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易老神自在的将棋盘上的棋子一颗颗的收起,淡淡道:左右不会出上品就是了。他看了一眼梁帝,眼中盛满笑意,反正陛下最后都会告诉臣的。
梁帝撇了下嘴,和苏易比耐心,自己似乎一次都没赢过,颇有些无趣的道:是上中品,魏侍中倒是很欣赏你。
苏易想到最近频繁下帖子,邀请自己去参加集会的魏侍中,倒是不意外他会给自己评定个最高品,在大梁,上上品代表圣贤不授,上中就是最高品了。
他想了想,突然问道:陛下可知,此次评定中,上品,中品,下品各有多少人?
梁帝看过几遍评定的奏疏,对评定结果了然于胸,随口道:此次大梁九州共有一百零八郡共计一千余士子参与评定。其中下三品七百余人,中三品二百余人,上三品五十八人。而同你一般的上上品,只有三人。
倒是比自己想象的要多一些,大梁选征官员三年一评,官员的位置也不多。提前做过功课的苏易知道,上品一般就留在建安了,成为核心官员,而中品和下品的士子多会被分派到地方上的州、郡去做地方官。
苏易又追问道:陛下可知这九品中,世家子和寒士各有多少人?
寒士?梁帝一愣,皱着眉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在他记忆力不错,竟知道个大概,上品没有寒士,中品中寒士一百余人,下品他睁大了眼睛,没有士族,全部是寒士。
梁帝心头一沉,上品无寒士,也就意味着朝堂核心官员完全由士族把控,那些贫寒出生的士子,再出色也只能在地方为小吏。
这就是阶级垄断,士族与非士族的差距就是如此大,犹如天堑,寒门子弟努力一辈子也只能给士族服务。
而这些年来,梁帝看的很清楚,没有竞争压力,士族越发的散漫,整日除了谈玄论道,就是钻研琴棋书画,香道插花等所谓的风雅之事。
以至于朝堂上能做事的官员越来越少,近一半的官职成了挂名的清职,大多不同庶务,国库还要支出大量的俸禄去养这些闲人。
想到这些,梁帝沉默了,他冷哼一声:世家,硕鼠也!
苏易感受着梁帝的情绪,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时机成熟,便轻声道:臣有一策,可解陛下忧虑。
梁帝眯起眼睛,道:说。
苏易道:陛下也知道,当今朝堂上,一半是虚职,闲职,其余的一半,也有大半的人只是挂个名,空领俸禄。无人可用,政事积压。这是坏事,但也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陛下如今所缺的,是人才,是完全掌握在陛下手中,一心为陛下,为大梁的贤才。可如今朝堂,都被世家子把控,所以陛下才觉得处处受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