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60(1 / 1)

对。 等他们反应过来时,官家已然答应了。 “好,那此事就交与爱卿去办,只这其中还有一问,若告首状难投,该如何是好?” 赵祯问的这问题也是众人最担心的问题。 若是告首状那么轻易地就递上来了,那早就有人告状了。 莫说是这告首状,就是宫外那登闻鼓都已经许久未曾响过了。 思及此,赵祯蹙了蹙眉,他可不认为京城就真这般太平,没人告,那定是认为告无用,这是在质疑他。 这问题王安石也是想过的,他说道:“回陛下,朝廷自制告首状,天下人人手一份,上交时其上当有朝廷印章,虽是繁琐些,却也免了许多麻烦。” 而且如此一来,还能查百姓身份,便于人口管理。 还是那句话,虽然繁琐,但却利大于弊。 众人觉得王安石定是私底下与那幕中女子有过什么接触,否则他如何能想到这法子,大家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眼看着除了他这法子,已然没有了更好的办法,众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官家应下。 “那接下来说说军中之事。” 赵祯发令,众人只能听从。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屈原看完王安石的视频,学到了不少。 或许他也该像王安石一样,离开一段时间。 他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时候的他对楚国,比之北宋时期王安石对北宋更为重要,他不走,大王见他不顺眼,若是他走了,王上自然就知道他的重要了。 这般想着,他也这般做了,当即写了一封家书回家,而后禀明熊槐自己夜夜梦见家中怪事,请求回家一段时日。 果然不出他所料,大王是想他交出手中权力的,很轻易地便应下了此事。 屈原不带任何不悦的情绪离开了郢都,身后自然跟了许多身手不凡的高手,这些人美其名曰是来保护他的,但他清楚,他们都是来监视他的。 不过屈原并非不在,逃,非他本意。 楚国是他的家,他逃又能逃到哪儿去呢? 若不是走到了今日这一步,屈原不可能离开郢都。 即便是打算离开了,他也并没有完全放心,给大王留下了千字方才离开。 他告诉熊槐,莫听他人挑拨,联盟之事不可破,破则给秦国机会,而秦国也不可合作,若是合作那秦必称首,楚国危矣。 屈原也不知道自己那字字真切的信大王会不会听。 他也是在赌,因为他知道,若自己再不有所行动,非但功业不成,就是他自己的命恐怕也难保。 如今,若是出了点问题,他还能及时回去郢都,最主要的是届时大王会更信任他,楚国也能有更好的前途。 当然,若是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的话。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幕中女子肯定了未来的天下是曹家的,近来前方频频传来捷报。 而且又有许多百姓和文人来投奔邺城,天下大势已然定了。 新城。 自从何三月开始做视频之后她就开始沉迷其中,什么也不想做,只想了解各种各样的历史。 惊人的、离谱的、令人感动的,看得多了,她感觉自己仿佛从几千年后走来的。 见她又要发新视频,连伍年都吃惊了。 “这么勤快,歇两天再发吧。” “不行,粉丝吹得紧呢。” 说完她就将新一期的王维的视频发了上去。 伍年叹息,能怎么办呢?他也只能更加努力地做文创了,争取每一期都能有个抽奖。 不能再鸽了。 ①事实上这些案子的处理肯定不可能这么简单,大家看看乐子就行,别太较真。 第174章 王维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近来,长安发生了许多大事。 天空出现巨幕发出一系列的预言,打乱了原本看似平静的长安城。 许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没这段时间见到过的事情多,能见皇帝发罪己诏,那得当真是只有在史书里看到过的。 幕中女子讲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一下子大唐所有的人都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许多人唯一的遗憾就是这几人如今不在长安。 先时听闻下次是讲王维,可把众人给激动坏了。 王大人那可是长安有名的人物,许多自认有头有脸的人等到预告一结束立马往辋川别业送拜帖,他们想最好是能去那辋川别业看看,幕中女子可说了,那是有名的园林景观,若是再能得王大人青眼,人入其诗,可名垂青史也。 然而,拜访者无论官职地位,拜帖根本没能进辋川别业的大门。 王维病了,据说病得很严重,在上次幕中女子出现后就病了。 即便如此,还是许多人猜测是装的,然而他们却也没有证据,也不敢去多加打扰,只能叫人日夜守着不叫旁人比自己得了先机。 原来,早在王维收到那小琵琶他就在心中猜想,他觉得此事一出福祸难料,于是便闭门谢客,这倒是歪打正着,否则此时他怕是都招呼不过来。 这时,幕中女子活泼的声音传来,王维下意识微微抬头。 【hello,大家好,这里是热爱古代文化的三月,我们又见面了!】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诗佛王维。】 幕中女子一如往常,穿着一身鲜艳的服饰坐于桌前,一本正经地讲了起来。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是山西人,出自河东王氏,一看这样的名称就该知道,王维这个人出身不凡,他跟我们之前说过的李杜白居易的出身都不同,这河东王氏是真正的名门望族。】 许多王家的人去给王维递拜帖也都被他给推了回来。 本来他们还有些心中不喜,可在外还是乐得到处宣扬王维就是王家的人。 而这时,幕中女子居然提到了他们王家,以往她可没有说那些文人的家族,可见他们王家的声望有多高了。 故而但凡是和王家沾亲带故的这时候都挺直了腰板等待着幕中女子诉说他们家族的功绩,他们家族那可是能追溯到周灵王太子姬晋的①。 但也有那成熟的长辈心中隐隐不安,一个家族做强做大,中间不可能不遇上点什么麻烦,所以能存活到现在,没有一个大家族能有多干净,偏这幕中女子一见便是个直言不讳的,当真叫人难安。 【在隋唐科举制之前,氏族一直都是一个很强的存在,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晋朝的王谢两大家,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这其实就是一种为氏族量身定制的人才选拔制度,在这种选拔制度下底层人民很难出头。】 东晋。 谢灵运发现自己被提及的次数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