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5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50(1 / 1)

已经有些精神恍惚了,晚唐她完全可以理解,可五代又是何意?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隐正在梓州做参军。 他年事已高,再也没有了以前那些建功立业的决心。 自己诗歌中的形式美? 没想到自己的诗歌在后世还被人当作范本学习,可若只学其表不如不学。 【西昆体的诗歌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词藻富丽。其实整体读起来是很美的,但再美也只是虚有其表,并没有什么思想内涵。】 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听着女子的话忍不住地挑了挑眉。 女子这话完全说到了点上,西昆体就是虚有其表,实际毫无用处! 若衣不蔽体,华贵若霓虹又有何意? 【所以为了反对西昆体这种缺乏真情实感的浮靡文风,欧阳修等人便主张对诗和文进行改革。】 【然而,欧阳修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所做的这个事情就是为了政治服务的,就想唐代古文运动一样,在安史之乱后,唐国势急剧衰落,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才有了反对内容空泛的骈文的古文运动。】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这已经是此女第二次提到安史之乱了。 安史之乱所带来的后果实在太严重了,她真的很想把它解决掉。 可是“安史”何意? 骈文怎的就内容空泛了? 她瞧着骆宾王先时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挺有内容的啊。 【所以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也是一样,就是为了宣扬他们的政治主张,从而促进政治革新。】 【也是在这时候欧阳修提出“文道并重”,这基本上是继承了古文运动韩愈和柳宗元的“文以明道”的观点。】 【而欧阳修的“以文为诗”和苏轼的“以文为赋”都是为了将自己的“道”融于其中,但是因为背景不同,他们两个的“道”也是不同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苏轼的道理解为他要讲的道理或者是想要表达的感情。】 【说白了,包括苏轼的“以诗为词”,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增强作品的思想性。】 809年,元和四年。 绿水环绕着青山,山间云雾缭绕,永州各处皆是美景。 柳宗元带着仆人坐于山间歇息,忽闻幕中女子又一次提起了自己。 没想到自己与退之的那些东西后人竟还在学习。 听女子的意思,这欧阳修所参与的所谓政治革新应该也失败了,否则不会那么快就有王安石变法才对。 他们都用失败的东西如何能学? 这后生胡涂。 虽是这般说,可柳宗元心中仍旧有着不甘,然却因别无他法故只能作罢。 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觉得此女说得没什么错,这确实是他的想法。 读书人的影响力很大,只要能把想要传达的东西融于诗文,用不了多久就能让人知晓。 可是依此女的意思,他们的庆历新政失败了。 此后肯定也没什么象样的变法,如若不然,女子不会不提。 【我们都知道赋都是讲究对偶的,但是这篇《赤壁赋》就与传统的赋不同,里面很多的散句,苏轼能这样自由作赋,也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有关。】 【任何一种文体都是通过不断地变革,不断地发展的,经过唐宋两次文学变革,唐宋诗、词、文都达到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 1405年,永乐三年。 朱棣听到这样的话心中不悦却又不得不承认,至少从目前来看,他大明文学是比不过唐宋时期的。 这帮酒囊饭袋! 前两年让他们修纂类书,虽修得《文献大成》,可诸多不完善之处。 连整理都不会,如何创作? 他心中暗下决定,此书得重新修一次。 清,乾隆年间。 乾隆捏着自己的下巴想了想,似乎本朝文人之作确实不如唐宋。 但自己写的那么多诗总有好的。 一首不行那就两首,两首不行那就十首。 总有能与之相比的。 【除却家人的陪伴之外,苏轼在黄州也不算是一个人,他在黄州也有朋友,比如1083年,元丰六年被贬到黄州,住在承天寺的张怀民,再比如帮他搞了块地皮的马正卿。】 【但即便如此,苏轼在黄州的这段时间,整体来说日子肯定是过得不太好的,一是经济困难,二是仕途失意的愁苦。】 【不过,苏轼在这段时间里留给我们的作品却多是积极的、乐观的、振奋人心的,与其说他是在宽慰激励自己,不如说他是在激励所有看到他作品的人。】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李商隐看到苏轼两边不讨好的样子,想起了自己那些年的经历。 大概没有人比他更懂苏轼了。 如此还能做到乐观豁达,他自愧不如。 他也清楚,苏轼此举才是正道,怨天尤人不若将当下的事情做好。 【1084年,元丰七年,在黄州待了几年的苏轼被调往汝州,但是那个时候苏轼很穷还拖家带口,走到路上,他和妾室朝云的小儿子不幸逝世,各种事情堆在一起,他就上书朝廷先不赶路,先去常州。】 【他要南返常州的时候,也就是1085年,元丰八年,北宋发生了一件大事,宋神宗因为操劳过度、心力交瘁,在西夏战事不顺后,他病情愈发严重,最后还是没能熬过去,年仅三十八岁的宋神宗就这样离世,九岁的赵煦即位。】 赵祯皱眉。 九岁,那岂不是很容易让人摆布? 这宋神宗倒是不错,虽说身子没养好,到底一心为了大宋,也算是做了件大事。 不愧是他赵祯的后人。 【赵煦即位后,高太后,也就是此时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支持司马光一众保守党,废除了全部新法。】 “什……什么?”赵祯跌坐在椅子上。 努力一生,最后竟被一个后宫女子毁于一旦! “官家,保重龙体啊!” 赵祯扶着额头,他的龙体今日都要被气得冒烟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他大宋朝也会出现后宫干政的事情? 那什么高太后莫不是有武后之念吧! 看来以后给自己的最兴来选妃得注意了。 【这个时候苏轼就在常州过了一段时间的安生日子,最后苏轼也是在这个地方离开了这个世界。】 元符二年,儋州。 苏轼看着女子给出来的与他印象中大相径庭的常州,也不知为何,虽完全不同,但他却也觉得那就是常州。 常州挺好,那段时间自己确实轻松。 能在常州离开,甚好。 【宋哲宗即位后,新党被打压,苏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