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13(1 / 1)

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他们都是汉武帝的亲戚,这里就是代指的杨国忠。】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汉武帝看了直摇头,这也能跟他扯上关系? 他的卫青和霍去病可比这什么杨国忠靠谱多了。 看了这唐朝的历史简直让人心惊,倒是叫他收获了不少治国之策和克己之道。 【这些人吃的东西都是极好的,什么橙子、橘子,那都是寻常人吃不到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里的臭我个人认为读“xiù”是食物飘散出来的味道的意思,但是也有读“chòu”的,意思是富人家的那些酒肉多得吃都吃不完,甚至放到发臭。】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岂有此理!” 李世民简直无法想象,这样的场景竟然会出现在那样的盛世大唐。 女子一开始展现出来的开元盛世难道是假的吗? 为何这么快就变成了这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③” 黎民百姓如同载舟之水,能承载江山亦能倾覆江山。 李隆基不懂体恤天下百姓,此子不配为帝王也。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他们在骊山醉生梦死,即便咫尺之间,他们却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天。这些事简直让人都说不出话来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也说不出话来了。 他只觉遍体生寒,他不敢相信那些都是因他错信奸臣而起。 可根据他这段时间的暗查,这些事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现在巨幕只是将这些提前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他没有办法再自欺欺人了。 他该有所行动,该让这社会回到开元年间。 趁着为时未晚。 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报孙会宗书》 ②妾与陛下,男女虽殊,俱托体先帝——《宋书》山阴公主的话 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 第51章 杜甫 所有的百姓都听闻骊山之景甚是秀丽,他们做梦都想上去看看就像是想进入大明宫一观一样。 然而他们又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那是天子的地盘,他们这些凡夫俗子如何能够踏足? 他们也只能像杜甫一样去想象那是怎样的神仙仙境。 就在这时,巨幕之上放出了骊山之景,只见山势巍峨,林木繁盛,风景确实很美,但也确实不是他们所想的神仙居所。 再加上他们知道了日后圣上会如何带着贵人们在其上酒池肉林就让他们对此处喜欢不起来。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路途凶险,他走到泾渭合流的渡口又改了道,“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他怀疑那汹涌的水流是从崆峒山而来,要将天柱折断,“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桥梁虽还没被冲毁,但已经吱吱呀呀地响了。】 【这几句话显然是有所夸张的,甚至还运用了共工触怒不周山的神话典故。这样的描写透露出作者已然发现了整个社会的暗潮汹涌,而这里的凶险,也与骊山上的欢乐宴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不解,那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让自己发出这样的感叹? 他已经能体会到自己诗句中的那种气愤了,那是现在的他从来没有过的。 这个社会真的会让他感到那般失望吗? 【他从路上的见闻,又写回到了自己的身上,“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河面太广没法穿越,大家只能相互搀扶着走过去。“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我的妻子寄居在奉先县,如今风雪将我们相隔两地。】 【网上之前一直很流行一句话,叫做“李白从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轻。”】 从未老去? 他如今已然老了。 即便李白不愿去想,但四十多岁的他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年轻气盛的青年。 但被后世说从未老去,倒还有点意思。 【李白五十岁了,还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样的诗句,浪漫与豪情贯穿了李白的一生,当然了也不是说老年人就不能浪漫与豪情,但是相对来说,李白这种轻狂更多地会出现在年轻人的身上。】 【但是杜甫就不一样了,我们的课本上杜甫的画像也从来都是一个老年人。】 女子说着,巨幕之上出现了一个老者的画像,老者正在遥望远方,看起来气质儒雅,眼神中是惘然还是什么其他的情绪没有人能真正猜得明白,就连杜甫自己都看不懂。 然而众人还没来得及感慨,那老者身下突然出现了两个轮子,而他以一个骑马的姿势,双手扶在轮子上的两根棍子上,衣摆向后扬起,仿佛那东西能带着他飞向远方。 “那是何物?” 几乎所有人都被巨幕中杜甫身下的那东西给吸引了。 又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然而女子甚至没等他们将那画给记下来,只是笑笑,又继续解说了。 清,乾隆年间。 “郎世宁,怎么样,记得下来吗?” “皇上您请放心,我看过的一定能画下来。” 【杜甫不仅自己老,被称作老杜,他在诗中提及自己妻子时也总是以老妻相称。杜甫你清醒一点!你妻子比你年轻十岁,而且没有女子喜欢被叫老!】 杜甫彼时正到家门口,看到了坐在堂屋前的杨氏,两人相视一笑,杜甫还有些脸热。 女子怎的还评价这些事情? 【当然了杜甫的“未曾年轻”并非指的这个,而是指的他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这与他的性格经历有关,但是他也并非一直这样,至少“会当凌绝顶”的杜甫还是年轻的。】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我不可能一直不管我的家人,这次回去就是为了同甘共苦,然而刚一入门就听到了哭声,竟是我的小儿子被饿死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杜甫和杨氏两人的脸刷一下地白了,出奇的一致。 虽然先时也听女子说过,可是这时候杜甫已然确定这是自己的诗,而女子又配上了那哀婉的音乐。 像是故意要惹得他们流泪似的。 杜甫上前轻声安抚杨氏,说道:“莫要心伤,往后我不唤你老妻了。” 杨氏嗤地笑了出来。 【孩子被饿死了,杜甫自然伤心不已,“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我怎能不悲伤,邻居们也为之流泪,作为父亲真是惭愧,竟养不活自己的孩子!“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西晋。 晋惠帝司马衷正在华林园内设宴款待众人。 大家都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