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三十年。 嬴政的脸越来越沉。 此女的话一字一句都在告诉他秦朝要亡了,而且很快就要亡了。 他大秦帝国如此昌盛,当真那么容易就会亡了? 这绝不可能! 他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嬴政沉沉的目光望向地上跪着的自己一向宠爱的小儿子,脑子里转了一圈,面色更加凝重。 【“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就曾经写过“黄雀徒巢桂,青门遂种瓜。”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不过都是徒劳而已,还不如在城门口卖瓜,他以这样的句子来表达自己被贬时的苦闷。】 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 汉成帝刘骜刚册立刘欣为太子就听到了这样的噩耗,他有些缓不过神来。 先时此女只说西汉、东汉,他可从未想过所谓西汉是在自己这里灭亡的。 王莽,此子安敢?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初唐四杰? 有点文才便自视甚高,瞧不起她,现今做主的还不是她? 武则天虽有些可惜这些才子们一个个地都不服自己,可她绝不后悔。 女子又如何?若能坐稳这皇位,能让天下太平,女子如何不能坐这位置。 这些文人? 是忘了女娲造人之恩了? 一方面说着自己怀才不遇,一方面对着真正爱才又贤明的君主挑三拣四。 可笑! 然而这些文人可恨,她却也不能离了文人,只能多在科举之事上费些功夫了。 她就不信没有那脑子清醒识时务的文人。 【大家都知道经文景之治后,西汉在汉武帝时达到强盛,但是后来从汉元帝刘奭开始一个比一个不行,汉成帝刘骜在太子时还算不错,哄得自己父亲高高兴兴的,但是即位后沉迷酒色,为后来的王莽篡权埋下了祸患。】 【王莽灭汉称帝后就进行改革,因为搞得太先进还被怀疑是穿越者,他那时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反而做的事情基本是有利民生的,但是由于天灾,另外他的改革并不是很适合那个时候的国情,再加上他个人的一些原因,最终在绿林赤眉起义中被杀。】 【所以骆宾王说,不如像邵平一样去城门口卖瓜。】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沉着脸快速记录着。 女子这几句话说的内容极多,这下好了,他可以一一准备了。 刘奭、刘骜,看到这两个名字,他连巨幕夸自己这时达到强盛都高兴不起来了。 大汉,他绝不会任之灭亡。 不会再有东汉! 记完后,他看着“先进”、“穿越者”皱了皱眉,陷入沉思。 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 刘骜正想唤人抓王莽进宫,却听到女子这般评价自己,一时怒急攻心,竟是口不能言,身不能行,直直倒在了地上。 “陛下!快来人啊!” “陛下——” 【王维也曾在《老将行》中有“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之句,这里的先生正好是指的陶渊明,不过这首诗中的典故十分丰富,我们可以等之后说到王维的时候再仔细讲解。】 东晋。 颜延之算是服气了。 看来后世之人是真的十有八九都推崇元亮的诗文。 甚至是他的柳、他的菊、他的桃花都是如此地受欢迎。 如此也好。 他自然也希望看到自己的好友能够更好。 【陶渊明写这两句是为了左证前面“衰荣无定”的观点,下一句“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一年四季更替变化,人生也是如此。就像这样顺其自然就挺好的,他每首诗中都不忘自己的人生信条:顺其自然。】 【而后“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通晓事理的人都会明白,作者自然也明白,所以不会再怀疑自己的选择了,“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快给我一杯酒吧,我想早晚都与酒为伴啊!】 【这里他再一次地告诉自己不要再犹豫了,不要再怀疑了,但是我们都知道,越是强调什么就越是放不下什么,他越是在许多作品中都劝说自己归隐田园,就越是说明自己放不下自己一开始的“猛志逸四海”。】 陶渊明突然心悸了一下。 就仿佛自己的心被人掏了一个洞似的。 自己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心思都被人掏得干干净净的。 他确实放不下,可他又有什么办法? 他一介书生,生逢乱世,又无上阵杀敌之能,想略尽绵薄之力,却屡遭挫折,他一个人能做什么呢? “什么猛志逸四海?”陶渊明笑道,“年少戏语罢了。” “来,延年,再饮一杯。” 颜延之笑应:“来!” 【而这一首的最后像是一句劝酒话,劝自己的,来引出了一组饮酒诗。】 【说起劝酒,最厉害的那还得是李白,他曾经写过一首《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这首诗劝的虽然是别人,但是却跟陶渊明有很大的关系。】 陶渊明讶异,自己似乎不怎么爱劝酒吧? 为何这李白写劝酒诗倒跟自己有关了。 自己这饮者之名仿佛都快赶上隐者之名了,倒也有点意思。 女子拿了把纸扇起身,扇子一挥间,她身上的粉纱罗裙竟变成了一套素白襦裙,就连头上的钗环也瞬间变了样。 “这……这这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此女忽然变了穿着?” 他们好不容易已经习惯了女子能移动许多场景到巨幕之上,虽也很神奇,但瞧着就像是提前准备好的幻影,可这女子是一直未曾动过的,为何站在同一处地方晃了一下扇子就变了呢? 难道后世之人当真找到了修炼之法成仙了? 【“地白风色寒……吾于尔何有?”】 女子笑得灿烂。 等她把这首诗念完众人才反应过来,这诗还真有趣。 陶渊明也明白过来这首劝酒诗是如何借自己而劝的了。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写景起头,而后进入正题,“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咱们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可笑!你一副陶渊明的做派,却不喝陶渊明最爱的酒,真是空抚了那一张琴,白栽了那五株柳,枉费了头上戴的那葛巾,“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最后说我对于你算什么,“吾于尔何有?”】 【三月大胆补充一个言外之意:是不是不给面子?】 幕中女子噗地一声笑了出来。 众人有些不明白她在笑什么,但这首诗确实有意思。 如此这般劝人喝酒,那如何劝陶先生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怔愣,不曾想自己这样随口吟的诗句都被后人记录去了。 【谁要是 对我说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