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赐官三老(第二章) (第1/3页)
这也是惯例。收藏本站苏秦等人皆不陌生。很快,其他几人也都开口了。顺理成章的,在他们的劝阻下,姬职勉强安静下来,一副恼怒、不肯同意的丢下一句再谈,就率先离去,接下来,姚贾就开始了与苏秦的讨价还价。一千万斤上品灵源和十件灵宝实在太多。别看燕国每年有一百万斤左右的上品灵源收入,一千万斤上品灵源,也就是十年罢了。但每年燕国的消耗同样大,每年能有十万斤上品灵源剩余,就是非常不错了。即使燕国几乎已经存在十来万年,想拿出一千万斤灵源,也得伤筋动骨,根本不可能。灵宝同样如此。每一件灵宝,都是金仙强者追求的宝物,燕国虽能拿出十件,但也根本不可能拿出来这么多。在姚贾不着急的情况下,双方就这么慢慢的讨价还价。……几天前,楚国。楚国臣子已经带着众才子返回了楚国,将探查的消息禀报给熊旅。熊旅、吴起等君臣商议一番后,也有些无可奈何。骊山就离咸阳不愿,只要秦国想,他们派再多人去,也只是送死罢了“大王,臣建议还是小心留意、静观其变即可。不管白起是死是活,我们只需做好防备、完全无需惧他。”最后,还是吴起说道。语气中强大的自信,也让楚国众人缓缓点头。“大将军说得对,一个白起、以我大楚如今之实力,完全无需担心。”熊旅满意的笑道。不管如何,他都不希望楚国众高层,因此而闹的人心惶惶。“不过探查还是要继续的,不用太过,正常即可。”熊旅思索一下,加了一句道。……不提外界的暗流,大秦之中。自论才大典结束,大秦朝堂之中越发忙碌。培训一下那些通过的才子,起码让他们明白他们六部职责是什么。地方上,六部的情况需要做什么,等等。还有建立学宫之事。每一郡建立一座学宫,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牵扯的东西很多,要准备的东西也很多。还要跟那些没有通过论才大典的才子进行沟通。询问他们愿不愿意、做这些学宫的老师。太多太多的事,让内阁六部忙碌不堪,几乎没有停过。两个月后。那些接受完简单培训的才子,开始前往大秦各地,补充各地空缺官员。学宫之事,也正式开始进行,效率非常快。最终愿意充当老师、大秦也看得上的才子,一共有六千多位。他们的本事,试卷分数都是五十多,多加磨砺之后,未必不可成为大秦的官员。秦王政八年九月一日。五十五个郡之中的学宫正式开始运作,每个学宫一百位老师,各自招收十二岁到十六岁左右的五千名学子。其中咸阳作为大秦中心,老师五百位,招收三万名学子。消息一出,大秦之中顿时热闹起来,豪门贵族自然不在意,但平民百姓家庭却是抢破了头。大秦有多少人?不算各个贵族封地,以及他们家中的奴仆、奴隶,一', '')('第一百八十二章 赐官三老(第二章) (第2/3页)
共上百亿。一个县就有两千多万人。五十五所学宫,一共才三十万人,虽然限制了年龄,也有家庭不愿意,但依旧是rou少狼多。只是短短不到一天时间,名额便全部满了。三十万学子正式开始踏入学习、修炼之路。大秦也增加了一笔不轻的负担。不过姚贾从燕国带回的一百万斤灵源,和两件灵宝。不出意外,完全足够这五十五座学宫、三十万学子用到近两百年之久。学宫之事,也在天下引起过一番议论,不过多数都是不在意,这般简陋的教学,学子能有什么本领。而在意的,也很少能对此、做出什么事来。时间一点点过去,大秦越发忙碌,各地官员逐渐适应,同时在中央的协助下,渐渐走上了正规。秦王政九年二月。帝子受再次开始了大动作,各城守城大军、将军,不再受太守、县令管理。而是直接归军阁管理。这几年中,虽然这些守军的事务,几乎都是军阁处理,但这道命令,也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影响。这彻底表明,从此以后,大秦军政分开。军不管政、政不管军。全部对秦王负责。军阁势力、和帝子受的权力影响力,都增强了不少。这个大动作之后,帝子受就安安静静、全心全意磨合现在的这套朝堂体系。他心中的大致框架,已经构建完毕,等磨合好后,大秦上下都接受了、适应了。才是他继续加强对大秦掌握的时候。唯一还算是大动作的,便是渐渐加大对六国彼此之间矛盾的挑拨。