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南北朝时期,这种传统就基本上很少见了。他认为谢灵运的诗深奥博大,但是却“多溺于山水”,陶渊明的诗作古朴,但是却“偏放于田园”,而江淹、鲍照的作品比他们的还要狭窄,都达不到他的要求。】 晋朝。 陶渊明有些看不懂了。 这白居易不是推崇他的吗? 怎么还嫌他只写田园诗呢? 难道喜欢的并非他的田园诗? 最主要的是,陶渊明怎么想也不觉得自己写田园诗有何不妥啊。 另一边的谢灵运亦是如此。 他多写山水,那自然是觉得山水值得一写,有何不妥呢? 【江淹,江郎才尽的主角,他的作品以辞赋见长,著名的有《恨赋》、《别赋》,几乎都是抒情咏物赋,而鲍照,我个人感觉白居易对于鲍照的评价略有偏颇吧,首先鲍照摆脱了玄言诗的束缚,其次他的诗歌在内容、体裁上也都是很丰富的。】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皱着眉,他觉得幕中女子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 他并没有觉得鲍照的诗歌不好,只是觉得他的那些诗少了《诗经》六义罢了。 这评价不对啊! 【或许白居易所追求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一种感觉,但是照他前面说谢灵运和陶渊明来看,他是偏向于内容的。按照他的中心思想来说,他认为这些人的作品中的反映现实不足,或许是因为他觉得鲍照的作品的社会功能少了一点,但是还有一点就是许多人认为鲍照是齐梁浮糜诗风的滥觞,这么看来鲍照的作品是很有审美价值的,如此一来的话白居易会产生那样的看法就合理了,不过我们没有详细地研究鲍照的作品,也不好直接评价白居易说得不对,先持保留意见吧,大家可以自己下来研究研究。】 这话说得有些绕,但大家也大概听明白了。 意思大体是白居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但是鲍照的诗更多的是审美价值,所以白居易认为其不好。 先时幕中女子在提到这《与元九书》时所给的评价都是赞美的,现在却突然贬上了,还真是有意思。 【白居易认为像梁鸿的《五噫歌》,那才是很好的作品,只可惜现在百无一二,事实上,大家看一下这首《五噫歌》,“……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大概意思是说登上高楼看皇城,皇城之雄伟让人想到筑城的百姓之苦,百姓真苦啊!】 额……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举了这个例子,众人就明白了白居易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了。 他想要的大概是老老实实地说出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看法的,就像是这《五噫歌》写出了百姓徭役的苦。 而陶谢之流都是寄情山水田园,哪怕内里有再多的情感,那在白居易这里也是不足的。 李白与杜甫对视一眼,都懂了,但都没给出什么评价。 【《五噫歌》现在已经消失在了时代的洪流中,我不说你们还有多少人知道?怎么说呢,只能说我们从白居易极力推崇这首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的局限性,我们之前讲过孔子的“兴观群怨”说,白居易认同的就是孔子所强调的文学的社会功能,但是文学所带给我们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审美体验。】 唐,元和年间。 但是那齐梁诗不就是太注重于形式,最后成了那般吗? 白居易认为自己所强调的圣人之言并没有什么错。 或许陶谢是好,但更大程度上,人们所推崇的是他们诗的意境的好,也不是内容。 是能让人逃离悲惨社会的一种感觉,与只有形式的诗歌还是不同的。 【我们说到这儿,大家应该能明白了白居易与杜甫之间的差距了,那就是杜甫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更好,或许白居易也有带给我们好的审美体验,但在更多的讽喻诗中,他并没有在乎这一点。】 白居易一顿。 其实先时他也在想,先时幕中女子说的那些理由根本不能说服他。 明明他的诗老少皆宜,那么多人推崇,为何幕中女子说起杜甫和说起他时完全不同。 现在他明白了,他比杜甫到底差在了哪。 他们写的都是民生疾苦,他太过于注重内容是否具有所谓的社会性,但是杜甫不仅有社会性,他还注重形式,他还“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就是他与对方的差距。 所以他不该不为文而作,他应该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亦为文而作。 白居易终于明白了。 【我认为白居易不是不知道,他也有爱好,他的其中一项爱好就是音乐,那你说他欣赏音乐是为了什么,补察时政吗?那显然不是吧,那也是有美的体验的,所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他对于文学的认识,就是不够全面的。】 他知道吗? 好像是知道的,但他并未在意。 他只怕他人不认同自己的观点,读不懂自己诗中的含义。 但他明明可以努力一些,让他人既能读懂自己的诗,又能欣赏自己的诗,何乐而不为? 【当然了,人啊,复杂的动物,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我也不能说我的评价就是对的,大家当个参考就行。】 白居易点点头,表示赞同。 也不能全然听幕中女子的,他得仔细再想想。 元稹见他一会儿一个表情,问道:“怎么了?” “无事,想通些道理。” 【“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白居易认为梁、陈时期的作品就更没意思了,就是风雪花草罢了,但是《诗经》中没有风雪花草吗?当然有,他自己举例了。】 【“北风其凉”那是借风讽刺威虐,“雨雪霏霏”那是可怜被征役的百姓,“棠棣之华”是讽喻兄弟之道的,而“ 采采芣苢”那是祝贺妇女有孩子的。这些都是正面例子,他还举了他认为的反面例子。】 【“澄江静如练,余霞散成绮。”这两句出自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很不巧,白居易不认同的这话,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白居易却说,这两句还有鲍照的“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写得虽然好,但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 此话一出,众人傻了。 古往今来,谁不认为“澄江”一句是神句,白居易居然觉得不行? 但是了解了白居易的思想,众人也明白了他为何如此认为。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抿抿唇,说道:“私以为白乐天并非不知,但他既站此观点,那自然要强调此观点。” 为了让人跟从他的观点,难免矫枉过正了。 不过他这般,虽说于朝堂政事有益,却也确实于文坛无益,也还是不妥的。 他们不能完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