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10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07(1 / 1)

? 为何频频念起李白呢? 他是很欣赏李白没错,李白的文才,李白的性情都是旁人所没有的,可似乎也不至于。 难道是明年他去鲁郡与李白之间发生了何事吗? 【从这一句话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杜甫在长安城的处境,按理来说他到长安一年左右的时间该是呼朋引伴的时候,怎么会“寂寞书斋里”呢?】 【这个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但是从这里就能看出杜甫的这条路不太好走了。】 这条路确实不好走。 若是好走,他和李十二白、高三十五等人如何会到今天还没成功? 但即便不好走,他也不可能轻易放弃。 长安。 这路怎会如此难走? 李隆基也想不通,他迫切地需要人才,而那些人才迫切地想要来为他做事,这难道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都是奸臣之祸,他细想了一圈,竟觉得自己身边一个可信之人都没了。 该叫谁来帮自己? 他到底还能信谁? 【后来759年,干元二年,安史之乱已经爆发,杜甫弃官前往秦州,在这里他写下了好几首有关李白的诗句。】 【在年初时,李白被流放,但后来在路上遇赦放还,不过杜甫只知道他被流放的消息,于是在担心他的情况下写下了《梦李白》二首和《天末怀李白》。】 什么? 被流放? 李白这次是彻底呆住了。 自己做了何事,为何会被流放? 他这一生坦坦荡荡,从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怎会被流放? 一时间,所有安史之乱前看巨幕的人都惊了。 这样一个被后世称之为仙的人物竟然被流放了。 没人能猜到是为什么,难道是因为遭人嫉妒。 英才常遭天妒,何况人乎? 李隆基也觉得诧异。 流放,那必是重罪。 他虽也认为李白性子狂傲,但并不觉得李白会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可是巨幕都如此说了,他也不可能再冒险给李白过大的权力。 干脆还是让他回长安来放在眼前盯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死别让人哭不出声,而生离却常常让人悲痛不已,“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在江南那些瘴疬流行的地方,为何被流放的你没有任何消息?】 【当时李白被流放的地方是夜郎,也就是今贵州,云贵川在古代那都是比较神秘的,一向发展没有东部沿海快,主要就是因为山高林深水多,给人的感觉就是偏僻,当时李白还曾写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贵州比蜀地还要偏南一点,所以杜甫很担心李白。】 【本来当时李白应该是死罪的,后来改成流放,这事情还要感谢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年间,李世民办过一起案子,错杀了一个叫张蕴古的人,知道真相后,李世民很后悔,于是下令不管是谁判死刑都要审查五次。后来《贞观律》被唐高宗修改取名为《唐律疏议》,里面就写到了有关律法。】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错杀? 李世民一惊,这可不行! 所幸如今还未到贞观年间, 他可不能错杀了谁。 这对死刑慎重是于民有利之事,可行。 现在就可施行。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故人突然入了我的梦,应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入梦的应该不是魂魄吧?唉,此去路途遥远,实在生死难料啊!】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假如真是魂魄的话,你一个人得从夜郎那么远的地方来,回去还得越过许多关塞,“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如今你身不由己,怎么可能自由地飞来呢?】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也好想魂魄离体回到故国去看看。 即便是前路艰险,即便孤身一人他也在所不惜。 可是他如同诗中的李白一般身陷囹圄,怎么飞呢? 然,李白已因大赦脱身,自己何时才能等到那一天? 李煜的眼睛亮了亮,自己是否也能等到这一天呢?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明月洒满了整间屋子,恍恍惚惚间,我看到你面容憔悴,“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你一个人在 那惊涛骇浪间要小心了,别不注意落入了蛟龙的口中。】 【胡应麟的《诗薮》中提到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和“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两句都是源自汉乐府“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而曹植之句,用其句而变其意是“建安绝唱”,而杜甫之句用其意而改其句是“唐古峥嵘”。】 【我们在了解这些文人作品的时候,若是从上古神话开始将文学史脉络梳理一遍,就更能理解许多诗人的诗句是发端于何处。】 【这一首其一主要就写了杜甫知道了李白被流放很担心对方,而其二更多地才是表达杜甫的情感,当然其一也有,只是其二更加强烈。】 看着满屋子的月光,李煜更觉凄凉。 即便是配上如此美好的句子,月光仍旧冷得可怕。 月景分明如此美,可为何都是这般寓意? 李煜想提笔为它作一首欢庆些的词,可他早已忘了欢庆该是何种模样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是真的思念李白,他将李白比作浮云、游子,想着李白为何还没回来,“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李白好几次到梦中来见自己,足以说明李白对自己的情谊。这一句是沿用上一首的“平生魂”,就因为李白对自己情深义重,所以才频频来到自己的梦中。】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李白走的时候还常常不安,说来一趟不容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江湖上太危险了,好怕会沉船。】 【由这些意象我们是能想象李白的处境的,古代不比现在交通发达,被流放的为什么都是重罪犯人呢,因为被流放确实是很考验人的,可能去一趟不死也得脱层皮。所以杜甫描写中的李白即便是来到他的梦中也是困难重重的。】 【而这一句也同样呼应了上一首的结尾,水深浪大,可能一不注意就落入了蛟龙的口中,太危险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看了这些句子,李白也在脑海中开始想象去夜郎的场景了。 他虽未去过夜郎,但是这些年走南闯北也去过不少险峻地,可不曾有一次是因为被流放。 李白虽不觉得那场景可怕,可仍像是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女子还是未曾言明,他为何会被流放,甚至差点被处以死刑。 【“出门搔白首,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