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小说网 > 其他题材 > 自由行 > 分卷阅读8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9(1 / 1)

着一股酒香味,但我酒量好像不太行,一个人没有照应,不敢放开喝。 布拉格老城广场没有许愿池,鸽子长着人的胆子,吓也吓不跑,甚至直接啄我放在一旁的小蛋糕,没有分寸感,和那谁一样。 真好笑,人一样的鸟、鸟一样的人,都被我碰上了。 查理大桥是历代国王加冕的必经之路,桥两侧石栏杆立着30座圣人雕像,为天主教圣徒和保护神。当中最出名的是圣约翰波内穆克的雕像,传说因为他拒绝向查理四世泄露皇后忏悔出轨的祷告……被查理国王从桥上扔进一旁的伏尔塔瓦河,当他在沉入水中的瞬间,天空出现五颗金色的星星。 无论如何,人们坚信摸一摸他的雕像能有好运,我也未能免俗。右手替自己摸,左手替汤可林摸,毕竟他一直在倒霉。摸完以后发现雕塑头顶站着几只鸟在排泄,显灵了。 捷克的城市风光迷人,最主要是逛城堡,小镇都不大,花上两天就能走完。我因捷克物价友好在这停多了几天,终于能够饱餐一顿。 来欧洲后每天的伙食基本如下:面包、火腿香肠、土豆泥碾成的馒头片。吃到失去味觉,想念白米饭,想念所有中式家常菜,这里的番茄浓汤太甜腻,还是汤可林做的合胃口,酸酸甜甜番茄汤、起死回生焖牛肉、王婆炒饭……还有什么忘记了,总之汤可林的厨艺是挺不错的。 八月十日,奥地利 维也纳 逛博物馆,没了。音乐之都艺术气氛浓厚,随处可见的街头演奏,正值盛夏,街上摆了露天花洒喷冷气,以防行人中暑。 坐在多瑙塔顶端看日落,俯瞰整个维也纳,房屋和人都不渺小,渺小的是身处塔顶的自己。 晚上八点三十分,太阳完全隐入地平线,我离开多瑙公园回酒店,途经一家街角酒吧放音乐,有人在河畔踩着节奏跳华尔兹,轻快灵动,真好。忽然想起今天是我和汤可林分开的第35天,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 一个月过去,一年过去,一辈子过去,多瑙河的河水永远不分昼夜向前流,这就是具象的时间在流逝吗? 八月十五日,意大利 米兰 虽然这一路以来掌握了许多防盗技巧,但再周全的计策在厚脸皮的贼面前都是无用功。这里的贼不如巴黎的花样百出,胜在吃了熊心豹胆。 威尼斯水城风光无限好,只是游人太多,人挤人恰逢天气炎热,体验一般,碰上小偷,体验极差。刚上叹息桥便意识到后裤兜被掏,转头一看,那小偷够猖狂,我瞪他他瞪我,存了再多私房钱也经不起这种偷法。 这一路来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唯有哭笑不得,令人恼火的是他掏完左裤兜还十分淡定地掏右裤兜,两边便宜全占了。我追了他三条巷子硬刚,但威尼斯的巷子多,一眨眼他就不见身影,早知在桥上就该踹他下河。 住在治安一般的老城区,夜晚窗户被石子砸开,幸运的是后来转道去罗马时遇上两位在当地居住的同胞,留我在他们家暂住。这对夫妇十分照顾我,整整两天带着他们的金毛犬驱车陪我逛遍罗马,斗兽场、大教堂、万神殿、许愿池等等。 我是按《罗马假日》里的约会地点观光的,汤可林这么爱吃冰淇淋,就该让他模仿女主角拿冰淇淋坐西班牙广场的台阶那儿摆拍一张,可惜现在广场已经不允许人们在上面吃东西了,而且“女主角”也没来。 一个人的自由行确实自由,但不有趣。 最后一个句号落笔,章寻合上日记本发动车辆。八月中旬的瑞士小镇劳特布龙嫩夏雨连绵,海拔高的区域甚至堆着积雪。沿公路一直开,万籁俱寂,碰不上几辆车,山谷间云雾缭绕,山顶有几道金光穿透浓雾闪闪发亮,那是悬在山崖的文根小镇。 开了大约半小时抵达村落,陆陆续续冒出许多低矮的农舍和房屋。小镇居民稀少,晚上七点,街上的人屈指可数,唯有两旁的门店亮灯。 灯是一致的暖黄色,章寻亲眼所见之后才认证汤可林的形容有多贴切,泊油路面反光,看上去就像一条泛着盈盈金光的河。 他放慢车速开,发觉三三两两的行人抱着滑雪板,大约是刚从少女峰滑完雪下来。 拐过一个弯道,车子突然“咔咔”一声,章寻感觉车尾不受控地往右歪,小车打滑向前猛冲。他心里咯噔一下,收了收油门,稍稍往右打方向盘,直至感觉轮胎附着力恢复后才慢慢回正,开到路边停下。 好在此时车辆行人不多,章寻定了定心神,下车检查轮胎,发现沟槽卡着些泥沙。他到后备箱找来螺丝刀抠污泥,清完后轮正准备清前轮时,耳边再次传来“咔咔”一声—— 一块紫白色的滑雪板倒在他脚边:“What happened to your car?” 章寻动作一顿,抬头望去,一个大约十四、五岁金发碧眼的女孩不解地打量车胎。 见他不说话,女孩朝旁边的咖啡店方向歪了歪头,问他要不要喝热牛奶。章寻仍然一动不动如雕塑,女孩晃了一下手:“hello?” “Sophie?”章寻终于给了反应。 话音未落,他看见这女孩倏地耸起肩,鼻子也耸了耸,脸颊上静止的小雀斑犹如活了过来。 第64章 63留下 八月十八日 瑞士 劳特布龙嫩 终于见到汤可林口中的Sophie和罗斯太太,我在她们的旅馆暂住下来。 白天游客来来往往倒显得有生活气息,到了晚上放眼望去只有雪山,几乎见不到人。这是我旅途中到过最安静的地方,静到心安,罗斯太太说这个小镇就三千居民,游客常常呆一两天就走,想找个聊天的对象都难。她很乐意和我聊天打发时间,聊旅行、聊风景、聊我们之间唯一认识的人——汤可林。 只不过从她口中听到的汤可林与我印象中的汤可林大相径庭,简直判若两人。罗斯太太想了许久,选出一个词形容当时的他:down。 她指了指外面的天气说,就像那抹云雾一样,下一刻便消失。她没见过来旅游整天待在房间的客人,走出房门居然只为给她清扫旅店,她说不需要,推他出去逛逛,汤可林则会像畏光的吸血鬼立即躲进房间。 孤僻,冷淡,毫无生气,不爱说话,从不愿意提及家人,没有一点与现在的汤可林搭得上边。 罗斯太太说,某天他来道别,说想去Basel看看。 她很担心,这听起来不像好事。罗斯太太向我保证她绝对没有夸张,瑞士号称“自杀者的天堂”,在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十大国家中名列前茅。在这结束生命的不止本国人,这是唯一一个容许外国人来这安乐死的国家,国内甚至开办了好几家协助自杀的机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