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自食其果!】 闻言,秦朝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毕竟陛下都已经罚了胡亥了,若是再说都是他的错,那陛下的脸面就彻底要被踩在地上了。 以往众人是很怕陛下的,但是大多数人却也知道陛下愤怒的界限在何处。 可是如今不同了。 如今陛下看着似乎不会时常愤怒了。 然而这种山雨欲来的感觉更是让人觉得可怕。 【而后来子婴即位,明明有了第三世,为什么我们一般还是承认秦是二世而亡呢?首先子婴是个傀儡皇帝,他是由赵高扶持上位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窃取秦朝的果实, 上位后赵高就剥夺了他的帝位,所以他只是一个秦王,其次他在位时间太短,没多久就投降了,并没有在秦朝做什么大事。】 又是赵高。 嬴政恨啊! 极少有人能在被他处置后还叫他那么恨的。 【但是说起大事呢,也有一件,那就是刺杀赵高,这么说起来他比胡亥还是要强上那么一点的,不过比胡亥混账的人也不多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刚刚我们提到秦始皇要为胡亥的教育负责,那么我们能说胡亥有今天那就是秦始皇的责任吗?当然不行,为什么呢?因为秦始皇他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怎么单单胡亥搞出这么多事呢?】 那是当然。 虽说许多人常说子不教父之过,可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若什么事都找父亲,那谁还愿意生子啊? 只是众人还在想,怎么这秦始皇就不好好教教孩子呢? 【而且若是要追述的话,秦始皇的教育不对的原因可能是他自己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有问题,他从小在赵国长大,若说没有受过教育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母亲赵姬是贵族女,肯定会教他一些东西,而且他的父亲是皇子也让他有 贵族意识,但是相对于这些父母师长教育,或许秦始皇更多的教育来自于实践生活之中。】 【说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秦始皇和胡亥就好比温室内外的两朵花,而秦始皇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他会觉得自己的血统很厉害,自己的儿子怎么也不会太差,事实证明他有这样的自信也不是没有依据,就他前面的那些个秦王,秦孝公开始,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还有死去的秦武王,他的爸爸秦庄襄王,一代有一代的强。】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说这个就真是戳中了许多帝王的伤心事了。 真是各家有各家的不孝子,难说得很。 屈原想了想自家的楚王和太子,也陷入了沉默。 【再加上嬴政很忙,他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工作狂,用生命在搞事业,要不然也不至于那么早死,就更没有时间精力去放在孩子的身上了,其实他的错误跟现在很多家长的想法是一样的,以前条件那么差老子照样长大了如今赚钱养家,现在条件那么好,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又遇上了一大难题。 难道不对吗? 他在赵国那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在这宫里怎么也比自己好了。 可为何…… 他不懂啊! 这是什么错误啊? 【影响人成长的因素有很多,除却难以改变的遗传因素,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主观能动性也是需要培养的,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思想歪了,那就一切都免谈了。】 嬴政其实还是不大懂。 既然说是孩子自己的事,那怎么还要培养? 最主要的是这个主观能动性他不懂。 而教育和环境,这宫中还不够好吗? 难道就是需要那种受尽折辱的环境? 还是说是幕中女子一再提及的下基层? 【这个子婴倒是不错,身份不太确定,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确定,但是早在胡亥即位时,他就有上谏不能杀蒙恬蒙毅,后来即位后不满赵高的控制而抵抗,只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在当时的情况来看,他虽然脑子还比较清醒,但注定是要失败的。】 【秦始皇一死,接着李斯、蒙恬、蒙毅这些秦国的大臣接连被害,他的身边根本无可用之人,不说外面的那些起义军,就是赵高的这一关他都过不了。】 秦国人都有些惶恐起来。 这些大臣们都被害了,谁还能逃得过去啊? 难怪秦二世而亡了。 想必就算是侥幸胜了赵高,那时候的秦国也难以与起义军抵抗了吧。 【秦始皇在时,秦国有多么辉煌,秦始皇死后 ,秦国就有多么悲惨,这就是一个很让人意难平的朝代,明明可以看到一个盛世,但是就像是昙花一现,像过眼烟云,美好消逝得太快了,算了,咱们还是来看看这位传奇帝王是怎么实现那些伟业的吧。】 嬴政已经很久没有过心中绞痛的感觉了。 他操劳一生,就落了个这么悲惨的下场。 一时间,他看着面前的扶苏也开始怀疑了。 扶苏虽然不似幕中女子说的胡亥那般混账,可是他真有那个能力吗?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赵楚的儿子,赵楚是秦昭襄王嬴稷的孙子,嬴稷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秦武王嬴荡的弟弟,而嬴驷的父亲就是商鞅变法时的秦孝公,这几个著名的帝王中除了秦武王有点离谱外,其他的都是很厉害的存在,我们大概都讲过的,在讲屈原的时候秦国就是嬴驷做主,那时的嬴稷还小,他的母亲芈八子也是个比较厉害的人物,而那个时候有张仪等一些良臣在,秦国的发展势头就已经很好了。】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听到这样高的评价,秦国众人很难不高兴。 这么多优秀的帝王,大秦不发展起来都很难啊! 嬴驷对自己提前统一的计划更是有了信心。 他相信自己统一了六国不仅不会二世而亡,还能让自己的儿子们把秦发展壮大,到那嬴政时,大秦已经是个十分富强的大国,那样的话,那小子就该好好教孩子了吧! 【不过说到这儿,还得说一点,那就是秦国不仅这些个君主强,就连这些大臣也都是很强的,虽然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有很多的人才,但是要说最多的,那还得是秦国,尤其是商鞅变法之后,这是为什么呢?明明商鞅变法后,秦国走的就是严刑峻法的日子,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去追随秦国呢?】 这也是许多其他诸侯国奇怪的一点。 他们这些国家也不差,怎么秦国留住了那么多的人才呢? 尤其是他们如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之后对此就更加疑惑了。 【这第一个原因跟三国时期曹魏集团的人才最多是一个道理,因为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