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25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51(1 / 1)

更何论现下的自己呢? 若没有那等子事,他就是整日变动,也不会像如今这般忧心。 【虽然我们说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所作的作品大多任情豪放,但是这首词却实打实地属于婉约词,这首词是写友人归来的所见感悟,让咱们一起来看看铁汉柔情。】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铁汉柔情? 听起来有些怪。 李白还是认为术业有专攻,这辛弃疾的这词恐怕不如他的豪放词。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人都已经回来了,杜鹃还在叫谁归去呢?杜鹃鸟因为其凄婉的叫声,又被称之为思归鸟、子规鸟。在古诗词中见到杜鹃,大抵都是比较伤感的。】 【李白写到杜鹃鸟,写“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写“一叫一回肠一断”;白居易写“杜鹃啼血猿哀鸣”;而唐寅写“杜鹃啼血山中夜”。从杜鹃的意象我们基本上就能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那肯定不会是很欢乐的。】 唐,元和年间。 又是白居易不知道的句子,看来他日后创作的作品应该还有很多。 他估摸着这辛弃疾不会有什么欢乐的词作,国家都已经陷入了危难之中了,他能有什么欢乐? 就算是有,或许也是强颜欢笑。 其他的或许还能慢慢淡忘,唯有这国仇家恨难以消除。 【“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春树浓如绿云,随意借与群莺,任其飞舞其间,这句子化用的应该是陈亮的《水龙吟·春恨》中的句子,不过也不能确定,《水龙吟·春恨》中有句是这样的,“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自己都已经不记得了。 有时想到便作了,有时甚至写完才想起他人有类似的诗句。 这大抵就是读书读得太多太杂的缘故。 但自己写的这句子显然是比不过同甫的句子。 只是听幕中女子将其念出来,他就已然感受到了同甫的悲伤情绪了。 【这个陈亮也是南宋时期的人物,他是一个坚定的北伐派,和辛弃疾应该算是同病相怜的好友,辛弃疾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标题中提到的陈同甫就是指的陈亮。】 这是什么词? 辛弃疾不知。 看幕中女子并没有要详细谈论的意思,想来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作品。 【陈亮的这几句大概意思是说可恨这繁华的世界,游人来不及欣赏都让莺燕给赏了去,此处的重点是在“游人未赏”四个字,在那样一个年代,不管是他还是辛弃疾,估计他们都没有什么心思去好好地欣赏美景,所以反而让莺、燕“捡了便宜”。】 是啊! 他们哪里有赏景的心情。 可是那些人为何就可以事不关己地享乐呢? 难道北方不曾是他们的国土吗? 北方的百姓难道不是与他们流着同样的鲜血吗? 辛弃疾永远无法理解那些人,或许也像他们无法理解自己想要收复北方的心一样。 这后世之人倒是明白,不知能不能将这些道理说与那些人,叫那些人也睁开眼睛看看如今的形势。 【另外也有人说此句是化用南北朝时期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要了解这些句子,就又要了解原文的含义,这说来就长了,简单来说就是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劝降文,为的是劝陈伯之降梁,而陈伯之这个人本来就是南方的人,他是叛逃到北魏的,所以丘迟就用家乡的风景来唤起陈伯之的思乡之情。】 【而这里辛弃疾是以这春景嗔怪友人不早点回来,没能一起欣赏春景。】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是觉得辛弃疾的这首词没有他的其他的那些豪放词有味道。 但是他其中典故用得不错。 古往今来,善用典者众多,做到辛弃疾这般炉火纯青又能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少。 典故为他这词增色不少。 【“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这里提到的刘郎是刘禹锡,我们都知道刘禹锡是个不信狠的人,经常被贬谪,早前他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朗州司马,当时还有几个一起被贬的人,比如说柳宗元就在其中,一共八个人,被称之为八司马。】 唐,元和年间。 刘禹锡刚刚收到柳宗元的信。 传信实在有些慢,看信中的意思,柳宗元写这信时还没收到他写的信,若是能用这巨幕将想说的话直接传给柳宗元就好了。 巨幕的出现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但若说改变了什么,似乎也没有。 可每每出现,还是能让他们心中激动。 不过幕中女子说他经常被贬谪…… 【刘禹锡被贬之后,过了大约十年,他们才又奉召回京,然而,刘禹锡看不惯那些得势的权贵,于是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你们这些新贵有什么了不起的?不都是“我”被贬之后才被提拔起来的吗?刘禹锡忍是不可能忍的,想说什么就得说,然而太嘚瑟的结果就是再次被贬。】 都不用回京,刘禹锡便已经能想象那些得势小人的嘴脸了。 而这样的诗句也确实是他能写出来的。 他说的不是事实吗?就因为这点小事就把他贬了,生怕别人不知他们为小人矣。 刘禹锡丝毫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错,他甚至在想,若是真让他去玄都观,他一定写更厉害的句子,最好是能让那些小人颜面扫地,再也没脸见人的诗句。 【这次被贬播州,播州在今天的贵州遵义一带,说实话因为地形的缘故,如今的那些地方发展依旧不算是特别好的,在唐朝时科技落后,那就更不用提了,再加上气候等原因,贬到那地方确实是比较艰难的,可能也就比苏轼被贬海南好点。】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问身旁人,“科技何意?” “小的才疏学浅,实在不知。” 李世民自然也没想一个小太监能知道这些,只是表达自己心中疑惑罢了。 听起来似乎是一种很厉害的东西。 【因为条件太艰苦,朋友们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柳宗元等人极力帮刘禹锡周旋,然后他的贬谪地就被改到了连州,各处调任,又过了十多年,刘禹锡才又回朝,但他一回去就不安分,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绝句》。】 唐,元和年间。 柳宗元也已经收到了刘禹锡写来的信,他和刘禹锡的许多想法总是能不谋而合。 但是,他实在不大明白刘禹锡做这些事情的用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