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看着巨幕,心里却有些不满。 女子鲜少提及大明,如今一提便是说他大明的不是。 这种事情本就是自古有之,为了江山稳固,自是有用,如今竟叫她这样光明正大地说出来,实叫人不快。 但一想起女子说的那些有用的东西,又因完全参悟不透这女子从何而来,要做何事,他也只能暂且先听着。 清,乾隆年间。 “气煞我也!” 乾隆快要被此女给气死了。 此女莫不是那些反清复明的余孽弄出来的? 但随即他又扶了扶额觉得自己是被气胡涂了。 她说明清,那就是说明、清都是一样的,那些余孽当不会如此蠢笨。 这些事情是可以随便说出来的吗? 【在清朝文字狱案件的数量达到了巅峰。整个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文字狱的施行的次数高达一百多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两年就会有一次文字狱,这个数字不管放到哪个朝代那都是相当炸裂的。】 乾隆拿着手边的镇纸狠狠往巨幕上一摔,结果巨幕纹丝不动,反倒是那上好的白玉镇纸透过巨幕摔到地上瞬间粉身碎骨,吓得一旁的太监们纷纷下跪求饶。 “皇上息怒……” 这叫他如何息怒? 两百多年,简直妖言惑众! 乾隆怒从心头起,这些汉人就是诡计多端,此女也不知是谁派来的,如此诋毁他大清,当真是活腻了! “传旨下去,谁能将这巨幕拆了,加官进爵,赏赐黄金万两!” 【然而还不止于此,大概是因为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帝,所以乾隆朝的文字狱案件也最多,他活了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就这六十年时间里,文字狱案件就有一百多件。】 乾隆一顿,愣住了。 最长寿的皇帝,听起来好像还行。 但是后面说的什么话? 他捂着自己的胸口,险些说不出话来。 若是那些汉人能够老实些,不要总想着反清,他何故做到如此? 不止是他,各朝各代的皇帝们都慌了。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第一位称皇帝的秦始皇嬴政这时才刚刚下令让徐福等人入海寻找仙药,谁知就看到了此巨幕。 八十九? 他竟活不到八十九岁吗? 难道是自己得道成仙不被外人所知? 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如今四十三岁的刘彻手中的笔顿了顿,八十九确实高寿。 既然这什么乾隆皇帝可以,他为何不行? 于是他放下墨笔又拿了朱笔在竹简之上写下“捌玖”二字。 212年,建安十七年。 这事情正好也是曹操和曹丕如今 在意的问题。 别人可能没有在意,但是他们却是记下了自己所活年岁不长了。 曹操早让人去找神医了,可是如今却毫无消息,他实在有点担心。 八十九岁,他都未曾想过。 没人不渴望长命百岁,但他们谁又能奢望呢? 曹丕私底下也在请大夫看自己的身子,如今却还是没有找到延年益寿的法子。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 隋炀帝杨广自从上次听到了自己的谥号是炀之后气得大病了一场,如今听闻自己竟不是最高寿的,心下越发急了,一急之下竟是噗地突出一口鲜血来。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也有点慌了,她如今七十三岁, 距离八十九岁只剩了十六年。 也就是说她的时间不足十六年了。 她早知自己年岁已高,可如今真直面这问题心中只有不甘,还得想想法子。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赵祯还算年轻,但听到这样的话仍旧不悦。 看来还得多加注重太医局之事宜。 众大臣们见官家面无表情不说话都不敢有什么动作,默默地看着巨幕。 1405年,永乐三年。 朱棣皱眉。 太医让他多加休息切莫操劳过度,他从不放在心上。 最近确实感觉身子疲乏了许多。 可作为一国之君,怎能松懈? 三月还不知道自己的话让多少人忧心忡忡,她还在说着乌台诗案。 【改革变法可以说是宋神宗一生当中最在意的事情之一,所以当御史们以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藐视新法为由请他治罪的时候,他还是让人把苏轼抓了起来。】 【要说苏轼倒霉吧,他也算运气好。有野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立誓言于石碑,不杀士大夫。虽然是野史,但是苏轼确实留住了小命,如果他生活在明清时期,那就是活不过三集的剧本。】 元符二年,儋州。 三集的剧本? 怎么又扯上剧本了? 苏轼自己都不懂了。 想了一会儿没想明白,但是苏轼却觉得此女有句话说得对,他确实是运气好。 按女子的意思,自己若在那乾隆朝,大概是活不到今日。 此政着实可怖。 乾隆年间的乾隆莫名其妙地打了个喷嚏。 【当时很多变革派是想让苏轼死的,所以弹劾的罪名很重,但是因为守旧派的大臣们帮苏轼求情,甚至连再次罢相的新法支持者王安石都为苏轼说话。】 众人都不解。 王安石这是态度不坚定吗? 被罢相所以不管不顾了? 王安石点了点头。 觉得未来的自己这做法没有错。 苏轼与他不过政见不合,不应该 赶尽杀绝,更何况他罪不至死。 王安石对未来的自己还是挺满意的,只是他也想知道自己两度罢相到底因为什么。 他能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呢? 变法对于大宋而言太过重要了! 势在必行! 【反正最后苏轼保住了一条命,他被贬到黄州做一个团练副使。团练副使没什么实权,苏轼为国效力的理想之路就更难走了。】 【然而,团练副使才只是开始,苏轼的未来远比他的前半生坎坷。】 元符二年,儋州。 苏轼勾唇笑了笑。 看似坎坷,可他觉得自己这一生能走那么多的地方,看那么多的风景,品尝那么多的美食。 还能得后世如此高的评价。 不枉此生! 只可惜…… 罢了。 足矣! 谢谢大家的支持。 么么~ 第29章 苏轼 【唐宋时期的黄州是很偏僻的,晚唐诗人杜牧就曾经在《雪中书怀》中这样形容,“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近水的这座城池孤零零的,根本没什么人。】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晚唐! 武则天抓住这个词心中一凛,只可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