇? 女子还能做皇帝? 这……这实在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吧! 唐朝那般繁盛,怎会如此不顾祖宗礼仪?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将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女子如何做女皇? 他刚即位时被太皇太后、太后和姑母夹在中间的感觉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所幸如今她们都已离世,若是她们还在,只怕看了这巨幕不知又会生出什么乱子来。 可仔细一想,就算她们真的想,朝中大臣能答应吗?天下人能答应吗? 那武则天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她……她说女皇?” 最近李世民就想着宫中宫女太多,当放些出去任其婚嫁。 这不知是否也能促进女子地位提升。 然,提升可以,可女子如何能干政做帝王? 李世民手握成拳,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 据女子所言,这武则天是唐玄宗之前人,而在自己之后,也不知是不是朝中某位大臣之女。 姓武的…… 可女子只说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并未提前面之事,这么说来那女皇做得还不错? 这不可能! 怎么可能?古往今来哪有这等子事? 然而他也知道古往今来,女中豪杰不是没有,可如何偏偏出现在他大唐呢? 【另外就是科举制度带来的思想自由,有唐一代对人才的重视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到了杜甫那时,人们要么欣赏王维的清新田园,要么喜欢李白的极致浪漫,像杜甫这样的讽刺现实又讲究格律的规规矩矩的诗就显得有点太板正了。这也是为什么人家王维干谒当大官,李白干谒侍圣人,而杜甫却只能是困守长安整整十年的原因之一。虽然三个人的结局都很一般。】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 结局一般,是何意? 这说法委实笼统。 但此女将自己与李白列在一处,那想必自己的结局当也与李白差不了多少了。 王维心中倒是没有多大波动。 天将大乱,他如何能独善其身? 【虽说杜甫长在盛唐,但是李白、王维等人名动长安时,他还是个弟弟,珠玉在前,他想出头自然是会困难一点。】 【还有一点,为什么杜甫祖辈都是官员,而他却好像半点没得到 好。这是因为杜审言虽然并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但他那个性格可能招了很多人的讨厌, 再一个就是在武则天晚期的时候,他依附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 男宠? 此女真是不知廉耻。 武后一朝之前的那些人都为这话气愤不已。 “女子如何能找男宠?” 此言一出,上次被踹下床的男人,又被踹了。 “娘子这是作甚,难不成娘子想要男宠不成?” “啊——轻点轻点!啊!” 坐在地上的男人揉了揉自己被摔疼的屁股,哀怨地看着榻上的娘子。 “男人能有三妻四妾,女子为何不能?‘男女虽殊②’具托体先人也。”女子怒道,“你若不负我,我定不负你!”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蹙眉,这是何意? 她归为一国之君,有几个男宠怎么了? 这女子怎么好像是要说她的不是? 还是说杜审言依附之错? 大臣之间相互依傍虽算不得什么好事,但只要不是结党营私那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莫非此几人行径太过分了? 武则天细想了一下他几人平日行为,若是真如自己所想,那杜审言该如何处置? 肯定不能重罚,那样说不定会丢失了杜甫之才。 【而武则天后期因为这些个男宠把持朝政,被逼退位,可以说是晚节不保,这也是后来的皇帝完全杜绝后宫干政的很大一个原因。而武后退位,这些男宠肯定是没什么好下场的,依附他们的杜审言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先时还处于自豪之中的杜审言:“……” 依附? 如何叫依附? 他得圣上信任,何以要依附那二人? 武则天也像是被施了定身术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