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26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68(1 / 1)

渊明心中跳过几个名字。 【“回首叫、云飞风起。”云飞风起间,我回头大喊,“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不恨“我”自己见不到古人,只恨古人见不到我的狂傲,“知我者,二三子。”了解我的人,不过二三子罢了。】 【这个二三子出自《论语》“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指的是孔子的弟子。这里具体指的是谁我们无从得知,或许是某个人,或许是某几个人,或许是古人,总之是了解他的人,可以让他引之为知己的人。】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其实辛弃疾已经满足了。 他知道了不是没人懂他了。 有人懂他,这后世之人懂他。 即便不能实现理想,也不会全是遗憾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辛弃疾的词写得更加的有分量,里面有他的壮志未酬,有他的知己难寻,有浪漫,有悲伤,有迷惘,还有对零落亲友的思念,虽大量用典,但却毫无堆砌之感。】 【我们不确定辛弃疾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但毋庸置疑,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优秀文人。】 第133章 辛弃疾 【公元1199年,庆元五年,辛弃疾担任冲佑观主管,但没过多久就又罢官,第二年就又闲居于铅山瓢泉了。】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 他们这些所谓的壮志未酬的文人,不是根本没有做官的机会,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停被调任各处。 最为重要的是,他还觉得这难有转机。 【辛弃疾心中的理想一直都是收复山河,但是做官时总会让他看不到希望,写出的作品都带着更多的深沉,相反在闲居事还能偶尔写出一些充满生气的词作,就像这首《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东晋。 这不是与陶渊明一样吗? 在官场要操心政事还要与那些人周旋,所写的诗歌自然也不会多欢快。 他自己也只有在隐居时或念着隐居时才能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父老乡亲们争先恐后地说着风调雨顺,终于不用像去年那般皱眉苦脸了。“殷勤谢却甑中尘。”终于能告别甑中布满灰尘的日子了。“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树梢啼叫的鸟儿有时还真能劝住客人,小桃也淘气着开始吸引人了。“梨花也作白头新。”像是白头一般,梨花开了满树。】 【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来形容这首词就是“小清新”,像是吃了大鱼大肉或者米饭大饼后的一杯清茶,沁人心脾。因为背景的缘故,辛弃疾以及他的词都给我们一种沉重的感觉,而这首倒是生气勃勃,即便百姓们只是盼到了基本的风调雨顺。】 【那时候的老百姓可不如咱们现在舒服,假如现在有个干旱什么的,且不说我们有人工降雨,就是国家的财政补贴也不至于让人吃不饱饭。】 什么? 人工降雨! 众人都是一脸的惊诧。 是祈雨吗? 自古以来但凡天灾帝王多会行祈福仪式,但俗话说心诚则灵,真正灵的又有几回。 偏偏这样的事情他们还不得不做。 听幕中女子这话,怎么像是成竹在胸? 众人心中都默默激动起来。 然而幕中女子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只是提了一嘴,收敛笑容接着往下说。 【公元1203年,嘉泰三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他又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主战的韩侂胄执政,他起用了许多先时被排斥的主战派官员,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腾地站起身来。 韩侂胄! 这说明还是有希望是吗? 虽说他与韩侂胄许多的观点不同,但是他们至少都是主张北伐的。 可为何幕中女子说他的理想未曾实现呢? 难道是因为他年纪大了活不到那一日? 应当是如此吧,辛弃疾如此想。 遗憾自然还是遗憾,但总好过北方永远无法收回。 【这时候似乎是他距离自己理想最近的一次,但似乎又是最远的一次,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辛弃疾担担任镇江知府,此时的他已经六十六岁,朝廷看似重用他,其实只是在利用他的影响力,他一开始还心怀希望,到镇江也在积极准备着,然而当他发现韩侂胄轻敌只为功利时,提醒对方,意见却没被采纳,他认清了自己不被重视的事实,他登上镇江的北固亭,带着对功业难成的心痛,创作了千古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恍然。 利用他的影响力。 他一个所谓的归正之人,有何影响力? 太看得起他了吧! 纵使心中气愤,辛弃疾也没有表现出来,他不是早该猜到了吗? 他就不应该心怀希望,那样便不会如此失望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京口这地方在今江苏镇江,当初孙权曾经在这个地方建都,然而在这历经千古的地方,当时征服交州九郡的英雄,如今已经无处可寻。】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孙权万万没想到会在此时提到自己。 幕中女子已经许久没有提到过自己了。 看来他在后世还挺受这些文人推崇的,至少比曹刘二家好些吧? 幕中女子所说的事情就发生在几年前,如今想来竟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他,英雄仲谋,势必奋发图强,不负这英雄称号。 【人都没了,当年的舞榭歌台,当年的繁华宫殿以及当年的英雄风流自然也随千年的风雨远去,“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斜阳下,那草树生长处的寻常街巷,听说是刘宋时期宋武帝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遥想当年,他带着精锐的部队北伐,那气吞山河的气势犹如猛虎。】 东晋。 谢灵运等人面色灰败。 幕中女子还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到刘裕称帝。 其实她上次所说的刘裕代晋足以让他们的信心土崩瓦解,不过是强撑罢了。 如今已经有许多人投奔刘裕,他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气吞万里如虎……”如此评价,他们如何能破? 【然而英雄总会迟暮,宋武帝老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裕的儿子,也就是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他想象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其实封狼居胥就是在获得显赫战功后的庆贺仪式,普通的战功你庆了,别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