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29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90(1 / 1)

了,而且是十分沉重的不顾人死活的徭役。】 幕中女子说着还放出了一张图画,画中许多人在扛着巨大的石头,其旁还有手持鞭子的士兵在怒斥那些农民。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不顾人死活? 这肯定是他那个不孝子干的吧! 嬴政虽招人修筑长城以防御为敌,可从未让人不顾死活的干。 应该……不会是他的问题吧? 他心中多少有些怀疑,并不能完全脱离干系。 只在心中打算晚点派人去查探一番。 不过,若是晚点,恐怕会被有心之人蒙蔽吧。 他看向一旁的蒙毅,对方微微颔首,倏地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出大殿去了。 【后来到了西汉时期,《史记》中有《卫皇后歌》,“生男不见喜,生女不见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这儿说的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青的姐姐,霍去病的姨妈,当时他们一家也算是权倾天下,然后这句话我觉得本意不是讽刺重男轻女的思想吧,那时候如果有那么进步的思想,那封建社会都不一定能持续那么多年,不过当时的情况还不一样,卫家的权势是很大,但也并非全是卫子夫的功劳,跟后来杨贵妃还是不一样的,卫青和霍去病的功绩那谁也没办法否定,但很明显,白居易的这句话是受到了此句的影响的。】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现在心中很不是滋味。 被后世之人这般惦记着的,恐怕除了那陶渊明便是自己了。 可偏偏十个中有九个都是说的这些有的没的,饶是夸赞,也是赞到了卫青、霍去病二人的身上。 虽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怎么还是不如说说他的功绩来得实在。 最重要的是,这后世之人还总把他与那李隆基相比,有何可比之处? 不过是有几个妃子,这事情放到哪个朝代都挑不出什么错来。 即便这般想着,刘彻近来也失了去后宫的心思。 连他自己都想不通此为何故。 【当时,陈鸿有写《长恨歌传》,《长恨歌传》是一篇传奇,相当于早期的小说,就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元稹的《莺莺传》,古代小说最初大概是出现在魏晋时期,那时候有《世说新语》、《西京杂记》等志人志怪小说,那时候的小说就是作者猎奇的产物,喜欢写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或者是体现那个时代风向的东西,比如《世说新语》中写到的那些名士风流。】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这倒是曹植忽略了的一个点。 他从来不曾在意这些非正统的作品,即便是看到了也是不曾细看的。 听幕中女子的意思,那什么小说还是从他们这时起的。 那若是能用以技巧多加创作,定能让他们此时的人更为后人所推崇。 不知不觉地,他就总想拿着当世的作品与后世相比,如此更激发了他的斗志。 【后来到了唐朝时期,唐传奇的出现让小说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后来宋代的话本又将其推进了一大步,直到明清小说的出现,古代小说发展到了最高水平。】 清,乾隆年间。 乾隆又想起了被幕中女子提起过的曹雪芹。 他写的那东西好是好,可都是些家长里短,若要说有多好他是不觉得的,不大气。 但既然这后世之女都说好了,那他得好好地让曹雪芹写完。 至少写出来不能不如那些前朝之本吧。 【忍不住又扯远了,这里的《长恨歌传》中也写到了,“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以及“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这样的句子,当时白居易和陈鸿一起游玩应该是一起写的这作品,相互之间或许有影响,但也恰恰说明了那个时候的主流的想法,生女是不如男的,可因为杨贵妃一事,竟把这历来已久的观念都给改变了,真是不象话啊!】 唐,元和年间。 幕中女子装腔作势地说出这话,白居易是很不喜的。 可偏偏他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心中就是那般想的。 【而 大家不要觉得这件事情就真的改变了女子的地位,首先这里的话是明显的讽刺,其次经过杨贵妃如此众人只会更加厌弃女子,厌弃那些所谓的红颜祸水,白居易的整首诗里其实就体现着这样的思想。】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杨玉环再看到这样的说法已经完全不在意了。 听得多了,好似天上笼罩的乌云,只要天不塌下来,她便也就没什么可在意的。 反正大抵在众人的眼中,自己便是那些书中的狐媚子,专为了祸害大唐而来的罢。 【他的儒家思想使他产生这些想法,在写《胡旋女》的时候,其旁有小字“戒近习也”,也就是说要改变如今的风气,而诗中他提到,“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这句完全不掩饰他对于杨玉环的批判,不过这样的事情到底杨玉环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还真不是我们一两句能说清楚的,即便是通过各种史料分析,我们也只能尽量接近真相,也或许就连李隆基自己都说不清楚,这就是人与历史无法被完全解析的魅力啊。】 李隆基确实是说不清楚。 事情没有发生,他根本想象不到真能出现什么安史之乱。 就像如今来说,他不是轻易地就将此事给解决了吗? 可是他也不能欺骗自己幕中女子说的就是假话。 实在想不通。 【在《李夫人》里也有类似的观点,这首诗是以汉武帝初丧李夫人的事情展开叙述,而后转到杨玉环死后李隆基的同样的不舍,他写“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这话应当也是批判的吧,还有后面的“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这个李氏看来也是个福薄的。 按理来说自己若是招回宫中当也是比较年轻的女子。 可是自己却送走了她,也不知是为何。 罢了,说不定不让她进宫,还能让她活得长一些呢。 说了阿娇又说卫子夫如今又是李夫人。 这后世怎的就尽盯着他的后宫了? 【若要说《李夫人》中的这种观点还不够明显,那《古冢狐》中这样的思想就更加明显了,他写“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关于褒姒和妲己的故事大家都应该了解了,自古以来那都是祸国妖姬般的存在,但那些都是小说与传说的加持,其根本形象是有争议的,但是即便这两位就是妖姬,若是帝王清明,何至于亡国?】 众人都愣了。 此女,此女难道真的不是在妖言惑众吗? 虽然大家都不敢说,但心中都有了怀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