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8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1(1 / 1)

作乱是吗? 正在赶路的李白满意了。 能把他与陶渊明相提并论,他很满足。 李白早知自己富有才华,可总得不到任用,如今有天人赏识,有陶潜作伴,足矣。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十分羡慕。 前有苏轼与陶渊明对比,现又有李白与陶渊明并列,何时才能轮到他? 仔细一想,他又觉得李白和陶渊明诗中的这些浪漫确实是自己所没有的,但自己是为何而写诗,自己应当坚定才是。 他可不能让自己先时的坚持功亏一篑。 李白的诗虽好,可到底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若说补察时政,那还是陶渊明的诗要强些,不能只听女子所言。 【总之在三月看来,桃花源是陶渊明最浪漫的创造,但陶渊明优秀的作品远不止这些。】 【我们来看看他的《饮酒》组诗,这一组诗中有许多陶渊明关注现实,批判社会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真是单纯地摆烂,而是心系百姓的,只是并没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也是这样理解的。 所以他虽认同女子说陶渊明顺其自然的话,却不认同女子有关陶渊明只想回家的说法。 他认为陶渊明是回家之后更想出仕,他的作品中对百姓的关心不会有假,而那些所谓的逃避,并非逃避那些劳心劳力之事,而是逃避自己无法拯救那个世界所带来的困惑。 陶渊明是值得尊敬的。 【李白曾言,“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①”古往今来爱酒之人数不胜数,留下的有关酒的作品也很多。】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感叹道:“看来此女是真的很欣赏这李白啊。” 先时早在女子说三大仙才时,他就已经对这李白很感兴趣了。 而后又屡屡听到女子说到李白的诗句,看起来似乎这李白之才或许会更好。 然,此句虽好,他却不敢再像从前那般饮酒了。 就算要喝他也得让十几二十个人在自己屋外守着。 饮酒,善。 饮酒误事,不可。 【有关酒的诗句从《诗经》起就已经有了,而酒在诗文中的意象大多与忧愁有关,比如说此前说过的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比如杜荀鹤的“一醉能消万古愁。”】 曹操讶异。 既然有关酒的诗句如此多,女子第二次提到自己这首诗,说明她还真看好此诗句啊。 这杜荀鹤此句也很不错。 唐末。 杜荀鹤再一次落第,正回到家中愤懑以饮酒解愁,谁知就突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听到此诗句,他忍不住地笑了笑。 若真能消愁那便好了。 还不是如李太白所言,“举杯消愁愁更愁”罢了。 【而从陶渊明的这一组诗中我们也明显能看到他的忧愁,首先看看序言,“余闲居寡欢”一开头就说了“寡欢”,按理说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田园,该是欢快得手舞足蹈才是,为什么又说寡欢呢? 【“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后面这几句的夜长、没有一天不饮酒、而且还“顾影独尽”,对着自己的影子喝酒,这是多么地孤寂啊!他在家中,有家人陪伴为什么会寂寞呢?】 “许是嫂夫人和孩子们不饮酒吧?” 邻人说道:“陶先生,若您日后没人陪你饮酒,便寻我们,我们就是吵闹得很,不会让你寂寞了!” 陶渊明但笑不语。 颜延之倒是看出了他神色中的无奈,只怕不是没人陪着喝酒那么简单。 别人不懂,他是了解元亮的。 元亮心系百姓,即便不愿出去做官了,可心中仍有遗憾。 可有时不就是这样的吗? 知道因何而憾,却不知如何解决,偏偏这种愁苦还无处可诉,唯有以酒消愁,才能获得片刻的安心。 【《饮酒》其一便是一首比较有哲理的诗,古代人其实很有智慧也很擅于思考,不像我们现在什么事情不明白了,立马拿出手机百度一下,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众人诧异。 手机是何物? 百度又是何意? 这世间真有那等神奇的东西,什么都能知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女子的话表示怀疑。 【那时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少,除了口耳相传和查阅典籍,就只能自己思考了。】 【不像我们,即便是查阅典籍,我们也可以在各种软件上搜索,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什么都有了,你看咱们这输入“陶渊明,饮酒。”各种各样的信息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众人看着巨幕。 只见女子凭空戳了几下,巨幕之上的一个小方框里就出现了几个字“陶渊明饮酒”,而后她点了一下旁边的一个圆圈,巨幕上果然跳转出了有关陶渊明和饮酒组诗的内容。 什么“翻译”、“解释”,还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画像等,东西太多看得众人眼花缭乱,还未等众人细看,女子已经将那些东西拿走了,巨幕之上又出现《饮酒》其一的诗句。 【但也正是因为我们什么东西都可以查到,所以很多时候会让我们缺乏思考。】 【而古时候的人们就不同了,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拥有着无数的想象。】 【首先看这一句,“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衰败与繁荣不是一定的,他们会相互变更相互转化,这不就是我们所学习过的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观点吗?】 【你这时落魄不代表永远落魄,等时机到了,有了一定的条件,说不定你就发达了。】 公元1028年,天圣六年。 落魄的柳永正打算赶往汴京。 没错,他现在是很落魄,但或许巨幕的出现就是他发达的条件。 然而其实他也没有想要多么发达,只是希望能突破如今的自己,能做些为民谋利之事,顺便让自己不再如此落魄便好。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终是毫无办法,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真是如此吗? 他如今这下场难道是因为儿时过得太顺畅所致? 那何时才能转化回去呢? 今生还有希望吗?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这个邵生就是邵平,邵平是秦朝末年的东陵侯,主要是帮秦始皇的生母看管陵墓的,但是后来秦朝灭亡后,邵平就没了官职成为了一介布衣,然后他就在长安卖瓜,瓜卖得好了就出名了,后世也有许多文人写他的事迹,主要都是用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公元前217年,始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