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26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64(1 / 1)

仔细一读好像也不是不行。】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对于这事件,辛弃疾确实有他自己的理解。 他认为李广或许心胸不够宽广,但也不至于随意就杀害一个小人物。 或许是他与李广的微微相似的经历让他的判断不够准确,但就连幕中女子也不能完全地说是他错了。 这个霸陵尉醉酒说什么样的话史书未曾记载,谁也不能说他无辜。 而李广原就是有志难酬,何以要再受此侮辱? 【除了李广的桃李无言,他的英勇神技也是很受推崇的,当年李广看到石头以为是老虎,于是便弯弓射箭,结果箭矢没入石头,一看之下才知道是石头,辛弃疾说:“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这故事也是出自《史记》,李广最擅长的就是箭术和骑马,这里也是夸赞之语。】 【然而这样的英雄最后却没能封侯拜相,只能晚居田园,“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这儿显然就是夹带私货,说的就是辛弃疾他自己。在辛弃疾看来,或许自己跟李广是同一类人,虽然都刚正不阿,也有立功,却惨遭罢黜。】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他不是吗? 他韩信的功劳比他们少了吗? 韩信自认为自己矜矜业业,又何尝不是刚正不阿? 若是没有他,如今这天下之主还不一定就是陛下,可他不仅会被罢黜,他还会被害死。 好不容易放平的心态如今又汹涌澎湃起来,韩信以为自己不在乎了,但好像…… 好像他终究受不了这委屈啊。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这里化用自杜甫的《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三中提到“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表达的是杜甫知道自己仕途无望,而后想隐居的无奈。他后面写的是“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想学着李广射虎于山间,但是他这里的“看”字用得还挺妙的,杜甫应该是会骑射的,但是他却说“看射”,好像不准备自己动手,为什么呢?这要大家自己去猜猜。】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看着李白有些疑惑的目光,杜甫蹙眉摇了摇头。 “我也不知。” 这当是安史之乱后的作品了,杜甫想,他还真不敢胡乱猜测那时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想法。 不过想来也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想法。 【辛弃疾化用杜甫的句子说,“我”才不要杜曲种桑麻,“我”要干嘛呢,要像李广一样南山射猛虎,要风流慷慨,潇洒度过余生,“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自嘲一笑。 可事实上呢? 如今他不就是在隐居吗? 他有潇洒慷慨吗? 没有。 李广如此将才仍不受重用,不被他们信任的自己又如何会有出路?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汉代对外开疆扩土,功名能传扬万里,但是在当时像李广那样骁勇善战的人才也会无职闲居。言外之意,何况如今的自己呢?】 果然啊。 辛弃疾笑。 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 【正想到此处,窗外吹来一阵风,凉意随之袭来,“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突然从历史中跳出来回到现实,但是我们却不会觉得突兀,反而这样的句子让感伤的氛围一下子拉满了。】 【虽然我们都说辛弃疾是豪放派,但是越是看他的作品就越是能看到他的一些细腻之处,再一次证明了铁汉也有柔情。】 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 忽地一阵风吹过,撩动辛弃疾鬓间发丝。 他一晃神,似瞧见一丝白发,可再定神,方才那又像是自己眼花了。 【这首词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满篇说的仿佛只是李广的事迹,但是每一句我们都可以代入辛弃疾,他在古人身上找到了共鸣,隔着时空,已经不再年轻的他看到了那个命运不济、绝望自刎的白发将军。】 【然而当他的泪水浸湿《李广传》的纸页时,他从滴落的泪珠中寻到的都是他自己的影子。】 距离中秋节还有八十七天,加更,提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第131章 辛弃疾 【时间一晃十年就过去了,公元1191年,绍熙二年,51岁的辛弃疾重新开始做官,任大理寺少卿加集英殿修撰,后又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等职。】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不是说他此后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处于闲居的状态吗? 可为何这里却说他十年后又复官了呢? 幕中女子一再地强调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难道是说他活不长了? 辛弃疾心中憋着一口气,十年过去了,他还是免不了被四处调动。 【可惜“好景”不长,不过短短三年,公元1194年,绍熙五年,就又被弹劾罢官。】 没想到是这样,辛弃疾怔愣后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除非北方收复,不然他们之间的争斗就无法结束。 可他心寒,心寒帝王无勇也。 【被罢官后,辛弃疾回带湖,这时候他对现实更加失望,已经有了真隐居的想法,这在《洞仙歌·飞流万壑》一词中可以窥见一二。】 范成大叹息。 辛弃疾确实不大适合在这官场。 他自己也希望大宋能收复北方,可不是他希望就可以的。 范成大不明白为何朝堂之上众人要剑拔弩张,不管主战还是主和,大家不都是为了大宋吗? 不过他也是真的很可惜辛弃疾没办法去到战场,若是不能去战场,那或许隐居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开头出自《世说新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形容风景很好。“孤负平生弄泉手”,因为我查资料没有查到很靠谱的翻译,这里都是我个人的解释,大家随意听听就行了,孤负是辜负的意思,而弄泉手似乎是分茶很厉害的人,说起分茶那就又是一门学问。】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终于说到点让赵佶感兴趣的东西。 他平日里就喜欢这些风雅之事,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茶论》,虽然近来已经没什么心思了。 【分茶一般指宋代的点茶,如今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技艺,而古代泡茶很多时候都用泉水,所以弄泉手这个称呼我个人觉得还是蛮合适的。而这一句“孤负平生弄泉手”应该是就是说……】 幕中女子眉头紧锁,沉默了片刻,而后她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为何而笑?”李清照不解。 李清照也擅长茶艺,与赵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