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愣愣地听着幕中女子的话,何意啊? 先时她似乎说过,女子早早的成婚有些不大好。 甚至拿宋代皇室举了例子。 可是正是因为人的寿命本就不长,他们才需要早点成婚早点传宗接代啊。 总听幕中女子说六七十岁在古代算是高寿,那后世到底是能活到多少岁? 居然骂杜牧禽兽,有些想着早早成婚的人们在听说年纪太小孩子容易养不好之后本就有些退缩,如今是更加犹豫了。 【不过呢,杜牧也没有那么禽兽,他只是和孩子的母亲约定好十年之后来娶她,但这操作也挺迷的哈,因为这个时候杜牧都三十多了,再过十年,都四十多了,真是辣眼睛。】 女子说着还一脸嫌弃的样子。 让众人更加疑惑,那有什么呢?不是很正常的吗? 只要双方乐意,这年龄又有什么问题? 瞧着这杜牧还是和父母商量的,那有着父母之命,等到了年纪请个媒婆,一切都合规矩,怎么就辣眼睛了? 辣眼睛又是何意? 左右是不太好的意思吧。 【可能在古代这也不过就是文人的风流韵事罢了,“一树梨花压海棠”,对这种情形,男人们也只是说笑几句也就过去了,但是那个时候的女子付出了可能就是一生,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能被官老爷看上,或许她的家人,甚至是她自己都会觉得那就是她的福分。】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扶月气急了。 这些人怎么会这么想,都能当那小姑娘的爹了! 真不是个好东西。 看到这里,她就忍不住地想起了那要把自己卖给老头的爹娘。 在他们的眼里,姑娘就是可以随便任人糟蹋的。 不喜欢姑娘,谁让他们生的啊,经过她们的同意了吗? 这个杜牧,也讨厌! 【杜牧辗转各地,还是会偶尔想起这个姑娘,公元850年,大中四年,此时十年之期已过,杜牧又到湖州,却发现那个姑娘已经是几个孩子的妈了,还好姑娘没有说傻傻地等着杜牧啊。】 原来这事情没有成。 每个人看到这结局都有不同的想法。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杜牧都快要忘记这事情了,于他而言不过年轻时候的胡涂账罢了。 说起来还真是有些混账。 那小姑娘年纪还那么小。 幸好是没有等着自己。 【见状杜牧自然失落,而后写下《怅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怅惘之情,他这事情虽然办得不怎么样,但是诗写得还是不错的。】 如此一说,众人便想起了之前幕中女子提到过的文才不等于人品的话。 她这话,强调的是这个吧? 许多人最近都不敢做亏心事了。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突然出现巨幕这么个东西,仿佛是无所不知,偏偏她还无所不谈,真是叫人又期待,又紧张。 只是女子来过这么多次,每次还都是以夸赞为主的。 若是她之后专门说贪官污吏那可真就是要吓死人了。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只怪自己寻找春色去得晚了,又怎么能怨花开得早了呢?这两句很明显在指姑娘早嫁的事情,“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他觉得自己去看的时候,看到的是狂风暴雨之后的一地残红,但是残红过后,绿叶之间是果实满枝。】 嗯…… 许多文人看着,这诗算是好诗,但是写的什么东西? 不过是些俗气的东西罢了。 他们很快自己总结出来,这些个风流文人,写得东西大多轻佻孟浪又俗气,不雅,再好也不算好。 【虽然,这首诗的立意并不怎么高,但是不得不说杜牧真的描写得很形象,尤其是后面的两句,真的是个人才,简直耐人寻味,不愧是“杜郎俊赏”,实在风流。】 听到这儿杜牧也有些觉得自己不妥了。 年轻时候哪里管得了那么多,还不是怎么痛快怎么来。 如今想来,倒是花了不少的时间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好在幕中女子下句话终于转移了话题。 【不过杜牧风流归风流,事业还是要搞的。】 【公元833年,大和七年,他奉沈传师的命,去拜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儒,杜牧的命运也在此慢慢地发生着改变。】 【在那途中,他还路过了镇江,在镇江遇到了已经年老色衰的杜秋,也就是杜秋娘,在正史中的名字是杜仲阳,说名字大家可能想不起来,但我们只要说她唱过的一首诗,大家一定就知道了,《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要珍惜少年时光,咱们解释出来好像是没什么,但是这句子还是不错的,这首诗有人说就是杜秋娘作的,不过已经不可考了,后面两句我们更加熟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目的就是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 然而很多以前的人肯定是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也不曾听说过《金缕衣》。 这时候乍一见到这诗,倒是都觉得这诗不错。 竟还是个女子做的。 古往今来,多少珍惜时光的作品。 但又有多少能写好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便是个极爱花的人,但他喜欢任由花自己生长,倒是少有折花之时。 这时一听这样的句子,也觉有理。 可又觉有些怪。 不由得又往深了想。 【这个杜秋娘的一生也算是个传奇了,她是唐末时期的歌伎,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很有名了,当时时任镇海节度使的李锜花重金把她买到府中,据说她就是唱了《金缕衣》,于是被李锜纳为侍妾,成为官家老爷的侍妾,在当时那个年代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算不得好,因为大家都知道一句话,“一入侯门深似海”,但是也算不得坏,因为一个歌伎的命运能有多好呢?】 这样的事,在他们这个年代是很正常的,又不是什么正妻,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不过是个侍妾罢了。 侍妾,放在哪个年代进了高门大户那也就是个奴婢,有什么好传奇的? 许多人看不上歌伎,对此嗤之以鼻,可没想到的是这并非女子说的传奇。 【然而杜秋娘的命运并没有在一个小小的节度府结束,后来李锜谋反被诛,杜秋娘就作为罪臣家眷被充入宫中为奴,谁知道因为能歌善舞,却被当时的唐宪宗给看上了,这谁来了不说一句好命,所以这有一门技术还是很重要的,关键时候不仅能保命,还能翻身农奴把歌唱。】 众人都惊了。 这样的故事他们只在话本子里见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