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57(1 / 1)

一点愧疚,他去做了,大刀阔斧地做了,但却也因此伤害到了一些百姓,此非他所愿,只盼着接下来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王安石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虽然并不完美,他所做的事情也并没有达到一个十分完美的结局,但是他的勇于改革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而他的那些变法改革措施,也为我们现如今的改革提供了许多思路,评价这些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用一个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不管是对什么事情,都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人无完人,事物也是一样的。】 众人记下了。 这对于他们的改革也是适用的,他们对各种措施各种人也不能给过于绝对的判断,要适时而变。 虽然这次的讲解并没有让急于改革的人们学到太多东西,因为王安石所提出的措施并非众人想不到,或者是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但是这其中的教训却是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敲响了警钟。 【另外,王安石他还是一个被做官耽误了的文学家,大家也不要忘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他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他的那些诗、词、文都带着他的色彩,为文学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好啊! 许多文人都在心中感叹,能做到像王安石这样,是他们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能为自己的理想奋力向前,又能适时而退之,所留下的东西虽不完美,却也能流传千古。 这一刻,他们都想成为王安石。 然而,就在这时,幕中女子却说了结束语,众人立刻怅然若失,同时又对接下来的预告充满了好奇。 【好了,王安石我们就讲到这里了,接下来咱们看看预告吧。】 【讲过了带有悲剧性色彩的王安石,我们放松一下心情,讲一个稍微不那么悲情的悲情文人。】 稍微不那么悲情的文人是什么意思? 如此不就离题了吗? 也不算是吧,稍微不那么悲情,那也还是悲情的吧。 第173章 王安石 最近几次幕中女子讲预告的方式有所变化。 这回她没有消失,而是接着讲了起来。 【我们要讲的就是盛唐时期多才多艺的文学家王维,在很多人的排列中,他是除却李杜之外的唐代老三,但是在当时,王维的地位却一点也不比李白、杜甫差,不管是其社会地位,还是文学地位。】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在收到那小琵琶时就已经有预感幕中女子可能会讲解到他,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不过这一次女子为何没有抽奖呢? 【他的诗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艺术性极高,但是其思想性是不如李杜的,李白也是因为思想性的问题一度被杜甫比下去,然而在唐朝,尤其是他们还在世的时候李白算是碾压杜甫的,甚至杜甫虽然也有名,但他的诗还曾受到嫌弃。】 杜甫抿了抿唇,也不甚在意了。 先时嫌弃他的,如今还不是客客气气的。 若不是他和李白一路遮掩着,只怕路上都不知被堵多少回。 世间之人大抵如此,欺软怕硬、慕强凌弱,看他们如今有用了,这才贴上来。 【造成这样的原因我们并不能说是盛唐时期的人没有欣赏水平,如果那时候的人没有欣赏水平,那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多震惊世界的瑰宝呢?】 【其原因还是我们先时提到的一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并不只是指政治,它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而文化艺术就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唐朝时期经济十分发达,这就导致了人们更多地追求一些精神享受,注意,这里说的是享受而不是思考。】 众人先时就在想这上层建筑的含义。 很多人已经解析为了朝堂中的政务,如今一听,连文学艺术也包含其中,就又提升了他们的认识。 但是后一句众人却没太懂,为何要强调是享受而不是思考呢? 难道他们经济发达就不用思考了? 【这个现象其实我们自己不好说,类似于“国家不幸诗家幸”,很多著名的思想家像孔子、孟子、苏格拉底、马克思,这些人都是文明古今中外的超级大思想家,然而他们所处的时代大多大动荡大混乱,他们自己的人生也不平顺,这样的背景使得他们不得不去思考怎样才能改变这个世界。】 虽然众人不知道苏格拉底和马克思是谁,但他们知道孔孟啊!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儒,那时代确实是大动荡,他们所思考的,那就是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如何建立一个有序的克己复礼的社会。 【假如他们都身处于一个大好的盛世,能产生的不满情绪就是自己的日子为什么不能更好,自己的才能为什么得不到施展,而大多数人也只能是感叹周围的美好,所以在兴盛时期的汉朝才出现了铺张扬厉、文才繁茂的汉大赋,在盛唐时期也是如此。】 一提起汉大赋众人就都明白了,这个例子众人都看过很多次了。 意思大体就是在好的年代,出现的作品一般能与之相对应,若是乱世,作品中便自然会有许多生灵涂炭,而在诉说苦难的同时,人们自然就会思考该如何逃离苦难,那思想性也就有了。 【然而史学上的盛唐和文学上的盛唐是不一样的,史学上的盛唐从唐高宗李治即位一直到安史之乱前夕,而文学史上的盛唐却是从开元年间到安史之乱前夕,为什么呢,因为在开元年间盛唐的这一批文人初出茅庐,年岁还小的也是在那土壤中长大,而安史之乱时大多年老,杜甫算是活得比较久的一个,也是因为这个经历,杜甫得以写出那些堪称诗史的作品。】 咦? 众人心中浮现不好的想法,但却又觉得不对。 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能写出好的作品,那从文学史上来说不是越是乱世越好? 但这肯定是不对的啊! 若是非要乱世才能写出好的东西,那他们宁愿这世上永无文学! 然而,很快,幕中女子便解答了众人的疑惑。 【但是就算没有安史之乱,杜甫的性格和经历也注定了他的想法会比李白的多,而王维恰恰是将这些想法抛开了。佛门,讲究的就是一个四大皆空,那他的思想性自然就没有那么足,不过他又正好出现在盛唐时期,出现在那个并不需要思考太多的年代,他的作品顺理成章地就受到追捧了。】 原来如此,如果王维不是出现在盛唐,那他就不会那般受到大家的欢迎了吧,众人如是想。 若是在一个乱世,王维肯定就如同他们一样寂寂无名了吧。 这么一想,许多人开始欣喜,那这王维也没什么了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