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未来科幻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分卷阅读3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7(1 / 1)

几分? 【不过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说曹丕“以位尊减才”,而曹植“以势窘益价”。】 【他认为曹丕的才情是被低估了的,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同情弱者,所以把更多美好的评价加诸在曹植的身上。】 【这也是正常的。】 【因为会去评价曹植二人的多是文学家,想让政治家去评价曹植,可能他还够不上格。而评价他二人的文学家大多失意,所以会对曹植的经历而产生共鸣。】 这刘勰到底何许人也? 曹丕心中暗叹,只可惜自己与他并非身处同一时代,否则自己定与之结交。 二人再就诗赋畅谈,何其乐也! 能懂他之人,实在少之又少,此刘勰当算一个。 此女自从说到自己要登基之后,评价就大不如之前。 曹丕不信自己登基后会连同本性也变了。 难道帝王就不能有真性情者? 夸大之词也。 他偏要恪守本心,且守好他曹家的天下! 曹丕想通了,可曹植又不悦了。 他承认兄长文才,虽觉不如自己,但却也不错。 可此女说自己不够格被政治家所论,未免欺人太甚! 【我们做评价时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客观,所以我们更要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之上来进行自己的评价。】 【除却《野田黄雀行》和《赠白马王彪》这一类作品,曹植后期还有其他类型的诗作。】 【其一就是用弃妇或思妇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依旧可以追述到屈原的《离骚》。】 【之前我们提到过的他《杂诗·南国有佳人》就是此类,此外还有一首同样优秀的代表作《七哀诗》。】 说到此处,巨幕中又出现了一个画面。 众人渐渐意识到女子所展现的许多场景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像百戏那般是有人在扮演。 但依旧没有人能明白女子如何能够让那些扮演者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此时的巨幕中,明月高悬,月光洒在湖面荡起漾漾水波,一个女子坐在高高的阁楼之上,静静地欣赏着月色。 可如此美景却不能让她开心,她轻轻叹息一声,仿佛带着无尽的忧愁。 画面一转,来到十年前。 女子彼时还年轻,初为人妇,脸上还带着一丝稚气,她默默送走了自己的夫君,而后形单影只地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场景又回到那孤寂的高楼。 女子想象自己的夫君已经功成名就,自己与他之间的距离仿佛更远了,他的身边也已经不是自己。 画面在跳转间,旁边写着诗句和一些必要的注语,一下就让众人理解了诗句中的意思。 “此子实在过分!”不少人都为这负心汉而生气!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许多以思妇、弃妇为主人公的作品,它主要是为了反映现实。】 【在三国时期,天下动乱战争不断,像这样等待夫君的思妇比比皆是,于是这也成为了当时许多文人的写作素材,其中曹丕的《燕歌行》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曹丕的作品中写得最好的也是此类。】 【但是曹丕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跟曹植就有所不同。】 【曹植以弃妇自比,表达自己被兄长防备排挤的愁怨,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的“愁”、“悲”、“叹”、“哀”这些字眼感受到曹植当时的心情,】 【明明我们以前那么要好的啊,一起读书练武,怎么现在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呢?】 【你是我的兄长,你都不信我用我,我又该去找谁呢?】 曹丕一怔,下意识看向曹植,谁知正好与对方的视线碰上。 遥想儿时,他们的关系确实比之现在亲切不少。 可随着年纪渐长,各自有了各自想要的东西,亲情就被慢慢地舍去。 如今竟还有些相看两厌的感觉了。 曹丕心中也开始怀疑自己。 难道自己的坚持是错的吗? 若自己优柔寡断,那最后还能坐上那个位置吗? 【还有一类就是他的述志诗,表达他自己想要为国效力的志向,《杂诗·仆夫早严驾》中就很明白地写了他想征战东吴,不想当个闲散王,然而不管是他的兄长还是他的侄子都因防备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权利。】 【最后他只能是将这些情感用书写的形式表达出来。】 正看好戏的孙权:“……” 不过一个毛头小子罢了。 等曹操一死,他还真不怕他们曹家。 可他现在确也担心曹操知道他会称帝之后对付他。 到时若不与刘备合力怕是难以抵抗。 但怕就怕在,刘备也有自己的私心,不支持自己那就难了。 “快,去把子明和子敬唤来。” 与鲁肃和吕蒙二人商议商议或可想出应对之策。 【曹植还有一类影响比较大的诗歌作品,游仙诗。】 【其实我们在他很多作品里都能看到仙人的影子,比如《仙人篇》、《游仙诗》和《远游篇》,甚至在《赠白马王彪》里也有“虚无求列仙”这样的句子。】 【他其实跟屈原一样,现实世界得不到满足,于是才会将视线转向虚幻的神仙世界之中。】 仙人的影子? 游仙诗当指诗中提及仙人之事? 曹操自己也有好几首游仙诗,他在写时也有逃离现实世界的想法吗? 思考片刻后,曹操摇了摇头,非也。 但他自认为自己的那些诗,当不会比子建的差多少。 只是这后人更喜文辞雕琢,舍本逐末耳。 【若说游仙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多的,就拿三曹来说,都有此类作品,曹操的游仙诗还不少。】 【但是这类诗作都呈现出一种享乐主义或者说是颓废的精神气质,所以此类诗在精神层面上的高度并不够高,因此到了后来的隋唐时期写这类诗歌的人慢慢就少了,不过像李白、白居易和李贺等人的作品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游仙一类题材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精神层面的高度。 李白仔细思索这话,沉默半晌,又饮下一杯酒,说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谁还管得了这些?” 有了精神高度那又如何? 不享乐不颓废又如何? 不如美酒一杯! 【虽说游仙诗并非古代文坛主流,但它也并非毫无用处,此中丰富的想象力影响了后世不知多少文学作品。】 女子说着坐回了桌前。 【总的来说,虽然人们对于曹家父子乃至整个曹魏集团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否定他们之于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整个建安文坛乃至中国古代文坛,都因为他们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