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47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70(1 / 1)

褒扬或者贬低秦朝的。】 没错。 这也是众人信《史记》的原因,没有必要骗他们才是。 而且幕中女子说了这可是私史。 【而贾谊说的这句话,他也给出了论据。】 【他说:“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秦始皇满足于自身的功绩,而不管其他的人,错了也不改,一错到底。我个人认为这个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我们看得出来嬴政其实是一个很自大自负的人,这其实是很多帝王的通病,那些没有什么功绩的垃圾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建立千秋伟业的始皇陛下,但是过于自我确实是个毛病,也确实影响了他的判断。】 嬴政明白她想说的是什么,是想说让他能够更好地去体恤他人。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可以。 垃圾皇帝?众人一惊。 此女真是什么都敢说啊。 【而后半句说秦始皇错了不改,这里肯定不是知错不改,应该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我们从秦始皇的经历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其实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李斯的《谏逐客书》的事情,他就是知道自己做下的驱逐客卿的决定是错误的,一经提醒立马就改了。】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就是当初攻打楚国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当初秦始皇身边有两员大将,一个是老将王翦,另一个是年轻将领李信,王翦认为攻打楚国要六十万大军,李信则认为二十万就够了,咱们的始皇陛下很欣赏少年人的勇气,于是就用了李信,王翦看了直摇头就辞职隐居去了。结果李信大败,秦始皇知道后立马去给王翦道歉将人又请了出来,暂且不管李信和王翦这个事情的详细过程,从这儿看,秦始皇就不是一个知错不改的人。】 众人颔首。 陛下确实是会听从意见的,只要让他信。 只是普通的话难以叫他相信罢了。 说起来很多时候还真得靠着李斯。 唉,李斯真是胡涂啊! 【而秦始皇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可以用一意孤行来形容吧。他的巡游修仙搞基建严刑峻法,这是我们提到过很多次的了,而他的错也基本在于这些。】 不搞了。 嬴政想,现在挽回自己的名声比宣扬自己的功绩更有用。 虽然巨幕的出现给了大秦众人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但是他的功绩也传遍了这个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而胡亥呢,不仅接手了皇位,而且把秦始皇的那些错误的东西一并学了去,因循不改不说,反而更加严重。】 众人叹息。 没眼看。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说起来子婴好像犯下的错要小一些,弱小孤独又无助说的就是他吧,子婴在位的时间太短了,其实我们很难去评价他,但仅一点,他杀死了一手扶持自己上位的赵高,那就是好样的,哪怕赵高并不是真心的。】 思来想去,还是公子扶苏好啊。 若是扶苏即位,想必不会如此。 众人不得不认,陛下还是有点眼光的。 不不不,怎么就看上赵高那家伙呢? 【本来呢,他们三个咱们公认的除了二世是个昏君,其他两位是可以拯救的,但是“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只要有了忠臣辅佐,能够纠其错,护其身,那事情就不会变成后来那样子,为什么会“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呢?因为“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秦朝严苛的法律以及秦始皇暴虐的脾气导致很多人想说不敢说,怕意见一说自己就已经是死路一条,久而久之的,说真话的时候就少了,但是也还是有,像李斯、像淳于越。】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其实也明白,但凡坐到这位置上的,谁又不明白呢? 忠言逆耳。 可是谁又不喜欢听好话呢? 他又叹了一声。 广开言路,实在重要啊! 【到了二世的时候,一开始也有劝谏之声,可后来指鹿为马后,还有人敢说真话吗,没有了。】 【而在子婴时,这个时候说什么话都没用了,秦朝已经是死路一条。】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死路一条几个字像是一把刀,直接悬在了咸阳宫的上方。 让所有人的心都跟着大刀摇晃,直至斩落下来。 【不过这里的评价是为了批评秦朝的三位统治者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吧,写这些话的是贾谊,引用这些话的是司马迁,那贾谊因为对现状不满,然后提出意见被汉文帝贬了,司马迁因为对汉武帝的想法不满,提出意见下狱被汉武帝施腐刑了,他们想说的是什么呢?】 【陛下啊,睁开你的眼睛看看吧,秦朝就是帝王对臣子的意见过于苛责,所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再这样下去,就没人敢说真话了,秦朝的昨天就会变成我们汉朝的明天啊!】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刘彻撇撇嘴,他早就猜到会是如此。 他知道了,暴虐失心要不得。 【所以啊,一篇文学作品,尤其是这种私自书写的书籍,带着作者的思想实在是难以避免的,咱们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①”就行了。】 【他认为天下已经分裂很久了,春秋战国时期打仗,百姓们是很疲惫的,所以“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但是呢,显然秦始皇没有做到。】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所以他现在就是应该守威定功。 嬴政很清楚了,也早已经下定了这个决心。 【后来二世了,“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天下人都希望新的君主能有新的政策,胡亥要是能够纠正秦始皇的错误那天下还是会归附的,可是他不仅没改,反而变本加厉,“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所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后来说“是二世之过也。”说明在司马迁看来,秦朝的灭亡,最大的过错是胡亥,但他肯定没觉得汉武帝已经到了胡亥的地步,他是希望汉武帝能够早日清醒过来。】 说到这时,嬴政反而没那么怪胡亥了。 到底还是自己给了他这个机会。 以后不会了。 【在《秦始皇本纪》的最后,还有班固对于这一篇内容的评价,大家感兴趣可以下来看一看。】 【《秦始皇本纪》后就是《项羽本纪》,按照咱们这个速度,三天三夜说不完的,就是这么精彩的秦朝的历史咱们也只是浅浅地说了说,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细究,我们也通过这个了解了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的一些习惯、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