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 【而宁戚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他早年怀才不遇,可能在李白的心中,他们是同一类人。】 【这里说他倚牛角唱歌,是《吕氏春秋》中提到的典故,那时候他去齐国想要到齐桓公的手底下做事,但是因为没有钱,所以为那些商贾赶牛车,然后辗转才到了齐国,到齐国后,他夜宿城门外,正喂牛的时候碰到齐桓公出门迎客。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任用贤能,还亲自出城门迎客。宁戚好不容易见到了想见的人,又见到齐桓公迎客的场面,不觉心中伤感,于是便敲击牛角高声歌唱齐桓公自然也听到了他的歌声,自觉他是个不凡之人于是拜他为相。】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田辟强百感交集。 最近,他看了太多的以往没看到过的东西,内心固有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那繁华的唐代、宋代,那些优秀的文人才子,仿佛一切都离他十分遥远。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说起自己的先辈,他却还是不如。 但是他似乎隐隐知道该怎么去做。可眼前却像是被薄雾笼罩看不清前方的路。 不过此时此刻有一件事是十分确定的。 任用贤能准没什么错。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不仅是他,李白相信没有人可以抵挡住齐桓公的任用贤能。 所有人都想成为宁戚,功成名就。 可他们为何就碰不到像齐桓公那样的人呢? 【李白所艳羡的很多人都是类似的,他们大多一开始怀才不遇,而后或主动或被动的地得到机缘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就是李白所向往的。】 正如李白所料,杜甫也是艳羡这样的人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真的会有人怀才不遇一辈子呢? 他也想不到这些人当中有他自己,还有他所敬重的李白。 这是不正常的,所以到底是何处出了问题? 是李林甫吗?是他那样的贪官污吏才使得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吗? 若是没有那些人是否一切就都好了? 【但是很显然,至少在这个时候李白还没有得到那样的机缘,所以他说,“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白石烂是宁戚《放牛歌》里面的句子,这里应该就是代指那一首歌或者是发出的怀才不遇的吶喊,怎么理解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吧。】 李白轻笑。 此话说的,就像他之后能得到那般机缘似的。 但…… 这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巨幕都能跟着人走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想到此处,李白又想压抑自己心中的激动,他满脑子真就只剩下了出仕为官了吗? 可思考片刻,李白便淡然了,那又如何?何必在意他人的看法? 他没偷没抢,不过就是想做个官,为百姓做点事,有何不妥? 【他说空唱着这《放牛歌》,根本没有人听,只能像苏秦那样泪落黑貂裘,《战国策》记载苏秦十次上书秦王不行,作者用“黑貂之裘敝”表达苏秦的失意。而在这里李白认为自己就像苏秦一样,而不是像宁戚还能得到齐桓公那样的人的垂青。】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咸阳宫。 嬴驷轻嗤了一声。 苏秦一天到晚撺掇着诸国联合与秦国一战,当真是个烦人的。 就怪自己没有给他重用? 当时他来秦国之时,一通大话,看起来哪像是个靠谱的? 不过,话是这么说,其实嬴驷的心中还是有些悔意。 苏秦其实与张仪的策略并无太大不同,若是自己当初能在诸国还未联合之时,就开始行动,或许此时的情况早已经不同了。 但是这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好呢? 【虽然李白的诗歌主题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奔着他的人生理想去的,但是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自信心在一步一步慢慢丧失,从一开始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到现在“泪满黑貂裘”,这就是李白的心路历程的转变。】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所以此时他的豪情已经不再豪情? 李白顿时有些怅然若失。 他还以为自己至少是不忘本心。 他很想反驳一下幕中女子,想告诉她,想告诉所有人,他李白的豪情壮志从未消减。可是他根本说不出口。因为他的那些志气早就已经慢慢地要被磨没了。 【在感叹过后,李白又开始写秋浦此处的风景,第十四首还比较特别,是一首很短的五言,描写的是冶炼工人。】 【在古代,歌颂底层人民的诗句是很少的,而像冶炼!工人这样的职业,那更是屈指可数了。前两句描写了一下冶炼的场景,“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从这短短的十个字中我们就能想象出当时炉火熊熊、燃烧火星子噼啪四溅的场景。】 【若非有李白的漫游,有他贴近底层人民的真实的经历,他写不出这样的句子,所以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想要创造出真正的艺术,还是得要细心的观察。】 唐,元和年间。 关于这一点,幕中女子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不管是李白还是杜甫,还是后世的苏轼,他们这几个人都是在外颠簸的那些年写出的作品更加吸引人。 李贺心中突了一下,他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出去游历一番呢。 虽然自己现在担任着奉礼郎的职务,但是这官职着实太小,根本不会有太大建树,与其如此,他何不出去走走。 可问题在于他并不像李白那般富有,他要如此维持自己的生计呢? 而且他身子还不好,经得起四处颠簸吗? 【而后面两句话就描写的冶炼工人了,在看诗句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冶炼工人他们在工作时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或许冒着热汗,很辛苦地在劳作,甚至让我想起古代那些参加徭役的备受压迫的底层人民,比如秦朝时期修建长城、阿房宫的那些农民,应该是很痛苦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 这事情是嬴政一直未曾解决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他当然也知道修建长城与阿房宫是多么劳民伤财的一件事情。 可是那阿房宫已经开始修建,长城又能抵御外敌入侵,岂有不行之理? 至于那些服徭役的百姓…… 嬴政思考了一会儿,那他就再多给他们一些补偿好了。 【然而李白说,“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些冶炼工人在明月夜唱着歌曲劳作,歌声使得寒冷的江水都激荡起来。】 【看了这话我才想起来,这些工人啊,他们并不能算是最底层的人民吧,士农工商,至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