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9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95(1 / 1)

次劝阻不成,反倒被窦宪排挤,后他弃官不任,辞职回了乡。】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说到后宫干政,刘彻的面色就更难看了。 这后世之人一个个的都怎么了? 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 刘秀默默将这章德窦皇后和窦宪都记了下来。 他有些急了。 女子不是说到东汉时期的文人,就根本不会细说汉光武帝刘秀。 他也就不会知道女子说的是不是自己,虽然他早已觉得就是说的自己。 以后他不一定会好生约束,不会让那不是什么好东西的人当政。 【回乡后的崔骃去哪儿了呢?我们无从知晓,李白他也不知道,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李陵投降之后的结局是客死异乡。他们两个人一个选择了逃避,一个选择了投降,似乎每一个选择都不怎么样。】 众人的心都开始揪起来了。 看来李白是选择了投降? 先时说杜甫是说过的,李白因为参与叛乱被抓了起来,还被流放。 但他参与的叛军似乎不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这对他来说似乎还是一件好事。 唉—— 众人只能无声叹息。 真是造化弄人啊! 【这让李白不禁想起自己的处境。“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不管是海水也像作者一样愁容满面,还是作者愁得面色如同海水一样,此句突出的就是一个愁,为什么呢?因为许多人已经穿上了胡服了,他们或许是投降了,或许是穿上胡人的衣服假意投降,不管是哪种可能,都不是令人欢快的选择,不管是哪种可能,都说明了当时那个形势十分严峻。】 如此说来,李白是不想投降的,但是因为形势严峻所以投降了吗? 李隆基有些心痛。 平日里长安城内还是有很多胡人的,但跟长安百姓比起来还是少数。 可他只要一想到长安失守,百姓们都穿着胡人的衣裳,他就感觉自己心都停止跳动了。 没事了,他在心中劝说自己。 安禄山都死了,还能有什么事呢? 但是他要杜绝第二个安禄山。 这在从前被他忽略的事情,如今陡然在他心中发了芽。 【而第三首,李白自比鲁仲连,表达他对身负才能却不被任用的愤懑以及人就对建功立业所抱有的希望。】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这第一句脱胎于左思《咏史》“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两句。这两句说的是战国时期鲁仲连的故事,鲁仲连是齐国人,但他曾经客游赵国,应该算得上是当时赵国的客卿,那时候秦国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魏国就派人来劝说赵国一起对秦国称臣,结果被鲁仲连说得一起对抗秦国,秦国不得已退了兵。】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嬴驷蹙着眉头将这个鲁仲连给记在了心里。 感觉大家都要与他秦国作对。 这大概就是强者吧。 强者总是招人嫉妒的。 以为这样就能阻挡他们的步伐了吗? 真是可笑。 【后来鲁仲连回到了齐国,齐国当时被燕国占领了聊城,派来收复聊城的将军一直久攻不下,鲁仲连听说此事便写了书信用箭射往了城里面,燕国的战士们看了直接自刎而死,为此,齐国很轻松地就拿回了聊城。这些虽然都是《史记》记载,但显然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不过其几分真假我们已经没办法去判断了。】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司马迁还在为自己以后会遭受腐刑的事情而惊魂未定。 没想到幕中女子又提到了自己的书。 女子为何要添上这么一句? 史书不能有夸张? 司马迁微微颔首。 也是,若是夸张了,后世之人还怎么了解前世之事呢? 【根据史书上所说的,在这两件事情上,鲁仲连立下了大功本来应该获得很厚重的封赏。但是他却拒绝了,而后辞官隐居。咱们一看这个剧本儿就很清楚了,这不就是李白梦寐以求的功成身退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其实李白一听到鲁仲连的名字,他自己也明白了这首诗到底要讲什么。 鲁仲连一直是自己所推崇的人,就是因为他的功成身退。 然而自己却终究没办法成为像他那样的人了。 是如此的吧? 【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自己也有鲁仲连那般谈笑间就斥退三军的实力,但是呢却被权贵疏远,时至今日,他的手中还留着一只箭,没能够将那助齐退燕的书信送出去,“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整首诗仿佛写的都是鲁仲连,但其实都是在写他自己,李白很巧妙地运用了鲁仲连的故事将他自己的怀才不遇给表现了出来。】 幕中女子还在夸赞自己。 她甚至没觉得自己那斥退三军是这个夸大其词? 但想了一下,李白又觉得既然鲁仲连可以,自己为何不可以? 若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在圣人面前一定好好表现,定会比从前收敛。 一定会的吧? 【第四首,李白又把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抽离下来,转而投向现实,“函谷如玉关……人多沙塞颜。”前面这几句都在描写当时的社会现状。函谷关变成了玉门关,是什么意思呢?总结起来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方,都已经被安禄山占领,难以收复。】 【就算是申包胥的终日痛哭,哭得两鬓斑白也没用了。“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申包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当时吴国攻陷楚国,申包胥为了拯救楚国,于是去请求秦国的帮助,结果秦王不愿意,他便在秦国哭了整整七天终于感动秦王拯救了楚国。后来楚复国后,楚昭王想要重赏申包胥,申包胥直接拒绝隐居去了。】 【这都不用我说了,家人们,这什么,四个大字:功成身退。】 幕中女子说着,巨幕中间就真出现了红通通的这四个大字,看起来尤为骇人。 好在持续的时间不长,片刻后便消失了。 唐代都要覆灭了,为何李白还想着功成身退呢? 许多人都无法理解他了。 现在这种时候不是应该担心…… 可想到这里许多人又沉默下来,担心又有什么用呢? 李白能做什么? 他能改变什么? 【第五首一改先时对时局与身世的悲愤,转而开始写景,以景抒情,表达了李白的烦忧与迷茫,“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风景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李白这时候却无暇欣赏。】 李白眉头轻蹙。 日后还是要多加注意,莫要辜负了良辰美景。 想得太多,终究是没什么用。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