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4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19(1 / 1)

没错,杜牧的《清明》就是在这儿写的。】 【在古代,清明节不像我们现在就是个祭拜祖先的日子,那个时候他们有很多的活动,什么踏青郊游、蹴鞠、斗鸡等等,当然了其中也包括扫墓,但并不会让人觉得就是个悲伤的节日,所以这首诗,整体其实还是带着比较轻松的氛围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首两句看起来并不轻松,主要是“欲断魂”三个字,而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从古至今都不变的,那是节气的问题,雨可能不大也不小,不是倾盆大雨,却还是能让行人狼狈的样子,或许此中行人就有他一个。】 看到这首诗,许多人想起了苏轼。 苏轼的《定风波》也是突然遇雨。 不过不同的是,苏轼自己是有种雨中天地不顾的感觉,可杜牧这……哪里轻松了? 或许在后两句? 【这时候他最想要的就是找个能躲雨的地方,饮上美酒一壶,“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整首诗看着简单,也确实是个简单的乡村躲雨的场景,但是这其中收放自如的诗境,令人回味无穷,咱们只有代入到那个场景中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不大不小的雨,打破了愉快郊游的众人的节奏,众人可能有焦急、有烦恼、有担心,各种复杂的情绪,总之差不多让先时的愉快一扫而光。】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这些年,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 儋州的雨是说来就来的,而且雨水十分充沛。 有时他也会因此而烦忧。 但是很多时候这风雨难以预料,与其去烦忧,不如坦然地与之共处,有时还能有着不同的感受。 【想要找地方避雨却遍寻不得,就在这时,突然看到一个戴着斗笠的牧童,便问起哪里有酒家啊,这样的雨天就适合喝点酒去去寒气,其实古代清明节前几天就是寒食节,众人要吃冷食。】 【这时候,哪怕喝点冷酒,想来也是很畅快的,就像是冬天里的冰棍。】 【牧童果然是知道的,远远一指便为雨中迷茫的众人指明了方向,这里竟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又有希望了,先时的那种愉快又重新回来了。】 幕中女子在讲解诗句的时候有一个特点。 说到悲愤时,她的语句会随之沉重,说到愉快时,她的语气也能轻快起来。 就这首诗,她从一开始讲到最后那语气就变了好几个调子。 所以众人很快就明白了她所说的这首诗的收放自如,也难为她如此卖力的表演了。 【不知道我这样的解释大家能不能与我共情,反正我个人是挺喜欢这首诗的,而且我觉得杜牧后期的诗都比较有特点,比他前期的诗更成熟,这种成熟主要体现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丰富性上。】 【不管是他怀才不遇的诗,还是追悔往昔的诗,亦或是他欣赏风景的诗,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一个成长后的心态成熟的杜牧,他已经能够平淡地看待眼前的世界,遇到挫折也能够想办法重拾希望,而不是像前期那样总是诉苦。】 【当然了,诉苦并没有错,只不过我更加欣赏后面的杜牧罢了。】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扫了一眼跟在自己身边的几个姑娘。 她想,幕中女子说得对,都是会成熟的,不管是她或是赵明诚,亦或是这些姑娘们。 他们的成熟大多数是来自于生活的磋磨。 人的一生,本就不可能没有挫折,如今她帮着这几位姑娘,也不可能让她们完全避免挫折,可是只要能减少她们的一些苦痛,然后再让她们去帮助更多的人,那她也就知足了。 而她们终将遇到的挫折便会使得她们更加成熟。 【后来的十年时间,杜牧辗转各地做官,又回到京中,因为京官工资低,请求外放,后来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杜牧升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回到长安他修整樊川别墅,在别墅中以文会友,这时候他已经是快到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了,他也不再去强求,该做什么做什么,知道无能为力的事也不会再去做,哪怕看着唐朝走向衰败。】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心情有些复杂。 明明他的情况与这杜牧相差甚远。 但是也不知为什么,这一刻他仿佛穿越时空明白了杜牧。 一个国家走向衰亡,痛苦的不是只有帝王大臣,还有这些或许他从来都没有关注到的人物。 他既然坐到这个位置上,确实该行这个位置该做的事情。 不能等到无法挽回再后悔,杜牧人到中年方能悔悟,他如何又不行? 至于能不能做到,那至少是要试了才知道。 【并不是他不想做,而是他清楚了自己无能为力,于是他选择做好自己,公元852年,大中六年,杜牧病逝,时年五十岁。】 什么? 李商隐和温庭筠同时惊呼。 杜牧竟在今年就要逝世了。 不仅是他们,所有此时空的人都惊了。 怎会如此突然? 许多与杜牧相识的人还想着上前攀交一番,这实在令人心痛。 只听闻杜牧病重,没想到竟是重到如此程度了。 【他死前烧文,大概是想让自己陪着这唐朝消逝,失去了那些手稿十分可惜,还好他的外甥会抄他的诗文,所以流传下来了一些,让我们也了解到一个鲜活的杜牧。】 【杜牧这一生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政治建树,但是他活了属于自己的一生,见过许多人,走过许多路,留下了如此多的属于他又属于我们的优秀作品,他的一生是精彩的。】 杜牧有些恍然。 他就要离世了。 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自己不早就想好了吗? 死前若是能听幕中女子说一说自己也就知足了,如今听到了,知道了还有人懂自己。 这不就足够了吗? 【接下来呢,我们来看一下预告,下一期视频解说的这个人他比较特别,之所以说他特别呢,是因为他的著名的作品只有两三篇,但是呢咱们从小就会接触到他的作品,据统计,在他的作品中给我们贡献的成语一共有两百多个。】 这样的评价众人还是第一次听到。 听起来似乎很厉害的样子。 不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下一期视频我要讲的就是写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史记》的司马迁。】 【谈及历史,总是绕不开司马迁的,从咱们这个专题的视频就能看得出来,司马迁贯穿始终。】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也是一惊。 这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