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非一个阉人的证据之一,反正在正史中是没有证据证明赵高就是一个太监的,这也难怪他有那么大的野心了。】 【胡亥这个人现在才二十来岁,他爹的那些英勇神武他是一点没学到,而那些荒唐事他倒是学到不少,有一回,他做梦梦见白虎咬死了他的马,他把白虎杀了,醒来还是很不高兴,于是又去找解梦的。】 又是找太卜? 自女子说不信太卜后,众人想起来也觉得似乎太卜之言总有不应之时。 而能应的都是些模棱两可的话。 这回又是要说什么呢? 【卜曰:“泾水为祟。”意思就是说是这个泾水里有作祟的,然后胡亥就想着你不是想要白马吗?那我给你,于是将四匹白马沉入了泾水,白马:我*你大爷!】 看到女子讽刺的表情,嬴政只觉头昏脑涨。 他多想回到过去,回到胡亥降生之时,他要亲自把不孝子给摔死! 【胡亥这个人真的是很离谱了,他可能有点像隋炀帝,但是我个人觉得他是比不上隋炀帝的,不过两个人一样离谱就是了,都不愿意听到坏消息,只想听一些盛世、太平这样的话,久而久之自然没人在他们面前说不好的话了。】 【但是事情严重之后,他们也不可能永远不知道,等秦国的民间起义已经十分严重了,六国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复辟了,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 杨广无言,胡亥跟他一样? 先时已经面如死水的人突然像是发疯一样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此女何言?” “朕与胡亥一样?” “哈哈哈……” 大殿中,可怕的回声响起,却没人能回答他什么。 【这时候他想起来问赵高,赵高其实也怕啊,胡亥可是自己教出来的,那些残暴的行为赵高都是看在眼里的,万一就遭反噬了呢。】 【于是赵高当即决定搞胡亥,改立子婴,这时候他为什么不自立为王呢?因为这个时候篓子已经捅大了,他意识到自己就算即位,也很快就会被刘邦那些人灭掉,所以他立子婴,为什么是立为秦王,而不是秦皇呢,因为他在给自己找后路。】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许多百姓完全不在意秦朝是不是会灭亡了,他们只想知道这赵高的结局是如何的。 他还能有后路,那就真的可笑了。 【我们后面看《高祖本纪》就知道,他杀了胡亥之后,给刘邦传信想要平分天下,能不能成这是后话,反正他有这个打算。】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刘邦冷笑,就他?配吗? 轮到谁,也轮不到他。 【胡亥开始怀疑赵高,赵高就发动了望夷宫之变,这其实已经是明晃晃的谋反了,然而这个时候胡亥还心存侥幸,“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他意思就是让位只做一个郡王,没有被允许,“‘愿为万户侯。’弗许。”而后他又说愿意做一个普通老百姓,自然还是被拒绝了。】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这样的结局,众人毫不意外。 赵高怎么可能让他茍活? 还想当郡王,简直是白日做梦。 【赵高这一次只是要他死,第一这是赵高给刘邦的诚意,第二个胡亥在,他想要成事那就很容易被拒绝,第三还是胡亥和他已经不是一条心了,说不好胡亥就会恼羞成怒而反扑,当然是杀了更让人省心。】 没人可怜胡亥。 他的可恨远远大于他的可怜。 【胡亥死了,赵高立子婴为秦王,而子婴和大多数的秦国人一样肯定是不满赵高的,于是设计杀了赵高,赵高千万谋算,从秦始皇算计到胡亥再到子婴,做了那么多,终成了一场空,但是没有人会为此惋惜,哪怕他曾经为嬴政做了那么多年的助手,我们只会觉得他死得太容易了。】 众人皆以为然。 不只是幕中女子说的,就是先时陛下处死赵高也是过于轻松了。 他这样的人,遭受什么样的酷刑都不为过。 【子婴的皇帝只当了一个多月,后来见大势已去,他就投降了刘邦,但是在投降刘邦之后,刘邦的手下建议杀了子婴,刘邦怎么说的呢?“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所以他留下了子婴的一条命,但是子婴并没有安然无恙地活下来。】 嬴政皱眉。 为何,难道是这刘邦出尔反尔吗? 若他是刘邦,能容得下子婴吗?恐怕也难。 【一个多月后,项羽入咸阳,大屠杀、烧宫室,子婴自然没有逃过这场浩劫。】 【仿佛上一秒我们还在看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威震四海。①”下一秒秦国就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就如同昙花一现匆匆落幕,然而这其中却包含了许多令如今的我们依旧为之动容的各种事件。】 众人心已经沉入谷底。 他们才是啊,他们与陛下一起看着这秦国建立,怎么这么快就告诉他们要亡了呢? 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哪怕他们知道陛下如今俨然已经变了,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可还是很难不对幕中女子所说的那段历史伤感。 【即便秦朝早早地灭了,我们也得承认那是一个伟大的不可或缺的朝代。】 【然而,秦朝结束了,但是《秦始皇本纪》还没有就此结束,我们来看看司马迁接下来说了些什么。】 【“此后五年,天下统一于汉。”这是整个秦朝的最后一句话。】 这一天还是来了。 其实也明白千秋万代有多难,可是嬴政是真的没有想到结束的那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这里面有他的责任,他是该好好反思。 过去的一切荣耀今日都像是被踩进了泥土。 但嬴政相信,上天既然给了他再来的机会,那他就一定能够成功。 【其后就是对于秦朝的 总结,这就是他的史书与其他的史书最大的不同,里面他自己的观点也占了挺大篇幅的,内容还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咱们今天就随便说点。】 【司马迁借用贾谊的话说:“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意思是说秦始皇、胡亥、子婴这三个自秦朝建立后的三个领导者胡涂,一生都没能真正觉悟,亡,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众大臣巴不得把头摇成拨浪鼓。 即便是如今的陛下,那也不是胡亥能比的,他们绝不同意将他二人相提并论。 哪怕胡亥是陛下之子。 【司马迁说这些其实已经是在警示后人了,毕竟这样的书,秦朝人看不到,只有以后的人看得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他是没有必要刻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