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8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88(1 / 1)

色,就好像你看久了红色之后闭眼会看见绿色一样,光的作用对这个也有一定的影响吧,大家去观察肯定能看到这种场景的,太专业的地理知识我就不是很懂了。】 她不懂,许多百姓自然也不懂。 但是他们不懂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见过,都纷纷地开始讲述他们曾经看到过的此类景观,而后又慢慢地演变为了开始探讨彩色的晚霞和各种颜色的海面,一时间热闹不已。 然而幕中女子没办法听到他们的话,也无法评论他们谁说的场景更为常见,只是接着往下说。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最后这两句才是王维的重点,这两句是典故,前面一句出自《后汉书·孟尝传》,指的是东汉时期有个地方叫合浦郡,他们这个地方盛产珍珠,于是农民们就靠着采珍珠为生,但是因为这个利润很高就被贪官污吏给瞧上了,不停地压榨百姓,让百姓不得不加大产量,慢慢地,珍珠就是蚌大概就移居了吧,这儿的珍珠越来越少,百姓不说赚钱,连饭都吃不上。】 百姓们瞬时转移了注意力。 这个世道可真是令人气愤,不管身处何处,总会有那贪官污吏。 若是这世间没有贪官污吏,不知道战争能少多少呢! 然而同百姓的愤愤不平不同,许多皇宫贵族很快把关注点放到了合浦这个地方。 盛产珍珠? 这种地方岂能让贪官污吏随意把持了,自然是要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更好了。 【直到有个叫孟尝的人来到这地方做官,孟尝,不是孟尝君,他很快搞清楚原因,就带领着百姓们合理开采,大约是因为这个地方本就适合那种生物的生长,所以没多久珍珠的产量就上来了,孟尝也为此受到了许多百姓的爱戴,但同时他也动了别人的蛋糕。】 动了别人的蛋糕? 许多人听得云里雾里,听这巨幕实在是耗脑子。 总是大致能听明白,却完全不能细究,细究之下就容易跟不上对方了。 许多人整理了巨幕语录,在巨幕中专门记录幕中女子所说的话,简称幕录,都是幕中女子说的比较有道理的话,而最后就附上了幕中女子所说的大家听不懂的话。 【就像当初那些主持变法的变法家们,于是孟尝只能悄悄离开,谁知百姓们感谢他,竟有许多人跟随他到乡下去居住。】 果然,动了别人的蛋糕就是动了别人的利益。 而利益为何要被称为蛋糕呢? 真是叫人奇怪。 众人都好奇着,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倒是没有多少人去关注这个叫孟尝的官员了。 主要是幕中女子提到过的好官太多了,而且还都是鼎鼎有名的。 【而后一句的“使臣星”也是出自《后汉书》,是说当初和帝即位,派遣使臣,相当于微服私访吧,后来到了一个叫李合的人的身边,这个李合就问他们二人知不知道皇帝派遣了使臣出来,两人很惊讶,问他怎么知道,他原来是长于《河》、《洛》风星,于是夜观天象而得,后来就被升官后使臣提拔了。】 这个河洛幕中女子也讲过,就是不讲,许多人也知道,就是河洛图书,传闻得之可得天下的上古神物。 看来这个李合是个人才,而这使臣也是慧眼如炬的。 【这里的意思是说,明珠重新回到了合浦,应该是追随使臣星而来,说得通俗一点,那就是说你要做一个像孟尝和提拔李合的使臣这样的人,也就是能为民做主,造福百姓之人,王维自然也希望自己同样是这样的人。】 【这首诗,既有夸张而又充满气势的想象,又有优美的景物描写,还有十分契合邢济身份的典故的化用,可以说是一首很不错的诗了。】 【但是王维有美好的政治理想是一回事,他所争取到的又是一回事,我们并不知道他这段时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反正他回到长安之后就辞了官,隐居终南山。】 这话引起不少人的感慨。 谁不是呢? 他们有多少人不是心怀希望进入朝堂最后又草草收场呢? 别说是他们了,就是幕中女子也讲了不少这样的人啊。 不过像王维这样辞官显然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在地方上心中沮丧而辞官,很少是东山再起时辞官的啊。 而且这里他去岭南谁知没说就是被害着去的,万一就是皇帝委以重任呢? 【我们看看能不能从他隐居终南山的这些诗句中找到一些他思想变化的蛛丝马迹吧。】 【首先是《终南山》,这个时候他就是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我们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态去看他的这几首诗,可能会更加清晰一些。】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太乙是指的终南山,它既是终南山主峰的名称,又是终南山的别称,这里的意思是说终南山挨着都城长安,这也是王维可以半官半隐的一个原因,因为上班的地方和隐居的地方挨得很近啊!而后一句是说终南山的山峰延绵不断直达海域,这就有点不合现实了,终南山在陕西,陕西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内陆省,还真就碰不到海,所以这里应该是夸张,意思终南山很大,好像越过终南山就能够看到海了一般。】 听到这里孩子们解开了心中的又一疑惑。 先时他们为什么会陷入陌生化中无法自拔,就是因为他们在压制自己使用陌生化语言的时候陷入了一个困境。 通常夸张就是一个陌生化的用语,若是他们要克制陌生化,那必然是要克制夸张的。 然而夸张不是他们常用的吗? 后来众人用着用着就放飞自我了。 但是这儿王维用的夸张应该是先有的结论,他是先认为终南山很大,进而给了一个合理的夸张来形容这个大。 若是随意地进行陌生化,没人能看得懂,其意义就大减了。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走出终南山,回头望去,山间白云笼罩,青色的烟雾似有若无,怎么看都是一幅神仙之景。“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中间的两座山峰将星宿分开,其各处的风景都有所不同,这里的分野是一个天文学名词,就是古人认为天和地是一体的,地可以划分天上的星宿,这里体现的依旧是终南山的大。】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在这么大的地方,想要找个有人的地方投宿,只能隔着清溪问樵夫了。这句话出现在这里好像有点突兀,但是大家想想我们曾经讲过的宋徽宗赵佶出过的一个绘画题目“深山藏古寺”应该就能明白了。】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近来在朝堂上的威信大大降低,他自己都已经许久没有练字画画了。 虽然偶尔还是想提笔,可是总就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