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2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0(1 / 1)

目前幕中女子透露的情况来看,李亨也确实做到了。 自己培养的人,便是怠慢了,也不是个彻头彻尾的草包。 但倒是也不必把这些心思都放到他身上来。 【事情的发展也还算顺利,所以就有了后来“肃宗具法驾至咸阳望贤驿迎奉”的场面,从这事情后,安史之乱对于李隆基来说已经结束了,皇帝的位置也已经不是他的了,后来唐肃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将李隆基时的许多旧臣都外放了,他也完全没有办法,所以此处我们结合这样的历史事件再去看这一句“华清花柳咸阳草”就简单点了。】 实在凄凉,被自己的儿子这般算计。 李隆基也不气,他气不起来。 他试想,若是自己处于那样的情况下,或许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或许更过分也不定。 他身下的位置谁都想做,但并不是谁都能坐得稳的。 甚至是他自己。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五坊是唐玄宗设置的狩猎的机构,专门供他玩乐的,后来人们常用“五坊小儿”比喻不务正业的人。这两句的意思是,五坊不知养了多少的斗鸡,而斗鸡的人这里肯定是指的李隆基,沉迷酒色像是不知道老似的。】 这些天李隆基连后宫都没怎么去过,更别提这些玩乐之处了。 听幕中女子说得越多,他才发现自己有那么不象话的地方。 不过这些小错处已经打击不到他了。 幕中女子说得越多,越能让他展现自己痛改前非的决心。 【然而“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安史叛军来得猝不及防,这些逆贼也是奸诈雄才,也是有点厉害的,要不然不可能打到长安去,所以其实李隆基手底下有很多的人才,但是他没能利用好,这是他后期的很大一个错误。】 这问题李隆基早就意识到了,他近来也在思考一些识人之术。 敢玩弄于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他绝不会再给这些人机会。 除了他,其他帝王也开始担心起这事情来,各自都更加小心了些。 这李隆基的教训实在是有些可怕,由不得他们不多想。 识人不清有时候是要灭国的。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勤政楼在长安兴庆宫西南,这两句的意思是胡人打到了长安皇城,城内的好东西都被糟蹋了。】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这些胡人当真可恶啊! 最近边关传来的消息并不怎么好,让刘彻更加痛恨那些胡人。 卫青已不在年轻,但却还有点胆识与谋略。 刘彻心中有些动摇,他既想着让卫青帮自己培养人才,又怕卫青没能成事,反倒浪费了他的才能。 若是他把北方胡人都解决了,哪还有这么多麻烦?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为什么打仗老是失败呢?那是因为运输荔枝导致许多马匹累死。这里肯定不单单是指这么一件事情,只是从这么一件事就能够知道李隆基那时候的贪图享乐,安史之乱很大一部分的错都应该归结到他身上,这应该是不可否认的。】 这事情没人能反对,就连李隆基自己也不行。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许多人对此时还是愤懑不已。 可圣人罪己诏已下,他们总不能还追着不放,也只能自己难受着了。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尧舜的功德已经很高了,何需用文字夸赞?“着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立碑歌颂可真low,更何况还叫颜真卿那样的大书法家来刻石山崖。 “low?” 颜真卿重复了一下这个新鲜的词。 这巨幕有神力,能让他明白这个词是不好的意思。 所以他一直以为夸赞自己的诗句其实并不是夸赞。 可诗句中又确确实实是在夸他不错。 但颜真卿却高兴不起来,甚至觉得这个后世的小姑娘的诗句说得有点道理。 此等中兴,有什么好夸赞的呢?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郭子仪、李光弼的忠心无需猜疑,苍天和人心都不愿再生祸乱。“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商朝应该对夏朝的教训深以为戒,史书的记载如今都还存在着呢。意思是我们宋朝也要总结唐朝的经验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这道理就简单了,众人都明白。 但是这样的话从一个女子口中说出来还是叫众人觉得不可思议。 尤其是许多女子都十分不解。 同为女子,这李清照如何比他们多懂得这么多呢? 这就是贵人家的姑娘吗? 然而许多贵人家的姑娘也同样不解,她们不是没有读过书,可基本不会去关心这些。 她们倒是没有羡慕李清照,也不是完全没有,毕竟她可是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人,但是她们更多地却是觉得李清照有些古怪。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难道你不知道吗?当年张说虽多机谋,却还是被即将死去的姚崇算计了。】 【张说和姚崇同朝为相,两人互相看不惯对方。这个张说又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凡是得罪他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根据《明皇杂录》记载,当初姚崇将死之际告诉自己的儿子,自己若是死了张说肯定会报复自己家的人,于是他就给自己的儿子出了个主意。】 【原来,张说很喜欢一些珍宝器皿,于是姚崇就让自己儿子在灵堂摆上这些东西,两人虽然关系不好,但是为避免落人口实,张说一定会去吊唁,果不其然他就去了,等他去了之后看到那些东西确实表现出了喜欢,姚崇的儿子就说,这些好东西埋了可惜了,于是送给了张说。这时候才请张说为姚崇刻碑,拿人手短,张说自然不好不答应。】 【可他没想到的是,等他一走,姚崇的儿子立马就把东西送到了唐玄宗面前,请唐玄宗批准刻碑并马上动工,也算是过了明路。】 【等张说反应过来时,木已成舟,碑都刻好了,碑上都是夸姚崇的话,他自己本人夸的,若是再对姚崇家做点什么不该做的,那就是打自己的脸。】 【借用这个办法,姚崇得以保全自己的后人。】 【这故事是真是假我们不知道,但这里的意思应该是说张说虽然机警、工于心计,但是也会着了道,这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郭子仪和李光弼是一致对外的,他们不相互猜忌,因而成功平叛。所以还是要总结经验,以史为鉴。】 第100章 李清照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这什么情况? 这张说和姚崇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