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27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72(1 / 1)

这李清照、苏轼、辛弃疾,哪个不行? 质量不行也是能随意评判的?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此话有失偏颇吧?”李清照说道。 她倒也不是说自己的就最好,听了幕中女子的讲解,她也承认了苏轼词的价值。 李清照当然清楚苏轼的文采,只是那与她所坚持的东西相悖罢了。 但现在她清楚了,相悖又如何,他写得好,所表达的思想深刻,即便是自己不喜的,他也能是好词。 自己不是最权威的词论评作者,但李清照还是坚持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他人也别想影响她的评价。 对于这什么纳兰性德的评价她不能茍同。 或许李煜的词在表情达意上字字使人泣血,可若要说就能越过所有宋词,她不能认同。 即便是比上她先时不认同的苏东坡词,这结论也是值得商榷的。 【说李煜的话,我们还得稍稍了解一下南唐,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天下大乱,当时许多势力都自立为王,杨吴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政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一个叫徐温的大臣把持着,后来徐温的养子徐知诰继承了他的位置,后接受杨吴君主的禅让,国号为“齐”,史称“徐齐”。】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的表情很难看。 但并非因为唐朝末年的说法,因为这事情实在算得上是老生常谈了。 他如今静下心来考虑的是导致这个局面发生的原因,不是简单地由李隆基时安史之乱造成的原因,而是事件发生的源头。 李世民当然不觉得自己就可以轻易地改变,但事在人为,总得试试。 【这个徐知诰原本并不姓徐而是姓李,徐知诰是他认徐温做养父后改的名字,所以在称帝后的第二年,他改回自己的姓,名李昪,对外宣称自己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具体是不是我们也不清楚。】 唐,元和年间。 众人无言,建王的世孙? 定是胡言吧,这后世之人还真是…… 然而思及此,众人才猛地反应过来。 这李昪是不是建王的世孙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提到的人是建王。 也就是说大唐距离灭亡真的就不远了,就在他们的跟前了! 这段时间积攒起来的不安在这一瞬间爆发,让所有人都开始心慌起来。 【从古至今有很多这样的操作,因为他们想要让自己登上皇位的理由更加充分。】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那刘备不就是这般的吗?”有人小声叨叨。 刘备自称汉室宗亲,不也是为了能够顺理成章地称帝吗? “那能一样吗?他本就是中山靖王之后,怎会一样?” 话是这么说,但大家不可否认的是,有个宗氏名头,许多的事情也确实变得更便利一些。 许多百姓信的就是这样的言论。 【在改了名字之后,李昪就顺理成章地改了国号,于是唐朝之后又有唐朝,史称南唐,而李煜就是李昪的孙子,公元937年,南唐升元元年的七夕,李煜生在这个浪漫的日子,然而他的一生却算不得浪漫。】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唐朝之后四字真真是刺痛了武则天的心。 她武周难有前途,女子难得天日,就连唐朝也前途未卜。 有时知道了这未来之事反而束手束脚。 经过这段时间的思索她也想通了,就算她没有改变大唐的命运,但她可以改变自己的。 古往今来,第一个女皇,日后也只有她一个。 她已经做到如此,还有什么是她不能做的? 【他天生一目重瞳,丰额骈齿,额头饱满,这个骈齿我以为的就是那种龅牙,上面的牙齿比较多比较大,把下面的 牙齿盖住的那种。反正他的这个面相在古代那就是圣人之相,是极好的。】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刘邦眯了眯眼。 重瞳,项羽不就是重瞳吗? 圣人之相? 此流言如今已然不攻自破了。 【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为有着这样的圣人之相,李煜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不怎么平淡。他的长兄,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因为他的相貌就百般地忌惮他,为了自保,李煜就醉心诗文,不问政事,当一个闲散王爷。】 【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很久,公元954年,南唐保大十二年,李煜十八岁,换到如今已经是个成年人,他在那一年娶了娥皇为妻。】 这两天热化了,昨天没更的会补的,_(:з」∠)_ 第136章 李煜 【李煜也是一位风流帝王,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煜的评价颇高,在文中他提到李煜的赤子之心,说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所以他最后做不好皇帝,但是却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词人。】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这么一两句话提到了太多的内容,让李煜都有些没回过神来。 风流。 他记得没错的话,幕中女子认为的风流与他们的想法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形容男子的时候。 不是什么好的词。 提到娥皇后又说他风流,想来是与娥皇有关了。 待他正欲思考那王国维对自己的评价时,幕中女子已经又开始说话了。 【这话我们不能简单地评论对错,因为一般来说作为皇子不大可能长于妇人之手,婴幼儿时期还有可能,可是长到一定的年纪,就算不是作为皇帝备选人,他们也得接受一定的教导,但是我们之前也说了,李煜因为长相问题被他的长兄忌惮,所以他或许会自己选择“长于妇人之手”,这能不能做到且先不提,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能懂得韬光养晦已经是一种智慧了。】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地牢。 司马懿呆呆坐着,他所有的路都已经被封死了,甚至不知道族人是死是活,更不知族人以为他是死是活。 更为重要的是,一贯自诩运筹帷幄的他如今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这次是彻底地栽了。 有时候韬光养晦也没有用,有时候不如天时地利。 他自认为自己不会比越王勾践的忍耐力差,可勾践可吞吴,而他呢? 司马懿深吸一口气,他想,或许他还是有机会的。 只要他还活着,他就能等。 【但是我们从后面的历史中可以看得出来,李煜确实不是一个专于政务的人,我们有理由怀疑,就算没有他兄长的那件事情,他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帝王。】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这话着实是扎了李煜的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