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19(1 / 1)

去想了。 总是做着坏的打算,这就是他们。 可他们这么做,也只是为了让百姓们过得更好。 元稹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谁说做人就一定要乐观呢? 白居易与他的想法一般无二。 【你可能会说有些人那就是身在井隅,心向阳光,确实有这样的人,但我觉得白居易却没有到身在井隅的地步,也就不存在心向阳光了。】 心向阳光。 白居易倒是见过不少这样的人。 即便日子过得再苦再难,他们仍旧能努力生活。 他自认为自己比不上他们。 另一处,刘禹锡看到这样的话,心中也有些触动。 这话说得好,就应该做这样的人。 很多事情人都是无法改变的,若是能与苦难共存,那还有什么能打败他们呢? 【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白居易他更多地看到了社会的不合理,却很少在意社会中的美好现象,且不说他传播负能量,这对于他自己的情绪肯定也是有影响的,很多事情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为什么说他其实没有经过太大起大落的事情,但是诗风却慢慢地变得有看淡世间的感觉,就有些颓废了。】 有吗? 白居易自问。 这话似乎说得有些绝对了。 但好像对他确实也不是没有影响的。 不过,他的诗风,还没到达那个程度吧?是后面的事? 他转头问元稹,“有颓废吗?诗?” 元稹想了想,“不曾察觉。” 【他其实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不像李白,经历巨大的打击后,六十岁了还能写出“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这样的诗句,而刘禹锡也是一样的,他跟李白一样,虽然遭遇打击,但是同样也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 【他们都带着一种日子难受归难受,可总归还是要过下去的感受,但白居易则是更偏向于李煜那种“问君能有几多愁”,当然了程度还是不一样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可不是吗? 日子难过就不过了? 李白其实也看出来了,这白居易虽看到了那些现实,却没有说出解决之法,亦或是他根本没有解决之法,这才是他的心病之所在吧。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程度? 他是什么程度? 李煜被孩子哄了哄已经缓过劲儿来。 在他看来,白居易的这些愁真算不得愁。 【从刘禹锡的这首《同乐天登栖灵寺塔》也看得出来,他的相携不觉难,笑语引人看,明明写的就是同一个场景,两人表达出来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唐,元和年间。 这么几句诗,幕中女子不说刘禹锡还没能反应过来。 这其中竟藏了这么多吗? 他笔下的笑语总不能是他一个人的笑语,总该是与白居易一起的。 白居易没写出来,就说明他不乐观吗? 刘禹锡认真地思考着。 【当时我们在说杜甫的时候,讲到杜甫和李白的同游,两人写下的唱和诗,不说能完全体现他们两人的性格,其实也是能体现一些,那时候两人都还是比较有豪气的,但重点是两人诗中传达出来的那种感觉,明显能感觉杜甫的诗歌中带着星星眼,一种和偶像同游的激动,这种不是舔啊,慕强,人之本性也。】 【但是李白对杜甫就随意些,也不是说看不起,就像是对他的其他唱和的朋友一样,在一起开心地玩,离别时期待下次见面,然后就各自安好,这就是李白啊。】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轻笑,“此女还真是,什么都能随口说,真性情!” 杜甫赞同,他完全没有因为幕中女子的话感到不快。 能和李白同游,他自然是激动了,李白可是天下闻名的诗人,他仰慕李白有什么不对吗? 但这星星眼、偶像、舔,这又怎么说? 【白居易这后期其实和刘禹锡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一点,因为到了晚年,两个人都是在洛阳,而白居易和元稹虽然相识已久,而且感情甚笃,但是其实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交流全靠写信作诗,不过不管在什么年代,能有一个那样懂自己的朋友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然而就是命运弄人啊,还好后来元稹逝世后,还有刘禹锡等人在。】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和元稹二人皆是一怔。 元稹逝世后? 什么时候? 白居易心中又慌起来,但只是看了元稹一眼,没有太过表现出来。 他以往还真就没考虑过这事情,他们虽然年纪不小了,可到底也不算老,怎的…… 而且元稹比他还年轻。 然而两人都没听到幕中女子接着往下说。 【在白居易的晚年,他就一直不断地在病痛和做官之间横跳,这段时间他担任了很多的官职,但是他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满腔壮志的年轻人了,他的诗歌当中也更多的是一些退隐的内容,什么《闲行》、《闲出》之类的。】 【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元稹与白居易会于洛阳,这是他们两人的最后一次相聚。】 “最后一次?”白居易惊讶。 元稹也怔住了,没人会想听到自己的死期。 虽然人都是难免一死的,可什么都知道,好像人生便没了盼头。 可见白居易那样,他默了默道:“且先听她如何说。” 【这一年白居易生子阿崔,然而在公元831年,大和五年的时候,阿崔不幸夭折,而同年元稹暴病而亡,白居易写下《哭崔儿》、《哭微之》,还为元稹写了墓志铭。】 这下白居易更加无言了。 竟还有个孩子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这孩子,才两岁。 其实孩子夭折,是各家各户偶有发生的事情。 饿了凉了磕了碰了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孩子丧命的理由,但这并不影响这父母痛心。 而微之,微之竟也是在这一年。 算起来,那时,他方才五十吧。 “晚些时候请大夫来看看。”白居易说,很多时候大病都是由小病引起的。 若只是病了,或许还能医治。 等回了长安再请个好的大夫调理着,会有办法的吧。 元稹拉唇笑笑,“听你的。” 【白居易给元稹写的这篇墓志铭的名字巨长,将元稹的荣誉基本涵括在内,《故武昌军节度处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墓志铭(并序)》,虽然这里这么说或许不是很合适,但是能看得出来,白居易就是想把好的都给元稹,而且这些本就是元稹应得的,一个长长的名字怎么了?】 白居易没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