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6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9(1 / 1)

归隐,但三月认为这里更多可能还是现实原因,当时的朝局太不稳定,而陶渊明没什么背景,又显然不是一个阿谀奉承之人,在那种世道想要有一番作为,很难。】 东晋。 陶渊明不置可否,幸亏他及时回头了。 不管是在何处做官,都是谄媚小人当道,要不然就是畏手畏脚混日子,像颜延之这般的已然少见了。 如此,还有何意义? 他就是不适合这世道,这世道就没适合他从仕之道。 便保持现如今这样子,与家人同居,与好友同饮,没什么不好。 【在去赴任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这几句跟他之前所说的“少无适俗韵”之句是差不多的含义,“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自己小的时候也不管其他什么事情,只倾心于琴和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那时候穿着粗布衣服很自在,虽然很穷但是心安。】 西晋景元年间。 嵇康二人走得乏了,便倚在一块大石旁借着微凉的石头继续消散身上的热意。 闻此言,嵇康笑道:“没想到此人还与吾有同好,只可惜此子年长变心性,若久居自然定能更加快活。” 山涛何曾不知嵇康所言乃正理,他们几人中谁又是真正想进入官场的呢? 若非形势所逼,他们在这山水之间,食药、饮酒、抚琴、清谈,起步快活。 可并非所有事情都能轻易如愿,至少性命还是重要的,只盼着晋公可以不与叔夜计较吧。 “叔夜所言极是,你我二人许久未见,再痛快地喝一场吧!” “善!”嵇康爽快应道。 【陶渊明有一把琴,没有琴弦也没有琴徽,但他喝了点酒开始抚琴,而且还抚出了一股子“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①”的气势。】 东晋。 “哈哈哈……” 外边看巨幕的村民们笑起来,“陶先生,快将你那琴取出来,弹与众人欣赏一二。” 颜延之附和,“说得是,让我们瞧瞧陶先生的高山流水。” 陶渊明招呼着众人往院中坐下,连忙取了琴就要伸手摆弄起来,虽然什么也听不到,可瞧他那双手舞动的样子,若说是高山流水还真没人能反驳。 恰逢此时巨幕中也开始传出古琴的乐声,陶渊明顺势和着那乐声动作,倒是有那么点意思了。 颜延之饮下一杯酒,与同样闭着眼的陶渊明共同畅游在这“高山流水之乐”中。 【他弹的到底是什么曲子我们自然不可能知道,但这种随性而为的事情在那个时代时有发生,这就是魏晋之风流。】 1099年,元符二年。 想象着无弦而奏的场景,苏轼记起自己曾在黄州时写过的一首《琴诗》。 是当时听了他人的曲子得出的一些想法。 琴有声放匣中不鸣,指有声于指上不闻。 可如今无琴无君指,他仿佛听到了陶渊明弹奏出来的乐声。 此乃魏晋之风度也! 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几人近日正忙着。 如今巨幕出现,他们才得空躲了些懒。 他前几年被贬夷陵时,曾经得了一琴,虽不是什么好琴可弹着也是心情舒畅。 可想琴不重要,心若安,无琴胜有琴。 【弹的是什么呢?弹的都是感情。】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拿出了自己多日未曾拂过的琴,轻轻一勾发出“铛”的一声。 如今他不敢再弹,只怕弹出来的也都是些哀思之乐。 等他达到这陶渊明的“不喜不忧”境界再弹琴吧。 【咱们言归正传,继续说那首诗,他这里说的“欣自得”、“常晏如”都说明他是很享受自己以前的生活的,而此去祸福难料,应该是忐忑的,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看陶渊明是不是忐忑。】 【“时来茍冥会,宛辔憩通衢。”机会来临没道理拒绝啊,那就暂时告别“我”深爱的田园吧,“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决定之后就赶紧让人收拾行李准备去打工了。】 【这几句听着挺正常的,有了机会那就抓住机会,且不能让机会跑掉,完全没问题。“通衢”指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咱们可以理解为 康庄大道,一个好的前途,多么地积极向上啊!】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韩信碰巧与萧何在一处看巨幕。 萧何脑子里还一直记挂着巨幕刚开始出现时女子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故而每次巨幕他都仔细听着,不曾有半分轻视。 可女子后来极少谈及此间事情,叫他还有些担心。 听到此处,他笑道:“先时若不是我将你找回来,你可就错过此等立大功的机会了。” 韩信心中一直感念萧何的知遇之恩,连连点头称是。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一向敬佩陶渊明和谢灵运。 即便不去思索其中意思,他已然很喜欢陶谢诗。 如今再一体会其中真意,只觉更妙。 只是自己不知何时才能有此等机会,能成不能成,总要一试。 【然而,陶渊明话音一转,“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船越走越远了,想回家。】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此行实在太远了,路途艰辛,想回家。】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外面的风景都看够了,想回家。】 【好家伙,这不就是我吗?周一出门刚上地铁呢,已经开始想家了。】 东晋 陶渊明突然被酒给呛了一下,一张脸憋得通红。 虽说自己话语中有那么点意思,但此番解释是不是过于怪异了? 为了缓解自己的尴尬,问一旁的颜延之道:“延年,周一何意?还有这地铁又是何意?” 颜延之本还在笑这三个想回家,听到他的问题,方才仔细琢磨,自是不解。 【他还说,“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看着自由自在的飞鸟和鱼,心里百般惭愧,我怎么能为了些世俗的东西而舍弃自己的家园,舍弃自己的自由呢?】 清,乾隆年间。 袁枚辞官后便购置了这座院子。 最近随园开始招收弟子,与弟子们吟诗作对,岂不快活? 他如今就如同那高鸟游鱼,得惹五柳先生羡慕了。 【最后他说:“……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还没开始上班,辞职信已经在心里写好了。】 【要不说古今怎么那么多人推崇陶渊明呢?搞半天大家都不想上班。嘿嘿,开个玩笑。】 744年,天宝三载。 此所以陶潜家贫之故也? 王维虽认为陶渊明寻求自己的道没错,但若家中的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