张仪具体负责此事,黑冰台全力配合,挑拨六国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国内的矛盾。就一个目的,消耗他们的力量,增加他们的仇恨,不要把所有目光都放在大秦身上。过去近三百年,大秦打这个、战那个,一直打到了天下第一强国,可以说一直都占据着天下人的注意力。现在帝子受则只是想低调一些。…………时间匆匆,一转眼,便到了秦王政十五年六月。此时,大秦各地官员已经差不多都站稳了脚步。很明显的,大秦运转的更加灵敏快捷了,国力增强了一些。最好的明证,不是气运之力的增加,而是这几年大秦收入增加。从秦王政五年的大约四百万上品灵源,到了秦王政十四年,达到五百万左右的上品灵源。增加了四分之一。连商鞅他们都惊住了。其实国力增强并不多,但能为朝廷掌握、应用的却多了许多。这就是官职改革最大的好处之一。秦王政十五年六月,安静几年的帝子受,又开始了大动作。朝会大殿之中。听完那番带着不容置疑语气的话,百官都已经皱眉思索起来。封三老为八品官员,封亭长为从八品官员,封里长为九品官员,封一些乡里的小吏为从九品官员。大部分官员都是眉头一皱,有必要吗?这样一来,朝廷岂不是又要增加很多负担?我大秦三老管理的一向都很不错,非常配合朝廷,完全没有必要啊!
>只有少数一些官员精神大震,大王安静数年,再次出手了!这一次出手,竟是要掌握大秦所有地方!在大秦,或者说全天下中,县之下是乡,都是三老在管理。三老不是官职,而是当地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乡之下是亭,亭之下是里。亭长、里长同样不是官。而一旦给三老、亭长、里长他们赐予官位,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就可以轮换、直接任命等等等等。大秦中央就会管理到每一个乡、亭、里。怪不得!九品十八阶中,最小的县吏也是八品。剩下的从八品、九品、从九品,看来都是大王早就谋划好,给三老他们的。但他们中也有不少人是那种想法。有必要吗?大秦三老管理的很好,全天下众国之中,就属秦国三老最为配合朝廷。这其实也是相当于管理到每一个乡、亭里。又何必再亲自去插手。麻烦不说,朝廷负担更重了。按照朝廷新出的俸禄,八品九品俸禄是不多,但他们数量多啊。大秦四百来个县,乡有近五千个。亭、里更不用说。这一算下来,起码要多出七十多万个官员。一些人更是想到,如果大王将来要把六部建到乡、亭、里,那……虽然里是不可能的,但这官员人数也实在是太多了。哪来这么多官员?朝廷负担也是没必要的。不过帝子受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见四大丞相没有反对,也就没有官员再敢多说什么。而且对此,大部分的三老、亭长、里长,都会很高兴吧。他们去阻止,得罪的人,将会非常多。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很高兴。大王终于想起我们老秦人了!大殿之中,出身老秦世族的官员心中大喜。在他们看来,这就是老秦人在朝中地位大增的时候。不管大王目的是什么,那多出来的七十多万官员,大部分都是老秦人。他们老秦人的地位,终于要回来了!满朝应喏的声音中,帝子受结束了朝会。内阁再次忙碌起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大秦有近一万五千多个三老,六万多个亭长,五十多万个里长,还有数万个乡中小吏。想真正实施起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光是统计,就需要时间。不过这个世界终究是修炼大世界,加上六部建立到了每一个县,官员足够,行动能力比之以往增强了许多。统计也要不了多少时间。只是对这般前所未有的事情,和这么大的动作。到底是好是坏,很多官员都有些担忧。就连商鞅他们,虽然感觉可行,也选择了支持。但内心中,其实还是不免有些担心。真正拥有完全充足自信的,只有帝子受一人。在他眼里,完全掌握大秦,将其国力运用到最大,这便是最后一步。………………', '')