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7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78(1 / 1)

何止是帝王? 就是她们村里也有许多男人出了事怪女人的,死了爹妈怪女人命硬,生不出孩子怪女人是不下蛋的公鸡。 到底为什么? “真是想不通!”怕被父母听到,她只能轻声嘀咕。 【处死杨玉环这事情我也能理解,毕竟如果 不是她哥在朝堂上乱来,盛世大唐也不至于败落得那么快,但这事情最大的责任人还是那个将杨玉环纳为贵妃自己不思朝政的李隆基吧?】 【没有杨玉环,也会有张玉环、刘玉环……】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无法反驳,似乎确实如此。 这事情还真怪不到玉奴身上。 但这古往今来,不都如此吗? 若是错全自己担了,那责任太重了,自然要有人帮着担。 或许真如幕中女子所言没有玉奴也有其他的女人,可是就那么巧,偏偏就是她,那她不负责谁负责? 女子倒也不必将过错都推到他一人身上。 李隆基心中已经认了自己的错,就像他罪己诏中写的一样。 但他想了又想,还是觉得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错。 女子说得太对了,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家都有错。 他有错,那些明知他有错却没有起到劝谏的朝臣也有错。 明日早朝,他要让所有人都认错。 【然而在古代那个社会,皇权至上,李隆基哪怕就是块渣滓,所有的人还是得跪下来直呼万岁,甚至于像李白、杜甫这些有着惊世之的清高文人,也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去依靠皇权实现自己的理想。】 听到此话,许多文人齐齐叹了一声。 谁说不是呢? 他们想要做官,权力是谁给的?那还不是宫里那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除了依靠皇权,他们还能依靠谁呢? 【没有了皇权的支持,他们就算才略滔天,该怎么落魄还不是落魄,像孟浩然、像柳永这种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就蹉跎许久,甚至是一生不仕的文人多不胜数。】 想起孟浩然,李白仍觉不值。 在他看来,孟浩然有才有志,却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真是可惜。 是圣人识人不清,不是孟夫子不行。 然而就像女子说的,他们却只能依靠圣人。 更让李白气馁的是,他自己的结局也比孟夫子好不了多少。 公元1028年,天圣六年。 此言何意? 柳永没明白幕中女子的话。 孟浩然的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先时女子也说了,因为写的一首诗让唐玄宗觉得他心怀怨气,所以一直不曾做官,那自己呢? 自己因为什么话而蹉跎许久? 还好先时女子说自己会做官,要不然他都要以为这一生不仕是说的自己了。 【李白虽然算不得幸运的,但他绝不是最不幸的那一个,许多人就连皇帝的面都见不上一面,他自己肯定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工作的时候还是竭尽所能哄领导开心。】 【这其三写美人与鲜花互衬,君王赏美人美景,而后“解释春风无限恨”,这里的春风就是指的唐玄宗,意思是唐玄宗原本“沉香亭北倚阑干”,倚在阑干处不怎么开心,美景美人却让帝王的所有忧愁都消解了。】 唐,元和年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哪怕是帝王也常难过美人关,更何况是吾等?”元稹还想着后世说自己是渣男的事情。 他左思右想,实在从这两个字中找到任何一点褒义。 但如今转念一想,爱美人有什么错? 只要他没有因美人而误国误事不就好了? 【这三首诗风流旖旎,让唐玄宗十分满意,但是这显然不是李白想写的东西,于是在《宫中行乐词》中,他就夹带私货,讽刺唐玄宗。】 第82章 李白(小修) 【《宫中行乐词》一共有十首,现存八首,都是唐玄宗让李白写的有关他的行乐之事的诗。】 【这些诗咱们都不用完全看,这其三中的嘲讽之意就很明显了,“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君王在干什么,在与民同乐。然而事实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可李隆基根本没能发现,还沉浸在大唐盛世永垂不朽的美梦之中。】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女子不提,李隆基当真是没发现。 他一直为李白的诗句倾倒,也认为对方就只这一点本事罢了,没想到他竟…… 他也敢如此! 李隆基拳头握了握,当着李俶的面也没发作。 年纪大了,反而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胸襟,不自觉地就气得胸中闷痛。 可这时候他没有别的办法,除了努力弥补,那就是装也要装得如从前那样清明仁德,绝不能晚节不保。 【然而,李白并没有被自己写的这些东西打倒,但他那狂傲的性格却让许多人不爽,于是他如同很多文人一样,逐渐走向了遭谗见疏的道路。】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遭谗见疏,屈原最近也是一样。 他原以为巨幕出了他就能成为一代贤臣带着楚国走向成功。 事实似乎也在朝着他希望的方向发展,楚国变得富强,百姓有吃有穿,孩子们甚至都能读书习字。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如此目标,那是他从前做梦也不敢想的,现在几乎所有百姓都信他爱他,但这并没有让他安心,反而算是害了他。 他如今被架在火上,就像那什么西汉的韩信一样。 如今屈原能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放弃如今的事,归隐山林,如李白心中所愿,功成身退。 做到如此,已经够了。 可是……可是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 【像他这样一个傲气的人,如何能受得了这样的委屈,他开始在《玉壶吟》和《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等作品中表达自己想要隐居的想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历来为许多文人所推崇,李白也是一样,他在这首诗中以此作为中心思想,表达自己想要隐居的心,但是这时候他更想要的还是“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隐居? 现在一听到这两个字,李隆基就一阵不舒服,隐居,隐什么居? 都隐居了,谁来做事? 不管是李白还是王维,亦或是那些不识好歹的文人,都是些不负责任的人。 他们明知该如何做事,却没有人愿意去做,他们都自命清高,等着他给他们一个机会,而到了他的面前又不好好地说,到底是何毛病? 可偏偏,没了他们,大唐还真就不行,现在更是如此。 可是没有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