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44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43(1 / 1)

制度,后世的很多人都是不得不服的。 原来一直到女子那时都还在用吗? 看来还真是个好办法。 然而在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的诸侯国们却有些无奈,这郡县制只听着说,那到底是什么呢? 就不能让他们也学学? 【而秦始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分封就是把权力交给某个人,然后给这个人封地,让他到地方上去管理自己的一个诸侯小国,小国受爱国的约束给大国进贡,在大国有难时提供帮助,但是呢,这个小国它有着跟大国一样的行政管理班子,这不就是现成的谋反条件吗?】 众诸侯国的人陷入沉默。 虽然幕中女子说的是他们,但也确实说得对。 他们可以随时谋朝篡位,成立新的国家,不过这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若真是那么简单,周王室就延续不了那么久了。 一旦有了反义,其他诸侯国便会群起而攻之啊! 【咱们想想后世,藩镇割据严重的唐朝,唐朝为什么藩镇割据严重,就是因为节度使制度,节度使的权力太大,所以许多人想要拥兵自重,自立为王,而他们可是没有那么方便,他们为王了还要去重新设立一套规则,诸侯就不用啦,直接就开干。】 唐。 可是有什么用呢? 还不是因为这个灭亡了。 看来这什么分封制,什么节度使,一个都不能要。 还是得让天子一起管束着。 【而看起来与分封制并没有太大区别的郡县制,差别就很大了,为什么说看起来区别不大,因为都是上面管着下边,下边给上边支持,但是郡县制的郡守们那是皇帝亲自封的,跟封的诸侯不同的是,他可以随时撤换,今天你是郡守,明天就换成他,当然了,为了稳定也不会经常换,像宋朝时期的军队就是因为军队的将士轮换太勤导致的不稳定。】 【从整体上来说,郡县制肯定是会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国家稳定的,但是郡县制也不是完全没有弊端。】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随时撤换,谈何容易呢? 法子倒是个不错的法子,只是也太难实现了吧。 嬴驷也皱紧了眉头,思考了一下这办法实现的可能性。 思考出来的结果是根本不可能。 这多少年来都是分封制。 最麻烦的是,这都已经分出去了,还怎么收回来呢? 大家都是一代传一代,若是收回来,那岂不是逼下面的人反? 越是这么想着,众人就越觉得嬴政实在太厉害。 他硬生生地改变了一个制度,就不怕人反他,是了,他那么时候还怕什么反。 但是他一个人始终是做不了那么多的事情,那他是靠什么呢? 不是靠着手底下的人吗? 可他却取消了分封,难道他就不怕功臣寒了心。 是不是说,有可能秦国的灭亡与这制度也有关系呢? 【首先,以前权力都在诸侯的手中,他看自己的诸侯国,那都是亲儿子,并且自己死后还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这是伴随着世袭制而存在的一种制度,所以肯定会更加注重诸侯国的发展与稳定,从而使整个国家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之态,如果这些人不谋反的话。】 【而郡县制就成了帮别人管地方,所以这个时候许多官员就开始混日子,表面看得过去就行了,管他那么多呢,反正又不是自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 考核和监察制度? 即便知道这郡县制很难实现,但是各诸侯国的人还是想要知道怎么才能更好地实施这制度。 就算他们不能实现,但是他们可以教给他们的后代呀。 【到了汉朝初期,刘邦并没有沿用秦始皇的郡县制,他又把分封制给拉了回来,提出“郡国并行制”,他当然也不想这么做,这也为后来的削藩之事埋下了不小的祸端,但是他却又不得不这么做,不这么没办法拉拢人心,不这么做,没办法维护当时的统治。】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刘邦眼神黯了黯。 谁说不是呢? 他也不想分封,谁想把权力分出去呢? 可是不给好处,谁愿意替他卖命? 【所以,秦始皇真的是一个很有魄力的,想干敢干的人,放到几千年的时光长河之中,那是无数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听着这样的话,谋反火苗拳拳燃烧着的其余诸侯国人:“……” 他们怎么觉得那么不带劲呢? 还有必要谋反吗? 似乎……似乎他们真的比不上那个人啊。 【另外就是官制,秦朝的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这个制度是夏朝时候就开始有了,一直差不多持续到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出现,其实这种变化是国家行政制度优化的一个产物,三公九卿看起来就是会相对粗糙一点,而三公九卿历来也不是那么确定的,就是时常会有改变,一般用得比较多的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工还是不错的,一个管行政,一个管军事,一个管监察。】 【这样的制度一直到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才差不多完全废除,可见其重要地位和实用程度。】 废除? 众人不懂,这么好的一个制度,那明朝为什么要废除呢? 如今的人不懂,只有明朝之后的人才明白。 皇帝自然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权力,掌握更多的权力。 【除了这些,秦始皇还做了很多事情,我们都很熟悉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还有修建长城、驰道和直道,实施“迁虏”,这些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然而这些在促进秦朝发展的同时也 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一系列的政策就这样被摆了出来。 秦国众人都眼睛发亮的看着。 这其中大部分都让他们受益匪浅。 秦国是真的强大起来了。 【首先,文字的统一是秦始皇的一个创举,你想想,若是文字没有统一,你在国内旅游还得找翻译,那可真是很不方便的,在秦朝时期由李斯等人改良推行的文字叫做“小篆”,在此之前呢,文字经历过甲骨文、金文,一起被称之为大篆。】 说到这个倒是苦了不少的人,都一把年纪了,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还要重新学习一门文字。 不过好在秦国发布的小篆与他们原本的文字差别也不算太大,连蒙带猜也看得明白。 尤其是秦国人,因为这个小篆与他们从前的文字差别极小,几乎可以忽略,在这个时候他们更加地庆幸自己是一个秦国人了。 【从名称来看,甲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