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6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63(1 / 1)

,汉文帝找他只谈鬼神,最后还因鬼神之说而觉自己比不上贾谊。写过的一首《贾生》①,心莫名地抽了抽。 李商隐叹息一声,贾谊如此有才,却被他如此忽视,此乃明君乎? 皇上看似仁德,但当真如此吗? 这样的话李商隐不可能说出去,只能自己在心中感叹一番罢了。 【这篇文章翻译一下放到类似主题的作文中都是一篇很优秀的作文。】 【海上吹来一阵咸咸的海风,鹤发白须的苏轼站在载酒堂的门口,浑浊的目光遥望天际,不知他有没有回望自己在杭州、在密州、在黄州、在惠州的那些岁月。】 【他在神州大地四处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也在四处都留下了自己的词句。】 【苏轼或许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又仿佛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 【好啦,一听我说这么文艺的话,就说明咱们这一期节目已经走近尾声。】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听着女子描述,轻轻笑了笑。 在巨幕出现之前他确实很少回忆起过去,在他看来人都应当朝前看,过好当下的每一日便好。 可随着幕中女子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又感觉人生每一刻都是有意义的。 那些或得意或失意的每一天造就了今日的自己,也造就了被后世记住的自己。 它们不应该被遗忘,因为那些日子都是属于自己的平等的值得追忆的过往。 恰巧这时窗外吹来一阵风,苏轼闭眼嗅了嗅,似乎确实是咸的。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也感谢大家的一键三连,请大家多多弹幕多多评论,有什么有趣的人物也可以推荐,只要在评论区保持和平就可以啦,么么哒。】 【对了,记得领取屏幕下方的上下五千年的优惠券哦,除了东坡肉自热饭,还有其他许多的文创作品,比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书签,陶渊明的南山系列手办,王安石的打工笔记本等等,大家感兴趣可以去官网看看,也可以去新城的线下门店。】 1042年,庆历二年。 “打工笔记本?”最后这几句话赵祯好像听懂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懂。 右下角的优惠券又弹了出来,跟上次弹出时一模一样,点了就收取了,可不点就一直在那处也起不了其他任何的作用。 王安石本人也什么都不明白。 不过他也没有心思去想那么多,他刚接到官家传他进宫的旨意,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但他知道,这对于自己来说应当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幕中女子对自己的评价还算好,再怎么官家也应当重视自己。 只是不知道那些自己未来的政敌会不会提前针对自己。 他想欧阳大人应当不会如此。 东晋。 陶渊明将那几个字念了好几遍也没懂。 什么叫南山系列手办? 其他的他都没心思看了。 可即便是这个跟自己有关的也没等他想明白。 因为巨幕中突然出现了不同的东西。 悠扬的乐声传来,似是古琴,只是音律与当世乐声有些不同。 巨幕中突然被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 晨光微熹,白雾渐渐散开。 农家小院外,种着五棵柳树,柳树另一侧几株菊花随风摇曳,花瓣都随着花枝低了头。 咯吱一声,院内走出一个男子,男子扛着锄头走到院前,锄了锄菊花旁的杂草,其旁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一怔,就见一滴墨滴到了巨幕之上,巨幕之上的画面就从墨点晕开的地方开始转换成了另一个场景。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一向喜爱书画的赵佶被这场景给惊呆了。 这是什么神技? 为何一滴墨汁下去画面就突然变了? 他一时间心扑通扑通地跳了起来,那样的神技他必须将之记录下来。 顾不得吩咐人,自己动手随意扯了宣纸提笔画稿。 巨幕中的画面仍在继续。 男子穿着新衣背着行囊出了院门,像是要出远门。 他走在小路上,一路欣赏着周遭的美景,叹息了一声,其旁书曰:“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又是一滴墨汁,画面又转。 男子依旧背着行囊,他脚步匆匆,以极快的速度赶路,若不是看到他嘴角噙着的笑容,恐以为他有何急事。 他只是走得很快,而在他的前方,正是先前他居住的小院,一旁书:“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男子正准备酿酒,院外突然来了访客,男子从头上摘下葛巾,用葛巾溧了酒又将葛巾随手戴回头上,出门迎客。 旁边依旧配有诗句,“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②” 而画面转到一个黄昏,男子醉醺醺地摇头晃脑从远处走来,推着院门进去,不多时整个世界都仿佛安静了下来。 月光照着这个小院,旁边依旧写着一句话,“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沉默许久,这是要说自己了? 自己的那些作品…… 他正勾唇,院外却突然传来吵嚷声,原来是旁边的邻居。 “陶先生,这巨幕下回是说您?” 没等陶渊明回来,另一人道:“肯定的,虽然那院子比陶先生这院子看起来好上不少,可那菊花、那柳树,那不就是陶先生您的家吗?” 再者,先时女子亦是提了陶先生的,说陶先生在后世很受欢迎呢。 陶渊明但笑不语,过了片刻才问:“喝酒?” 邻里哪有不应的? 众人都明白了一键三连是何意了,驾轻就熟地就点了。 有些人还想研究一下那优惠券,可是找了又找什么也没能找到,也只得放弃了。 1042年,庆历二年。 幕中女子离开,朝堂上原本还有些随意的气氛又变得严肃起来。 “众爱卿怎么看?”赵祯问道。 欧阳修看了一眼前方的晏殊,上前一步行礼。 是时候将他与老师的打算说出来了。 “官家,依臣所见,现今有三件事尤为重要。” “说说看。” “其一,契丹与西夏,此乃边境大患,若不想出应对之策,迟早酿成大祸。” 众人都频频点头,这事情众人不是不知,不过他们这些文官真就如那苏轼那般有心无力,便把这事情拖着,盼着总有人能解决,现在看来他们这些人都逃避,那还有谁能解决? “这事情并不好办,但……”欧阳修沉吟半晌道,“只是我大宋也总要有御敌之兵。” 此言一出,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谁不知道朝廷一直是重文轻武,这是太丨祖时便定下来的,至于是为了什么,众人心知肚明。 当年太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